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部像束口袋縮小70%!「無痕胃拉提」減少飢餓感,5類人不建議嘗試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1月06日06:38 • 發布於 01月06日06:3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Freepik
胃部像束口袋縮小70%!「無痕胃拉提」減少飢餓感,5類人不建議嘗試

想減重,均衡飲食、運動是關鍵。但當BMI大於27時,光靠飲食、運動或吃藥,有時仍難順利減重,這時無外傷口、低疼痛的「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或許能奏效。

一名40多歲女性,BMI(身體質量指數)在28~29間浮動,另合併高血壓、脂肪肝及空腹血糖異常等情形。曾嘗試過藥物減重但排斥打瘦瘦針,改選俗稱「無痕胃拉提」的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ESG)。術後1個月,體重就從原本的67公斤降至60公斤,下降幅度達10%。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適合BMI介於27~40患者

三軍總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楊志偉表示,各種減重治療方式可形成一座金字塔,愈頂端的治療方式愈具侵入性,由底到頂分別是:

・生活型態調整:執行順利平均可讓體重下降2~5%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飲食控制:執行順利平均可讓體重下降5~10%

・藥物:執行順利平均可讓體重下降5~20%

・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執行順利平均可讓體重下降10~20%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縮胃手術:執行順利平均可讓體重下降20~40%

正常BMI值為18.5~24,24~27即是過重,27~30為輕度肥胖、30~35為中度肥胖、大於35則屬於病態型肥胖。

不少BMI大於27、小於35的輕度肥胖者在使用藥物或生活習慣調整後,效果仍有限,就有可能選擇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楊志偉指出,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使用胃鏡處理,醫師將胃鏡放入患者口中後,在胃大彎處進行對縫,平均1小時即可完成。「就像是拉束口袋一樣,將縫線拉緊、把胃縮小,最多可讓胃部體積變小70%。」

胃容積減少、降低飢餓感,且具「可逆性」

經過胃部縫合拉提後,因為胃容積減少,自然也會降低飢餓感及增加飽足感,連帶讓體重也跟著降低。除了「減重效果顯著」,也因為是使用內視鏡執行手術,不僅「皮膚沒有傷口」,胃部被拉緊的部分也具有「可逆性」,如果患者後續想調整縫線,也可以拆除。

雖然部分醫療院所執行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可直接以「門診手術」處理,但部分患者術後可能還是會有噁心、疼痛或胃部輕微出血的情況,患者多半會住院、觀察1天再返家,手術完4~8週再至門診以胃鏡追蹤即可。如果術後仍有飢餓感等問題,則可由醫師評估加入瘦瘦針,加強減重效果。

手術縫合完仍須避免縫線「崩」開,術後1~2週以流質類飲食為主。2週後等胃內傷口逐漸癒合,即可攝取泥狀食物,4週後則可恢復正常飲食。

至於位在減重治療金字塔最頂端、最具侵入性的傳統縮胃手術,減重效果佳,但必須把一部分胃切掉,手術完成後不可逆且併發症處理難度高,在臨床上較適合BMI大於35有共病、或BMI大於40的病態性肥胖患者。

減重動手術就能一勞永逸?醫:長期維持良好習慣才是關鍵

無傷口、恢復期短、手術具可逆性等優點聽起來很棒,只是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其實並非想做都能做。

適合做胃部拉提手術者除了BMI大於27、小於35的輕、中度肥胖者,還包括BMI大於27、小於40,並對傳統縮胃手術有疑慮的患者。

不適合做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的人則包括:

1. BMI小於27以下者:因肥胖程度不夠高,減下來的體重有限,臨床上醫師多半會拒絕這類患者進行手術。

2. 無法做胃鏡者:因手術是以胃鏡方式由口進入胃部,無法照胃鏡的患者自然無法進行此手術。

3. 有胃癌風險者:因手術會以縫線將部分胃縫合,如果癌細胞長在縫合處無法被發現,就有可能增加後續檢查及治療的複雜度。針對胃癌風險較高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醫師術前會評估、開立藥物殺菌,確認患胃內無該菌後才會進行手術。

4. 飲食疾患者:暴食症患者施作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後,假使持續暴食,可能讓縫線鬆開,導致手術功虧一簣,醫師評估後,會拒絕這類患者進行手術。

5. 有喝酒習慣者:有喝酒習慣的人,容易有肝硬化等問題,手術時可能增加併發症風險。

楊志偉強調,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不能以為做了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就能一勞永逸。應搭配良好的飲食管理計劃,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也必須與醫師討論、定期回診,在必要時可考慮加入藥物輔助,才能達到符合期待的減重效果。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子宮肌瘤大如哈密瓜!她三度復發術後懷孕 醫憂子宮破裂
中天新聞網
【藥】你真的了解成藥風險嗎?急症醫生詳解用藥安全
高燒 Gofever
生育與治療陷兩難! 乳癌病友協會籲凍卵補助加快時程
NOW健康(TW)
印尼「屈公病」疫情升溫發布警報! 國內境外移入創新高也以印尼感染為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知名藝人罹「玫瑰斑」 擦1物後嚴重惡化!醫籲「正確治療」阻損傷加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香港健齒週2025|一連6日免費睇牙,一般市民、長者、低收入人士都有份!一文睇清活動詳情、登記方法及參與資格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日曬能補充,為什麼6成台灣人「維他命D不足」?4大NG觀念害骨鬆、肌無力,增糖尿病風險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腎臟病引發嚴重貧血! 75歲老翁「中西合療」不再打造血針
台灣健康醫療網
醫師協助死亡逾7成人同意!台灣支持度超日趕韓,為何立法卻很困難?
康健雜誌
印尼返台後確診登革熱 專家:正邁入潛伏風險期
中天新聞網
七旬女肺部反覆罹癌 「微創消融手術」消弭開刀難題成功保肺
台灣健康醫療網
看《苦盡柑來遇見你》想飛濟州島! 9大必訪景點1次看
NOW健康(TW)
81歲阿公靠「北歐式健走」改善腰痛、走得更久!北歐式健走是什麼?8個好處,醫師告訴你
良醫健康網
胰臟炎後恐成癌王溫床!發炎後2年內癌變風險增19倍
中天新聞網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NOW健康(TW)
寵物食安!新增5種黴菌毒素容許量 重金屬汞標準更嚴
NOW健康(TW)
挑後背包有學問!背錯不舒適還會肩頸痠痛好不了
康健雜誌
吃完飯就想睡?醫曝若餐後發現「這2點」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VOCO News
婦女預防骨質流失唔止靠鈣片? 骨質疏鬆保健概念比較
新城八大家
豆豉罐頭竟藏豐富益生菌!醫建議:涼拌吃更好
中天新聞網
鐵含量是番茄的20倍!降血壓、促消化...芹菜5大健康好處一次看,醫曝「這成分」具抗炎抗癌功能
良醫健康網
對方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想要自在的關係,周慕姿告訴你:為何要給對方一個「發脾氣的空間」
良醫健康網
52歲婦沒運動節食靠「紅豆紅茶」月瘦3公斤改善水腫
中天新聞網
康橋學生頭頸重創5小時手術!輸血6000cc救回一命
中天新聞網
以為骨頭痠痛,卻是癌細胞轉移!癌症病患每2位就1人發現…醫示警「骨骼2警訊」:出現就快就醫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單親家長育兒難,情緒容易M型化!專家提供2大心法正向教養
康健雜誌
咳不停卻不是感冒? 中醫師解析咳嗽真凶與舒緩法寶
台灣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腦中風風險倍增!代謝症候群5大指標自我檢測:血壓高、腰圍大於●吋...中3項要小心了
良醫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