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一班畢業差不多一年的大學生,他們的工作都是舞台燈光和拍攝影片的「Cam Man」。
「哦~咁幾好吖~你哋兩個讀電影,而家做返呢一行!」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談到工作,所有人頓時像枯萎的老樹般雙目無神。
「唉……一啲都唔好啊!以前讀書我好有熱誠,而家先發現唔係嗰回事。」
「我學到嘅嘢出到嚟根本無用,淨係叫我搬搬抬抬,都無得發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跟他們聊了一陣子,發現剛踏入社會工作的人,都有幾個共通點,就是「現實不似預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以下是幾個畢業生在開始工作後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事:
1. 話語背後有特別意思
以前在學校待人接物都比較直腸直肚,現在發現工作的同事和上司,表面上對你很好,但實際上話中帶刺,在背後說你壞話。例如同事跟你說:「唔識做唔緊要,慢慢學啦。」實際意思是:「搞錯啊!你乜都唔識,仲話自己讀電影!」
2. 無用武之地,懷才不遇
很多修讀有關創作的同學,都認為自己有能力拯救如今一成不變,墨守成規的創意工業。但事實是你沒有話事權,沒人會聽你的意見,凡事都要跟「規矩」做事。
此外,很多同學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沒人明白自己的創作。
當然,世界上的確有很多懷才不遇的故事,但你不能埋怨自己沒有被世人發掘出來,該思考一下「自己如何才會被發掘」。每一種創作都是一種與大眾的溝通,大眾沒有義務去花費心血理解你的創作。
可能你會問,為何以前的藝術家又能創出這麼有深度的作品呢?!
試想想看,古代人的平均知識水平比現代人差,可想而知當年的藝術品也必定沒太多人能理解。能夠流傳百世,都是萬中無一。
現今網絡世界,要發表自己的作品已非常容易,懷才不遇的機率也大大降低。想要大眾瞭解你,你就必須用大眾能瞭解的元素去創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