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兒童長新冠後遺症常見:慢性疲憊、腦霧!復健科能幫孩子度過難關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6月26日01:00 • 文/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陳渝仁醫師
兒童長新冠後遺症常見:慢性疲憊、腦霧!復健科能幫孩子度過難關

相較於成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病程較短、症狀較輕微,因為新冠肺炎住院或死亡的比例也較低。據全球統計,每100萬染疫的兒童青少年,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有1.7人。儘管兒童青少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比例很低,然而留下後遺症的比例不低。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兒童治療團隊及早介入,才能讓孩子從新冠肺炎康復,並且遠離新冠後遺症。

感染新冠肺炎的孩子,不是復原就沒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孩子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兩大類:多系統發炎反應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及長新冠(Long COVID):

多系統發炎反應症候群很罕見,截至2022年初,統計全球文獻報告不過783個病例。通常發生在孩子染疫後2 ~ 6週,原因是免疫系統失控,攻擊身體正常組織,可能造成心肺、腸胃道、皮膚等系統的失調,一旦發生多是重症。

另一個則是比較常見的新冠後遺症 – 長新冠,也就是接下來討論的重點。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定義,長新冠指感染後4 ~ 12週仍有症狀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參照各國文獻,兒童長新冠的比例約在4 ~ 66%。據近期的歐洲研究統計,近70%自新冠肺炎康復的孩子,在10週後依然有後遺症,而50%的孩子有超過2個後遺症症狀。因此孩子從新冠肺炎復原後,並不是就完全沒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孩子新冠後遺症(長新冠)有哪些症狀?

長新冠的機制尚未完全明朗,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組織損傷、體內潛藏的新冠病毒及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慢性發炎。

據2022年5月的研究統計,兒童青少年新冠後遺症的最常見症狀是慢性疲憊、腦霧、肌肉酸痛及姿勢性低血壓及心肺功能受損。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合併發生,表現不一而足。以下是常見的兒童青少年新冠後遺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慢性疲憊:疲憊是成人及兒童青少年都很常見的新冠後遺症,據統計87%的孩子從新冠肺炎康復後有慢性疲憊的問題,可能跟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神經肌肉連結不佳有關,部分研究認為跟疫情期間的就學中斷、刺激減少有關。

腦霧:思考變慢、記憶變差、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研究推論可能跟神經系統的慢性發炎有關。

肌肉酸痛:可能跟神經肌肉控制受損、活動度下降或心理因素有關。

睡眠障礙:可能跟復原期間改變的睡眠模式及心理因素有關,可給予孩子心理支持及調整規律睡眠周期

心肺疾患: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改變時,例如由坐到站,血壓降低、心跳加快)、咳嗽、喘、心肺耐力不足。

腸胃系統:腹痛、噁心、嘔吐。

兒童復健科醫師能為孩子新冠後遺症做什麼?

儘管多數孩子可以從新冠肺炎的感染中康復,但若留下後遺症,可能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此外染疫期間的親子雙方都累積壓力、加上疫情期間改變的社交狀況,都可能對孩子的認知、情緒、身心健康等造成影響,對孩子的發展有不良影響。

美國極富盛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提出一個陪孩子及家長安心度過新冠後遺症的模式。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孩子的新冠後遺症,包括身體、心理,認知注意力、情緒等各個面向,全面評估孩子發展,並且協調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及心肺復健等專業。舉例來說, 對於懷疑心肺功能缺損的孩子,心肺評估會包括心肺耐力、自覺疲累度及活動後的疲累度等面向,復健部分則從日常所需、不引起症狀的有氧運動開始,依孩子狀況增加強度及時間,再逐漸加上肌力訓練,以期回復正常生活。復健專業團隊共同陪伴父母及孩子度過新冠後遺症的陰霾。

正值台灣越來越多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的當下,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受新冠後遺症所苦,美國的整合兒童復健模式值得我們參考。可行的模式是讓孩子接受跨專業的評估與介入,全面評估身體、心理、行為、認知等面向,讓孩子及家長了解新冠後遺症對孩子的真實影響,一同面對孩子的身心後遺症,包括慢性疲憊及專注力等問題,給予適當的治療,陪伴孩子逐漸回到正常的家庭及校園生活。

結語

儘管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病程較短、症狀較輕微,但留下新冠後遺症的比例不低。兒童青少年正值成長發育的年紀,新冠後遺症對孩子的身心、認知、情緒等面向都可能帶來影響,若孩子有新冠後遺症的疑慮,宜早期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若有需要則早期介入,讓孩子不受新冠所苦,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本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本文作者: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陳渝仁醫師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5月是美國的「國家自慰月」!宣導DIY無害且安全 泌尿醫警:千萬別亂塞東西
中天新聞網
【節氣|立夏】夏季正式來臨 飲食宜增酸減苦 養生應勿躁靜養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慎入!60歲翁腳爛40年「傷口爬滿蛆」 用「銀離子敷料」保住下肢
中天新聞網
天氣熱「陰虛火旺患者」變多了!中醫曝「10常見症狀」:看起來很健康
中天新聞網
頭暈|耳石脫落 令人郁一郁就天旋地轉
am730
喉嚨整天卡卡的!中年婦「支氣管擴張症」塞滿痰 這樣做改善症狀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飲食營養】印泰日式咖哩有咩唔同? 台營養師拆解熱量陷阱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出國旅遊注意!東南亞登革熱疫情上升 尤其前往「這2國」需特別小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年輕乳癌患者高達32%!營養師曝多吃「12種食物」有效對抗乳癌
中天新聞網
【產婦謬誤】產後用束腹帶、塑身衣以為可幫子宮歸位 醫生破解:子宮沒有移位毋須歸位
MamiDaily
16歲少女腋下多汗還飄濃烈狐臭 「微波除汗」助擺脫煩惱、重拾人際關係
台灣健康醫療網
6旬婦吃海鮮被蟹殼割傷 被提醒「順便做乳癌篩檢」竟意外發現罹癌
中天新聞網
腸病毒中標後該怎麼吃?營養師推「吃4類食物」補充水份最重要
中天新聞網
不再難吞又嗆傷! 長者「吸食凍狀飲」喝水更安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她不菸不酒沒有家族史 久咳不癒以為「長新冠」一查竟罹肺癌
中天新聞網
【兒童發展】孩子分離焦慮哭鬧不停 6個步驟減分開不安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接受微創手術 可望降低中風風險
NOW健康(TW)
參與社交活動可降四成失智風險 社會參與6要素
am730
五歲童罹「肺炎」甫出院狂腹瀉 竟又感染「困難梭狀桿菌」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