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72歲翁突癱軟陷昏迷!「腦中風」一年奪1.2萬人命…他救父奔波200里求醫,1療法讓中風父走回家

幸福熟齡(台灣)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作者 : 蔡曉萱 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冬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高齡者一旦中風往往會造成語言、行動能力受損。台北一位72歲蕭姓老翁晨起買菜時突然無法站起,兒子發現有異隨即送醫,診斷為小腦中風。

蕭老先生經歷兩度手術,雖撤除氣管內管可自主呼吸,但意識混淆、口齒不清,行動能力也受影響。想不到經過中西醫合療,老先生3天就能清楚說話、1週後能下床站立並扶著床沿走路,從臥床到自己走出醫院、甚至還能爬樓梯,實現親自走回台北4樓住家的奇蹟。

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僅2023年就奪走1.2萬條人命,平均每42分鐘就有一人因此喪生,即使把握黃金3小時送醫救回,也可能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一位家住台北的72歲蕭姓老翁,某天準備去早市買菜時,突然發現無法站起來,兒子得知消息後立刻趕回家發現異狀,隨即將他送往急診。醫師診斷為小腦中風,立即安排手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手術後,蕭老先生逐漸恢復意識,但語言能力受損。出乎意料的是,兩天後他再次陷入昏迷,醫師緊急進行減壓手術,並在加護病房觀察近一週。後來老翁的兒子聽說親戚經過中西醫合療後,神奇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待父親病情穩定,撤除氣管內管並恢復自主呼吸後,立刻奔波近200公里到台中慈濟醫院求醫,只為尋求父親康復的希望。

中西合療,1週後就能站立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表示,蕭老先生抵達院急診室時臥床且意識混淆,除了會診中醫部主任黃仲諄,也為他施行神經保養針劑、營養維持,以及靜脈雷射與高壓氧治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仲諄會診時則發現,蕭老先生可能仍有腦部水腫壓迫周邊腦組織的狀況,決定以減輕出血量、改善循環及修復受損腦細胞為治療重點,使用化無形之痰、清熱、涼血、止血的中藥治療,讓腦部停止出血,並改善腦部循環,減輕腦部水腫發炎以降低對周圍腦細胞影響。

黃仲諄解釋,中醫說的「無形之痰」,對照現代醫學是指腦部受傷後,因腦細胞間的間隙流通改變,而形成的積液與堆積的發炎物質。透過中藥方「溫膽湯」協助代謝排除積液與發炎物質,幫助修補腦部、消除腦水腫,再加上補氣、補腎、改善循環的中藥,讓受損的腦細胞恢復,並施以針灸、復健,病人就能恢復得更好。

病患兒子指出,父親治療三天後就可以清楚說話,一周後就能下床站立、扶著床沿走路,也開始復健。經過一個月的中藥、針灸以及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高強度的復健治療後,肢體活動與平衡都恢復得很好,「出院當天是自己走出醫院,回到台北,也是自己爬樓梯上四樓的家。」

國民健康署指出,中風的8大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和家族病史。若同時具備這些因子中的三項,就屬於高風險族群。

預防中風有訣竅!醫師建議6項關鍵

1. 定期健康檢查:40至64歲民眾可利用國民健康署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2. 遵循722血壓量測原則:持續七天早晚各量兩次,取平均值,血壓應維持在120/80 mmHg以下。

3. 嚴格控制三高:建議血壓不超過120/80 mmHg,空腹血糖在70至99 mg/dL之間,壞膽固醇低於130 mg/dL,若數值異常,應立即就醫。

4. 利用科技評估風險:國民健康署的「科學算病館」可幫助評估未來10年罹患中風等慢性病的風險。

5.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規律運動、作息正常、情緒穩定,並遵守「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少油、少鹽、少糖、高纖。

6. 認識中風警訊:若出現微笑不對稱、單側手臂下垂、說話含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掌握黃金三小時以提高治癒率。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奇蹟康復|婚前一周摸到頸部腫塊,婚後10日確診4期淋巴癌:28歲新娘分享半年抗癌之路。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孤獨病】長期處於孤獨狀態死更早!? 孤獨病真有其事?精神科醫生帶你了解所謂何事!
高燒 Gofever
喝豆漿能補鈣?醫給出殘酷答案:這些食物才有用!喝咖啡不影響鈣吸收,但「這種」是較好選擇
幸福熟齡(台灣)
阿姨吃完麻辣鍋肚子痛!就醫揭「膽囊被膽結石阻塞」 開刀取出「2顆大波霸」
中天新聞網
2024年 市售 5 款熱門舒眠保健品推薦!一次解析幫助睡眠營養素功效、挑選原則及食用方式
Heho 健康(台灣)
頭髮越甩越多、髮線後移?揭示頭皮健康亮紅燈!皮膚科醫生兩大警惕 教揀防脫洗頭水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無加糖飲品卻發現有糖?6款常見「無加糖飲料」牛奶、優酪乳...含糖來源其實是這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心房顫動恐中風!男子復發「肺靜脈隔離術」成功除病灶
中天新聞網
非典型巴金森症的運動對策! 透過肌力訓練提升活動能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降低肺病急速惡化風險! 中榮設「健康肺」一站式揪共病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快改掉!每年200萬人死於「懶惰病」 醫盤點6大傷身習慣
中天新聞網
為何牙齒酸痛敏感? 衛生不良、清潔方式錯誤都是原因
NOW健康(TW)
同樣都難以保持注意力 「無法專心的病」ADD、ADHD有何不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銀髮族用藥問題多!常見4大問題1次糾正 確保用藥安全
NOW健康(TW)
維生素D對健康的好處其實很少?營養補充品迷思:哪些對健康真正有幫助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身形不是唯一判斷標準!1/4港人脂脂肝 不分男女年輕化!藥劑師教補充特定益生菌健肝排毒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