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重光教授/醫生這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他的人生故事,可能較少人了解。這是一個有血有淚的勵志奮鬥故事,值得細味。
上世紀50年代,小時的黃重光家境清貧,與家人居住一間小房間,一家就睡在碌架床,那時還是「倒夜香」的年代,小孩很少玩具可玩。讀小學時,黃重光開始發現自己的中文表現追不上,特別是作文時,執筆忘字,運用詞語和句子時往往力不從心,成績很差。
他長大後才發現,自己小時那種力不從心,原來正是讀寫障礙,在他身上主要是發生在中文的學習上。因此成績特別差,經常被老師責罰,也受其他同學的欺負。父親在家中則以極嚴的打罵形式教導他學習。
無心求學兼體格差
黃重光的健康亦很差,在讀幼稚園階段時,曾因為肺病停學一年,及後肺病痊癒,身體仍然很孱弱,經常生病。回想自己的童年,黃重光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快樂,也是在被動和受壓抑的情況下成長。
那年代不是所有小學生都有機會升讀中學,學生在小六時會參加公開的升中試,成績合格的才會獲分派中一學位。黃重光當時就讀的小學,整體成績水平比較差,只有成績較好的小六學生會被派參加升中試。他成績因為極差,所以不獲派參加升中試。後來父親為他奔波,終於找到一間願意收他的中學。不過,黃重光那時仍然沒有動力學習,結果要留級。收到成績表的當天,就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改變一生的一夜
黃重光回到家中,心驚膽顫地把成績表交給父親,想著今次一定會如以往般被他狠狠的揍一頓。但出乎意料的是父親竟然溫和地對他說:「我希望今晚你好好的想一想兩個問題,『你將來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想怎樣活自己的一生?』」
那一刻黃重光深深感受到父親對他的愛,和擔憂他未來前途的沉重心情。那天是1965年7月的一個寧靜晚上,黃重光整晚沒有睡著,只是躺在床上平靜地思考父親這兩個問題 ……
「我本能地以父親給我的兩個問題對自己當時的情況和未來的人生作反思。通過反思,我下了決心要改變自己。」黃重光振作起來,有意識地去改變現況,他要衝破過去的不快樂和壓抑。他重讀中一,開始很喜歡閱讀,不只中文書,還有英文書。他的英文老師特別重視教導文法與句子結構,使他對英文產生很濃厚興趣,也因此使他對中文也產生興趣,他的成績由全級最差變到最好。
中一留級生蛻變成醫科生
他的生活起了蛻變,父親也改變了培育方法,放手讓他自我學習,自我改進。黃重光也開始對音樂有興趣,學習結他、鋼琴,也參加歌詠團,周末忙個不亦樂乎,父母親也支持和鼓勵。中四轉到另一間水準較高的學校,並完成中五會考,成績理想。他決意要成為一個醫生,再成功入到水平更高的學校讀預科,順利考進香港大學醫學院。短短七年間,從谷底的中一留級生,成為醫科學生,他自己也覺得是不可思議!
黃重光後來成為了醫學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當教授及系主任,離開大學後成為執業精神科醫生至今,多年來致力服務社群,推動大眾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及豐盛人生。他以自身的故事勉勵大眾:「每個人都可以成功!不少人認為是條件和處境決定人生,其實決定人生的是心境,我的經歷是一個好的例子。1965年7月晚上,我改變了心境,使我繼而改變了我的一生!」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