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多做一件事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和換關節風險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3年10月25日02:48 • 發布於 2023年10月25日02:4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圖/Pexels
多做一件事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和換關節風險

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會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肥胖者罹患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不過有研究發現,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因為關節過度耗損而引起的,還有其他因素。

退化性關節炎會使得關節僵硬、生活行動受限,且關節腫痛,讓病人更不敢動。不過研究發現,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可以降低關節疼痛和日後置換關節的機會,且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可能另有原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減去少少的體重 就能降低疼痛和換關節的機會

退化性關節炎是不少中、老年人會碰到的問題,不過隨著飲食和靜態生活習慣,肥胖人口增加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一份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追蹤了4,081個肥胖、有退化性膝關節的病人和4,046個有退化性髖關節的病人8年的時間發現,只要每減去1%的體重,就能降低2%換關節的風險,且對同時有髖關節疼痛的人而言,可以降低3%髖關節疼痛的機率。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祕書長、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指出,改善幅度不大的原因在於,退化性關節炎是多病因,加上這8年間生活習慣、意外或慢性病等等可能因素,讓受試者還是走到了換關節的路,但整體而言,有減重就有幫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退化性關節炎因素不只是體重和使用過度 還包括發炎

以往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使用過度、軟骨耗損,或是因為體重造成關節負擔增加,然而更新的觀念是「發炎」。林杏青指出,過去許多常見的討論都僅聚焦於力學上,彷彿人體就是機器的承軸關節和墊片,愈用愈摩擦,使用到一定次數就壞了,但事實卻非如此。

「已經有研究發現,肥胖的人身上的脂肪細胞釋放發炎反應物質,造成關節軟骨、骨質損壞速度變快及週邊組織發炎,」林杏青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不只發生在承重的下肢關節如膝蓋、髖關節或踝關節,不載重手指、頸部都會,且過重肥胖的人手指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一般人高,由此可以證明,退化性關節炎不只跟磨損、肥胖有關,和肥胖造成的慢性發炎也有關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鍛鍊肌力是最佳的復原方式 可以嘗試這5種運動

由於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錯誤觀念,造成更多人不敢運動、甚至不敢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活動,但已有充足的研究證實,適度運動的族群退化性關節炎最少,職業運動員較多,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退化性關節炎竟比職業運動員更高。

運動能改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週邊的肌肉強度,肌肉夠強壯能分擔關節的壓力,也讓膝關節能夠在比較好的軌道上移動,減少摩擦,「增加大腿肌力能有效改善、預防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林杏青舉例,深蹲、分腿蹲、橋式運動或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運動。

即使疼痛,也可以在泳池中行走,或找到不會造成疼痛更嚴重的運動,「甚至服藥、較不疼痛後,可以嘗試強度更高的運動。總之,不要都不動,不動反而關節愈僵硬、愈難從事一般活動。」

不過林杏青也提醒,沒有運動經驗的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亂運動反而會加重病況,最好諮詢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各種關節炎症狀類似 出現以下4種症狀要趕緊就醫

關節炎除了肥胖、過度磨損,還包括運動傷害或外力撞擊等,林杏青指出,無論是運動導致的關節問題、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這些關節炎初期的症狀都類似,例如關節紅腫、關節僵硬、活動度受限等,「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會對稱出現,也就是左邊膝蓋有,右邊膝蓋也會有,但退化性關節炎有時也會。」

因此出現以下4種狀況,就要趕緊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最後導致關節變形、不良於行甚至需要開刀換關節:

• 早晨起床關節僵硬、無法自由活動

• 久站或走久關節會痠麻脹痛

• 關節卡住、活動度受限或出現聲響

• 膝蓋無法打直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WH專家說】營養師曝「這4種」NG食物傷牙!只要減少3習慣、多吃這食物就能輕鬆擁有健康牙齒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楊嘉驃離世丨生命鬥士楊嘉驃,復活節前安息主懷。曾捐80萬助癌童、在家人陪伴下離世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兩次約砲都得淋病!少年約大姐姐…尿尿燒灼「流黃綠色濃汁」
中天新聞網
36歲壯男每周至少吃三次「這些食物」中風 黃金時間驚險搶救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腸躁症」症狀有這7種!腸躁症如何改善以及飲食禁忌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口腔傳出陣陣異味!網友盤點8大原因 熬夜失眠是1關鍵
NOW健康(TW)
補充葉黃素!眼科權威推薦每天吃3食物,遠離眼部危機
幸福熟齡(台灣)
原來是「這7原因」導致大小姐睡不著!營養師曝:高脂、辛辣食物也讓你難入眠
中天新聞網
認知訓練丨唔洗食藥一樣可以延緩輕度認知障礙症!專家:「練書法」有助鞏固大腦協調!中大研究指可預防/延緩認知障礙症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核心肌群訓練|橡筋帶兩招健身 長者減肥人士適用
am730
譚敦慈兒「戒含糖飲料」一年內狂瘦20KG!脂肪肝都沒了
中天新聞網
想到愛愛就怕怕!他新婚夜「硬不起來」 人妻怒離家後卻懷孕了
中天新聞網
紅斑狼瘡患者必知!醫生講解治療新指引 生物製劑控制炎症減器官受損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快訊/錢都菜盤也見「活蛞蝓」!錢都急道歉 北市衛生局開查了
中天新聞網
警覺反覆腫脹、會痛不癢的「罕見疾病」!點亮治療HAE的希望之光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下樓梯的「膝蓋承受體重」竟是走路的11倍!醫師圖解9種「膝關節壓力倍數表」:這些運動要避免
良醫健康網
香菇冷藏可以放多久? 常見菇類挑選、保存秘訣搶鮮報
NOW健康(TW)
中華生技醫藥協會帶領跨國界醫療資本 開闊海外產業新脈動
台灣健康醫療網
【關節健康】上落樓梯膝頭痛? 5大紓緩關節炎飲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減少藥物依賴!最新研究:Omega-3 成分 EPA 有效預防陣發性偏頭痛
Heho 健康(台灣)
進口食品不代表最好 看清楚「紅綠燈」再下手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無法開刀怎麼辦? 放化療後加免疫療法,鞏固療法提升治癒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養生保健】情感太過損五臟 養生先要怡神養心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大腸癌|患者年輕化 研究:美國15至19歲患者廿年增2倍
am730
降低子宮頸癌罹病風險 國健署籲:應定期接受抹片篩檢 
NOW健康(TW)
有練有差!泌尿科醫曝「練骨盆肌底肌肉」有效幫助GG升旗
中天新聞網
2因素常使「思覺失調症」延誤就醫、中斷治療! 專家推1方法助穩定控制
台灣健康醫療網
特發性多中心卡斯爾曼氏病治療新曙光!IL-6標靶藥2月通過健保給付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