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從零到百的筊白筍知識 筊白筍食用禁忌與營養價值指南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4年11月13日05:19 • 發布於 2024年11月12日02:54 • 翁靖祐 報導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茭白筍為禾本科菰屬的多年生草本水生蔬菜,又名「茭芛」或「菰芛」,生長方式跟水稻較類似;因植株莖部受菰黑穗菌寄生而膨大成「病態莖」,嫩莖肉白且形狀如筍,因此稱為茭白筍、美人腿,與竹筍並沒有關係。

發黑與黑點分不清 遇上這情況就別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茭白筍盛產期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是夏季重要的蔬菜之一,近年已可全年採收,民眾一整年都能吃到茭白筍。目前市面上常見以「赤殼種」、「青殼種」2大茭白筍品種為主:

▸赤殼種:筍殼顏色較淡,還帶紅色斑點,植株較高大。

▸青殼種:葉鞘邊緣為青綠色,植株較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茭白筍黑點是黑穗菌的成熟孢子。這是因為茭白筍(菰)與黑穗菌屬於共生關係,茭白筍的幼芽形成後,便會開始受到菰黑穗菌的寄生與刺激,使莖部膨大形成顏色潔白、質軟味美的筍狀肉質莖,這正是茭白筍的可食用部位;當茭白筍已生長至適當大小而未採收,筍肉會因為黑穗菌生長出許多厚壁孢子,而出現黑點。

可以。有黑點還是可以吃.少許斑點對於口感及營養價值沒有影響,只是過多黑點會讓口感偏粗糙,較不好吃。我們也可以透過黑點的多寡,來判斷茭白筍筍肉是否過老。此外,若是局部筍肉呈現一大塊黑斑塊,則有可能真的是壞掉了,應避免購買。

吃筊白筍也有眉角 這些狀況可能不適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網傳筊白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但實際上筊白筍並不能做到骨質疏鬆的預防。茭白筍黑點是菰黑穗菌的孢子,食用不影響健康,黑點不具有醫療功效。若想預防骨質疏鬆,建議日常中多攝取高鈣食物,如牛奶、優酪乳、黑芝麻、豆製品等食物,建立運動習慣、避免抽菸和熬夜,幫助增強骨密度及減緩骨質流失。

此外,如果腎臟不好的話,並不建議多吃筊白筍。茭白筍富含鉀離子(每100公克約有180毫克),腎功能不佳或慢性腎衰竭患者,攝取過多的鉀易導致腎病惡化。可在食用前可先用水川燙過,降低茭白筍的鉀含量。不過,茭白筍富含水分、鈣、磷、鉀、鐵及多種維生素,屬於高纖、低熱量食物,有助於控糖及降血壓,多吃對於肥胖、糖尿病、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則有益。

不能跟豆腐一起吃。筊白筍的草酸含量偏高,草酸會跟豆腐中的鈣質,在腸胃道結合成草酸鈣結晶,使鈣質無法被人體吸收。不過,這並不代表茭白筍跟豆腐一起吃,會造成泌尿道結石,而是會隨糞便直接排出體外。

此外,茭白筍具有藥用價值,被認為是蔬菜中的極品,其屬於性甘、寒,有清熱利濕、利尿的效果,但其食用禁忌為體質虛寒者不建議多吃,或可加入一些乾薑煸炒,有緩和胃寒的效果。

想挑選新鮮筊白筍 你該把握3個重點

挑選新鮮幼嫩、肥滿有光澤的茭白筍,品質最好。挑選時可記住3關鍵:

▸直又飽滿:選擇筍身直、筍肉結實飽滿,表皮光滑的茭白筍,代表水分充足、多汁清甜,口感較脆嫩。

▸過瘦不要:茭白筍太瘦、彎曲或形狀不完整者,代表纖維較多及口感較差。

▸發青不要:若頂端筍殼過綠,或筍白已轉為青綠色,內部切開後有過多黑色小斑點者,代表茭白筍過老。

此外,筊白筍保存時不要清洗,筍殼也不必特別剝除,可用報紙包住後,再包塑膠袋,放入冰箱可保存約4天,等要料理前再用清水洗淨即可。

不用再想該如何烹調 3種簡易烹調報給你知

若想品嚐茭白筍的原汁原味,推薦以蒸、煮、烤3種方式處理。料理前外殼不用剝除,只要以清水沖洗表面,並裁短尾端、切除底部約0.5公分處即可,筍殼可鎖住水分與鮮甜,同時保留脆嫩口感,並方便後續料理。

1.懶人電鍋蒸法:內鍋不加水,外鍋1杯水,電鍋跳起後再悶蒸10分鐘。

2.鮮甜湯鍋煮法:下鍋燙5~8分鐘,底部切面呈均勻透明即可。

3.焦香迷人烤法:底部鋪上烘焙紙,烤箱預熱10分鐘後,以180度烘烤15分鐘即可。

料理完的茭白筍除了直接鮮食,也可以搭配鹽巴、沙拉醬、蒜頭醬油等沾料,為食材增甜提鮮,更添風味。(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文字編輯:翁靖祐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年糕「冷藏or冷凍」?專家:長黴、表面濕黏快丟掉
中天新聞網
伏特加除臭法?時尚達人教你快速去衣物異味
VOCO News
癌王「胰臟癌」3徵兆7成罹病! 醫推十字花科、南瓜營養素
中天新聞網
過年時熱鬧與空虛的反差 特別引發老年憂鬱症!可以這麼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拖延症」不一定與懶惰有關! 臨床心理師授5方法改善拖延問題
台灣健康醫療網
「收假症候群」不焦慮!補充「7種營養素」恢復最佳狀態
中天新聞網
身體缺乏維生素的警訊!這些「18個症狀」你注意到了嗎?
VOCO News
南港「北雲餐廳」食物中毒 通報人數翻倍增至30人
中天新聞網
「這些」生活用品都屬醫療器材!販售有規範 使用不當恐害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他B肝「肚子變大」就醫已是末期! 醫籲「及早做1事」活更久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春節假期將結束!「開工又低溫」上班族小心季節型憂鬱症
中天新聞網
42歲婦產後尿失禁高達8年 「1手術」成功告別漏尿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泡腳助眠暖身又排濕! 糖尿病患者能泡腳嗎?專家解答
NOW健康(TW)
退休成為失智症主因?善用資源打造社交環境,帶長輩遠離孤獨感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過輕卻還想減肥? 揭開厭食症不為人知的哀痛秘密
NOW健康(TW)
紫南宮竟不是最夯!網議8大必拜財神廟 這間才是首選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