健康

7旬翁睡到一半喘不過氣、冷汗直流 竟是心臟衰竭釀禍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4年08月09日07:25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9日07:30 • 陳郁茹 報導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70歲陳先生因最近日夜溫差大,走路有時會感到呼吸喘,走不動,兩腳水腫,自覺體健的他不以為意。不料,日前睡覺到一半,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近暈厥,幸好家人立即打119將他送至醫院急診室,經醫院心衰竭照護團隊照護下,陳先生才恢復健康順利出院。

心臟衰竭常見症狀 患者病程分為4等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所需求,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及全身或四肢水腫,臨床身體檢查會發現有心臟肥大及肝腫大的情形。以下是心臟衰竭常見症狀:

1.容易疲倦:通常發生在活動後,主要是因為組織缺氧導致。

2.呼吸困難:為最常見的症狀,於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由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稱作端坐呼吸。於夜間睡眠時發生,則稱為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可使用枕頭支托抬高頭胸部來減輕這種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3.心搏過速:因心輸出量減少導致心跳代償增加。

4.水腫:可發生於四肢(周邊組織水腫)、肝臟(肝腫大)、腹水、肺水腫或肋膜積水。

5.夜頻尿症:白天因心輸出量及腎血流減少,尿量減少,但夜間因平躺造成腎 血流量相對增加,導致尿量增加,夜間多頻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6.胸痛:因心輸出量減少,冠狀動脈血量不足,繼而發生胸悶、胸痛的症狀。

7.行為改變:由於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如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作惡夢、失眠或頭暈等症狀)。

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將心臟衰竭病程分為4個等級:

▸第1級:沒有身體活動上的限制,日常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2級:身體活動受到輕度限制,於休息狀態下感到舒適,但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 梯、掃地)時,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3級: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是從事輕微活動(如刷牙)時,就會出現疲倦、心悸、呼吸困難、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4級:無法舒適的執行任何活動,在休息狀態下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患者每日要量體重紀錄 突變重又腳水腫需就醫

關於心臟衰竭的治療,張釗監說明,基本使用藥物有4類,除了傳統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 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之外,還有第二型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抑制劑(SGLT-2i),這4類藥物已證實可以有效降低心臟衰竭惡化住院,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另外,部分患者還會接受氧氣治療,以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

除了治療外,張釗監建議,心臟衰竭患者每日應測量體重,以評估飲食及水分的控制,若1週內體重增加 2至3 公斤且腳踝有合併水腫情形,需立即就醫。而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3件事:

▸限制鹽分攝取量(每日2至3克):避免攝取高鹽及醃製類製品,如醬菜、滷味、醬油、香腸及火腿等。

▸限制水分攝取量(1000至1500ml/天):避免攝取過多流質食物及水份高的水果類,如稀飯、果汁、瓜果類等。

▸避免刺激性及產氣食物:如咖啡、酒類、茶類或辣椒、韭菜等食物,造成心搏過速增加心臟循環負荷。

最後,張釗監也提醒,心臟衰竭病人平時應減少心臟負荷,如避免感冒、感染、貧血,維持愉快心情,減少生理和情緒的壓力,另外接種部分疫苗時,應確認是否有影響,並且需請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不可任意停藥或增減劑量,同時要定期門診追蹤病情。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血型減重法」A型多吃菜、O型適合吃肉? 醫生公開真相
康健雜誌
【睡眠】睡眠不足是阻礙減肥的關鍵?告訴你睡眠和肥胖的直接關係!
高燒 Gofever
肌少症非長者專利 3重點預防肌肉流失(附建議運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台大創新研究揭示恐慌症與生活型態的關聯:穿戴式裝置開啟精準醫療新章
Heho 健康(台灣)
大腦退化從幾歲開始?百萬人研究結果讓你大吃一驚
康健雜誌
消委會保溫杯|9款保溫杯或釋微量重金屬,部分樣本難清潔,隨時累積惡菌!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突然站起來就頭昏眼花!起身前先做一件事,預防姿勢性低血壓
康健雜誌
許金山案重審案|許金山案迎最終章,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法官指許金山一行為成關鍵。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次逾13萬人!中醫推薦5款花草茶提升免疫力
Heho 健康(台灣)
愛笑也會長皺紋?擦保養品沒用 對抗動態皺紋1招撫平
NOW健康(TW)
需求金字塔你爬到哪裡了?自我實現不是最上層,終極目標是它
康健雜誌
改善便秘記得這樣做!其實上廁所也有妙招,專家教你「正確如廁坐姿」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不抽菸6旬婦肺癌肺積水 驗出罕見ROS1變異靠標靶續命防腦轉
台灣健康醫療網
驗光師正名風波!守護兒少視力健康,眼科醫師、驗光師,誰最專業?
Heho 健康(台灣)
「毛毯墊在下方再蓋棉被」更保暖!醫:睡覺別穿襪子
中天新聞網
研究:肥胖加速大腦老化、易罹失智症,這運動減脂效果佳
康健雜誌
從美胸到私密處修復 專科醫師全新視野剖析女性重塑自信最新趨勢
台灣健康醫療網
1月19日台灣心肌梗塞日!醫籲:「全民動起來,守住心跳」奪回生命主導權
Heho 健康(台灣)
氣溫驟降易誘發腦中風! 醫盤點危險因子強調預防關鍵
NOW健康(TW)
消委會電動輪椅|電動輪椅收費差距極大,月租最貴2500元,有機構最多收1.2萬元按金!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中小學擬強化手機管制!心理師:對抗孩子網路成癮 家長3方面著手才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冷氣團來襲,腦中風風險高1.3倍!醫提醒5大族群注意保暖
Heho 健康(台灣)
阿嬤解黑便、頭暈竟小腸出血 氣囊式小腸鏡精準揪病灶
NOW健康(TW)
精神病友返家團聚過年 醫列「注意事項」穩定情緒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