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風後手部功能恢復特別慢! 智能「機械手」讓復健更有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1月19日13: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林先生表示,一個多月的密集職能治療搭配機器手動作訓練,手部從完全無力到手指頭可完全握緊、輕放開物品,動作不再那麼費力,最開心的是能日常生活獨立不依賴他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手部的神經骨骼肌肉相當精巧,中風後手的功能恢復也會特別緩慢,在醫療發展「科技復健」的趨勢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引進「希望之手-機械手」,結合先進機械技術以及神經科學,加快中風復康進度及重拾手部活動能力,幫助中風患者透過運動再學習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目標。

智能「機械手」 動作中立即回饋、充分掌握復健進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主任林峰正說,「機械手」結合肌電圖的即時回饋,以機器手輔助患者進行手部動作,機器設有前臂支撐座,患者能在不同的康復階段作手掌及全臂訓練,不單只有單一重複訓練,還包含有趣互動遊戲讓復建不枯燥乏味,有目標性活動訓練成果會有量化紀錄與圖表化統計數據,以達最佳復健模式。

職能治療結合智能科技 量身訂製數據更客觀

林峰正提出職能治療結合智能科技裝置的優點如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 根據病人的情況量身訂定復健治療方案。

2. 透過電腦記錄復健過程,客觀呈現數據變化。

3. 復健過程更有趣,讓個案更積極主動參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復健就像一場馬拉松,復健科職能治療希望個案愈跑愈有趣,愈跑愈有力,跑回人生的軌道去。

患者復健受惠 協助日常功能恢復

林峰正也提到多位患者經驗,其中林先生表示,一個多月的密集職能治療搭配機器手動作訓練,手部從完全無力到手指頭可完全握緊、輕放開物品,動作不再那麼費力,最開心的是能日常生活獨立不依賴他人。機械手的視覺回饋讓個案找回動作控制及提升本體覺感受,在急性期的介入更能輔助動作誘發。

另一位陳小姐也提到,中風後時常忘記使用左手,對於左邊的人事物也常常察覺不到,透過機械手的上臂移動搭配視覺遊戲,逐漸注意到左側,也開始嘗試左手出力。左側忽略是右側大腦中風的常見症狀,病患的視覺注意力缺損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復健進度,透過機械手的輔助矯正視覺忽略,進而提升患側使用頻率,協助日常功能恢復,找回病患生活的自主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諾羅病毒太猖狂!醫無奈:有噁心嘔吐…診所「直接發碗」
中天新聞網
16歲妹子手長小水泡以為汗疱疹 醫一驗驚「是二期梅毒」
中天新聞網
常放臭屁小心身體發出的警訊!!醫:最嚴重恐是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40歲女玩大胃王遊戲「肚子都是胃」 慘住院5天才消化完
中天新聞網
「這8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慢性腎臟病! 醫教護腎守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易誘發「偏頭痛」!醫:疼痛頻率增 伴隨「3類症狀」要當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愛吃又怕胖?中醫師教你四招聰明吃不發胖!
VOCO News
心房顫動治療新突破!「1技術」30分鐘改善心悸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益生菌大揭密!有助調整體質的益生菌有哪些?7 挑選技巧教你挑對舒敏益生菌
Heho 健康(台灣)
北部低溫下探10度! 慢性病高危族群必做6點防寒措施
NOW健康(TW)
深度睡眠時大腦正在「大掃除」!研究:安眠藥可能干擾排毒過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染諾羅一吃就吐?專家籲「先禁食」牛奶、生吐司先別碰
中天新聞網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 心理諮商前你該知道這些事
NOW健康(TW)
冬天來碗蘿蔔湯!料理要選對部位 湯品才能甘甜不苦澀
NOW健康(TW)
別小看肺癌家族史!他不抽菸仍罹肺癌…雙肺都有腫瘤
中天新聞網
不一定是青春痘!妙齡女「臉部泛紅、大爆痘」竟是玫瑰斑
中天新聞網
糖尿病會好嗎?血糖多久恢復正常?一篇告訴你控制糖尿病前期方法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