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每天大笑三次!抗癌抗老維持健康幸福滿分

VOCO News
發布於 02月11日07:43

你上一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科學研究顯示,每天大笑三次能有效促進健康,幫助身體抵禦疾病。即便笑是一種本能行為,研究指出,即使是刻意練習的假笑,如笑瑜珈,也能發揮「笑的力量」,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提升免疫力,甚至有助於抗癌!

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Allison)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揭示免疫細胞如何幫助人體抵禦外來細菌、病原體和癌細胞,其中包含T細胞、B細胞、樹突DC細胞及NK細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能快速識別並摧毀異常細胞,例如癌細胞或感染細胞。根據日本醫學專家伊丹仁朗醫師的研究,即使是年輕、健康的人,每天仍然會產生3,000至5,000個癌細胞,而NK細胞正是人體第一線的防禦機制。

伊丹醫師的研究指出,人體內約有50億個NK細胞,當我們大笑時,體內會釋放「有益的神經肽」,透過血液與淋巴液運送至全身,進而促進NK細胞的活化。NK細胞一旦活化,就能有效攻擊癌細胞及病毒,提高免疫力。相反地,長期處於壓力、悲傷或焦慮的狀態,會抑制NK細胞的活性,導致免疫力下降,讓身體更容易生病。

為了驗證大笑是否能提升免疫力,伊丹醫師在1991年進行了一項研究,讓18位年齡介於20至62歲的癌症患者觀看3小時的相聲與喜劇表演,並在表演前後抽血檢測NK細胞的活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研究結果發現:

先前NK細胞濃度低於正常值的受試者,在大笑後數值皆明顯上升。

本來NK細胞數值正常的受試者,大笑後數值進一步提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本來數值高於正常值的受試者,大笑後仍維持在高標範圍。

除了提升免疫力,笑還能帶來以下健康益處:

1. 活化大腦,提高記憶力

笑能活化海馬體(與學習和記憶有關),同時增加α波,有助於放鬆情緒,提高專注力。此外,笑還能促進β波的產生,增加大腦新皮質的血流量,使思緒更清晰。

2. 促進血液循環,燃燒熱量

大笑時的呼吸方式類似於深呼吸或腹式呼吸,能增加氧氣攝取量,提高血液循環。同時,大笑會讓全身肌肉收縮,如臉部、腹部、胸腔肌肉等,這就像「內臟體操」,能消耗熱量,甚至有助於鍛鍊腹肌與橫膈肌。

3. 維持自律神經平衡

大笑可調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達到身心平衡。當人們笑完後,副交感神經開始作用,肌肉放鬆、心跳減緩、血壓下降,血液中的氧氣濃度提升,進一步增強免疫功能。

4. 增加幸福感

大笑時,腦內會釋放「幸福荷爾蒙」──腦內啡(Endorphine),讓人感到快樂與放鬆。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教授威廉‧佛萊(William Fry)指出,捧腹大笑1分鐘所攝取的氧氣,相當於進行10分鐘划船機運動的效果,可見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笑」的習慣?

為了讓NK細胞維持活躍狀態,除了觀看搞笑節目或參與笑瑜珈,每天至少大笑三次也能有效幫助健康。此外,還應該注意:

每日保持7至8小時的良好睡眠

避免長時間的壓力與焦慮

減少負面情緒,縮短憂鬱時間

如果持續低落,應盡早尋求專業心理醫師協助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延誤急救|烏克蘭漢倒臥荃灣西站外,休班醫護求援稱遭港鐵拒借AED機,延誤急救惹爭議。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患者一路北上找床「屎漫腹腔」敗血亡!高雄衛生局:查無此案
中天新聞網
【兒童健康】1歲仔不願進食又喊又嘔 生長曲線墊底 新手媽使渾身解術無效︰只能電視送飯?
MamiDaily
打針、抽血前必看! 「暈針」是什麼?該如何避免?
VOCO News
高雄患北上150公里找到床「滿腹屎亡」!成大斗六分院回應
中天新聞網
懷孕不是女性一人的事!劉以豪無精症、柯佳嬿喝中藥?專家談男性不孕
台灣健康醫療網
LIVE/急診大塞車!衛福部15:30說明最新因應對策
中天新聞網
為胰臟癌爭取生機!胰臟癌「1用藥」加入一線治療 有效延長存活時間
台灣健康醫療網
愛穿緊身褲害「私密處腫大3倍」 醫嚇傻:飄惡臭又流湯
中天新聞網
愛滋病毒新感染人數破千! 「U=U」常被質疑是真的嗎?專家從實證解析
台灣健康醫療網
醫院大塞車...醫護人員負荷過重!邱泰源親上火線
中天新聞網
落髮、精神不濟竟是「胃不好」惹禍?醫揭「2原因」致1維生素不足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上班族半年體重激瘦46公斤 男子靠減重成功逆轉慢性病
NOW健康(TW)
65以上國人逾七成「失智症」 醫:除了精神症狀,還有行為障礙
台灣健康醫療網
常聞到腳臭味!女一檢查驚「巨大黴菌球」塞爆鼻竇
中天新聞網
「激戰時突然軟掉」很常見!泌尿醫:大家不好意思講而已
中天新聞網
走路偏斜竟是肺癌腦轉移! 肢體無力等神經症狀別輕忽
NOW健康(TW)
不用秤體重!醫曝「4徵兆中2」代表脂肪燃燒中 放屁變多也算
中天新聞網
一上班「接2、30床病患」!急診醫無奈離職:環境很危險
中天新聞網
尿液潛血陽性就是血尿?醫:尿中有沒有紅血球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ICU塞爆!重症患者等無床位 護理師連上13小時崩潰:做到很想哭
中天新聞網
沒有醫不好的癌!名醫蔡松彥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專家、自創抗癌餐盤:4種改變就能克服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不是老化!常發呆、腳軟、反應慢…8症狀揪出「晚發性癲癇」:血糖不穩、亂吃安眠藥恐誘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輕生成全球青少年第四大死因!背後原因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精油】精油安全你要知!用錯分分鐘放鬆變擔心!
高燒 Gofever
耳鳴、耳悶有什麼不同?差異、就醫時機一次看!僅單側耳有症狀要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女子臉上斑點反覆雷射無效 就醫檢查竟是基底細胞癌
VOCO News
小心交互作用!鈣片、抗生素別一起吞 藥師:會使藥效降低
中天新聞網
天冷更容易脹氣!醫推喝「溫湯、暖薑湯」提升消化能力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