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不少奢華品牌也以工藝作為巿場策略,但工藝本身也是人文的展現。兩年一度的Homo Faber展覽由瑞士Richemont鐘表集團持有人Johann Rupert與意大利商人Franco Cologni創立的Michelangelo Foundation舉辦,正在威尼斯Fondazione Giorgio Cini舉行(至9月30日)。今年以The Journey of Life為主題,帶出工藝跟人生息息相關。當中最點題的展品,可能是根據17世紀手法製作的手工地球儀。
鋼筆手繪 為小提琴刻劃故事
今屆Homo Faber找來著名導演Luca Guadagnino和建築師Nicolò Rosmarini作藝術總監,以10個主題貫穿人生階段,雲集各地品牌工藝。在Journey展區中便找到居英意大利工匠Leonardo Frigo的手工地球儀。修讀文物修復的Leonardo 2015年在威尼斯Università Internazionale dell'Arte畢業。現年31歲的他,早在16歲時已展示工藝天分,以鋼筆為小提琴等弦樂樂器手繪花紋裝飾,曾以但丁名作《神曲》中的〈地獄篇〉為圖案主題,其手繪小提琴不單得到媒體報道,更在2021年得到由白金漢宮代筆、已故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覆信件。
Leonardo Frigo製作工藝地球儀的契機,是他在2021年買下意大利宇宙學家和製圖師Vincenzo Coronelli在1693出版的古籍The Epitome Cosmografica。生於意大利Asiago的Leonardo說︰「我的作品沿用17世紀的手法。數年前我買下Vincenzo Coronelli出版的日誌,此古籍的頭兩章描述了他對行星和恆星的所有研究以及他如何作土地定標,其最後一章約50頁篇幅,則記述他如何以威尼斯傳統手法來製作地球儀,就像一部完整的製作秘笈。」
按照17世紀古籍製作
書內不但有簡單的圖示,亦有不少關於石膏、漿糊、清漆、紙張以及球體製作的描述。Leonardo Frigo的作品便是正宗地按照17世紀的威尼斯古法來製作,跟現時其他地球儀製造商以現代物料和手法如樹脂和數碼打印製作截然不同。「我會先手繪地圖,轉刻到銅板上,再用銅板作蝕刻壓印(etching press);用到的紙張則是來自意大利Fabriano的手工製紙。印刷後的地圖會以天然水彩來描繪細節。較細小的地球儀,因為已有印刷銅板,製作較快,但仍需時約數個月。現場眼前所見的大型地球儀,則需約2年半。」
Leonardo Frigo負責的工序,主要是球體本身。而其他地球儀配件如底座和轉軸架等,則會與其他專門工匠合作。上述的製作時間,只適用於以現有銅板製作的地球儀。「如有顧客想訂製玻璃地球儀,又或是用其他地圖或語言,便需要重新製作銅板,更花時間。我有位客人想要製作天象儀(planetarium),也需要更長時間。」
古法製紙 買少見少
按Leonardo Frigo表示,看似不合時宜的地球儀,其實也有不少藝術品和工藝品的愛好者客人,他們視手作地球儀為藝術品,並以購買大型地球儀居多。「如我有客人曾購入以但丁《神曲》〈地獄篇〉為主題的Dante Globe,一口氣買下兩個。以傳統手法製作地球儀的最大難題是紙張,因為愈來愈少人懂得以古法製紙。以古法製作的地球儀其實可以十分『長壽』,如Vincenzo Coronelli在17世紀製成的作品,現時仍可以在不少博物館中找到。另一方面,其作品能夠長存,亦有賴文物修復師。所以我在使用古法製作時,亦先向他們討論紙張、漿糊等,以確保作品能長存之餘,亦能修復。」●
網址︰https://www.leonardofrigo.com
文:Dawn Hung (mr.misterdawn@gmail.com)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