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氣近來陰晴不定,夏天尤其高溫潮濕,稍有不慎便很容易中暑。中國人擅於以飲食消暑,今日就以中醫角度分享3款消暑湯水食療,以及夏天飲食大忌。
在中醫角度,什麼人容易中暑?
《素問·宣明五氣篇》曰:「汗為心之液,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汗由氣血化源而生,小童、長者、長期病患者等氣血相對不足,過胖者因身體調節水液功能欠佳,較容易出現中暑症狀。另外,疲倦及睡眠不足亦會增加中暑機會。
在中醫角度,中暑的原因是什麼?
在酷熱的天氣下,體溫隨環境上升,身體有一套聰明的自我保護機制,利用發汗或增加呼吸次數等反應降溫。然而當環境溫度太高或太潮濕不利於排汗,使體內調節系統崩塌,就會出現中暑。
中暑的常見症狀為頭暈目眩、口渴、胸悶、體表溫度升高、面色潮紅等,早期可見大量出汗,嚴重者多見汗出不暢、高熱,更甚者可出現昏厥與痙攣。排汗在紓緩中暑症狀上擔當重要角色,因此在高溫下,我們應適時補充水分。
什麼食物有助消暑?夏天飲食宜忌!
除了外在環境外,津液是否足夠在體溫調節上也是關鍵。津液是人體身上各種體液的總稱,包括臟腑組織內的體液、胃液、腸液、淚液等。在暑熱天氣,日常飲食上也宜多吃水分多、消暑的食物,如瓜果類、荷葉、綠豆、花旗參等。然而此類食物大多偏涼,易損傷脾胃,應酌加食用,及儘量避免生吃。
另外,煎炸、餅乾、火鍋和燒烤等食物不但阻礙脾胃消化,亦容易耗損津液,應減少食用。
許多人會用湯水養生,老火湯更是大行其道。然而,老火湯烹調時間長,用料上亦較為滋膩,脾胃難於消化,變相成為痰濕,屬中醫理論中肥甘厚味的一種,在潮濕炎熱天氣下更是一種負擔。
日常湯水應控制烹調時間在兩小時內,盡量使用食物而不是藥材,性味以平和為佳。以下簡單介紹一些在炎夏中可養津、調脾胃的食譜給大家。
消暑湯水1. 紅綠豆沙糖水
材料:紅豆100g、綠豆100g、陳皮2塊、糖適量、水適量
消暑功效:紅豆健脾利濕;綠豆清暑解毒;陳皮行氣化濕。另外使用適量糖調和補氣,較易入口。
消暑湯水2. 冬瓜荷葉薏仁湯
材料:冬瓜200g、荷葉半塊、薏仁30g、瘦肉適量、水適量、鹽適量
消暑功效:冬瓜生津;荷葉清熱消暑;薏仁健脾化痰,十分適合炎夏消暑飲用。
消暑湯水3. 粉葛赤小豆扁豆湯
材料:粉葛200g、赤小豆20g、白扁豆20g、蜜棗2枚、瘦肉適量、水適量、鹽適量
消暑功效:粉葛退熱、生津解渴;赤小豆利水消腫;白扁豆健脾祛濕;蜜棗補氣。
在感冒、腹瀉時,不宜食用以上三款消暑湯水食譜。糖尿病人士要注意糖分攝取,痛風病人也不宜食用豆類。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中醫師意見
▲註冊中醫師吳海寧簡介
**Follow us on:
- Facebook: CosmoHK
- Instagram: @cosmopolitan_hk
- YouTube: Cosmopolita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