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球經濟逐漸復甦,社會各界開始展望後疫情發展,企業亦陸續制定來年的營運策略及方向。為讓企業全方位掌握來年的經濟發展和技術趨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下11月18日至19日),舉辦「智瞻」 系列論壇「智瞻2022」。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受訪者授權圖片
今年論壇主題為《「智」敢想像「創新」商機」》,將以缐上形式舉行,一連兩日的活動,邀請到多位政商創科界名人參加,透過四個網上論壇,以前瞻視野分享市場趨勢、創科發展前景及營商機遇。
論壇涵蓋四大熱門議題,包括「宏觀經濟展望」、「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機遇與挑戰」、「再工業化發展」,以及「淨零碳排放策略」等。
四場論壇旨在激發與會者的前瞻性思考,並從主題演講者分享的趨勢、機遇、成功案例和實用營商技巧,以及從互動中揭示富前瞻性的新視野。
把握大灣區機遇
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說:「疫情仍然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加上消費模式轉變及外圍政治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本地中小企的經營環境充滿挑戰。」
林宣武指出,愈來愈多企業意識到在新常態下未公司數碼轉型的重要性,然而中小企既要站穩陣腳,又要積極開拓新市場,以及要趕上數碼轉型大趨勢,實在不容易。
在外圍經濟方面,林宣武預期,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環球物流及供應鏈需求將陸續上升30%。
香港可以善用地理及稅務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大灣區發展計劃,為航運業相關服務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生產力局一直在科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協助中小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生產力局於深圳福田設立深圳創新及技術中心暨大灣區辦事處,發揮香港作為技術創新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優勢,加強與國際及內地各類機構緊密聯繫。
此外,透過培訓課程,引導初創公司以企業家角度,將創新意念實踐並實現可持續發展;並且定期舉辦研討會,邀請內地政府官員介紹地方發展重點,讓香港企業了解當地營商環境、如何應用嶄新科技及申請相關政府資助。
積極推動創科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說:「生產力局早前公布2021年度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綜合營商指數上升1.6至48.2,創三年新高,逐步邁向50中性水平。數字反映本地中小企於疫情放緩下,營商信心復甦步伐仍然緩步向前,整體經濟發展樂觀向好。」
生產力局歡迎政府通關路線圖,進行有序免檢疫通關,便利香港居民能免檢疫到內地進行商業活動,相信有助加快經濟復甦。
畢堅文指出, 生產力局近期收到更多廠商查詢,表示有意將其生產線遷往或擴展至香港,港商在大灣區加大力度投資新智能生產線,在香港則建立智能生產線,以生產高增值產品,並處理前期生產工序,如研發、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及推廣等。
畢堅文說:「政府的《施政報告》積極推動創科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生產力局歡迎政府推出相關措施,並會積極配合。我們知道不少廠商有意進行再工業化,而且聚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的『新田科技城』。 」
此外,針對通漲導致材料價格上漲,畢堅文說:「我們鼓勵廠商通過工業4.0技術控制並降低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競爭力、提升盈利。」
壯大香港人才庫
畢堅文續稱:「生產力局最近做了『香港再工業化研究』報告,探討香港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於『再工業化』發展的條件、可行性及所面對的挑戰。研究發現半數企業對工業4.0有所認識,當中一半以上受訪企業表示有意投入研發。」
受訪企業認為工業4.0的主要優勢為提升生產力、節省生產成本及營運更具彈性,44%食品科技企業、46%健康科技企業及38%綠色科技企業表示所需用地少於10,000平方呎。
畢堅文指出,香港是資金出入不受限制的自由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本地大學科研基礎紮實,而本地的傳統工業具國際營銷、銷售及國際客戶群優勢。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再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可以大灣區為切入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內外循環優勢。
技術、基建、人才俱備,再配合政府積極支援,本港「再工業化」極具潛力及發展空間,深信「香港製造」品牌定能再次發光發亮。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為企業提供「一條龍」的世界級綜合技術支援,除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外,亦會針對個別廠房空間不足的痛點,根據其布局並透過工業4.0技術設計及度身訂造智能生產線,並已有多條智能生產線成功落地,更會為企業配對相關的政府資助基金及培訓人才,務求協助企業全方位升級轉型,創優增值。
「智瞻2022」網上論壇
生產力局致力為香港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援。
多年來建立多個不同平台與本地企業分享市場資訊和行業趨勢,為業界展示持續增長的道路和策略,以配合現今數碼轉型和競爭激烈的營商環境。
「智瞻」系列論壇自2020年開始舉辦,邀請多位政商創科界名人參加,為本地企業捕捉來年的經濟發展和技術趨勢,反應熱烈。
日期:2021年11月18日至19日
活動網址:https://foresight2022.hkp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