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疫下肥」大人細路均難倖免 體重失守急須「重回正軌」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更新於 2022年07月21日07:03 • 發布於 2022年07月13日04:29

疫情期間少運動、常食外賣已經不是新奇事,但有不少調查及研究已顯示,這種新常態已令大人細路的體重全面失守,「疫下肥」也成為常態之一。因此,醫學界已提醒公眾應正視此問題,盡快採取補救方法,讓體重可以「重回正軌」,避免因體重飆升引起的其他健康問題。

兒童超重肥胖增近兩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早前完成一項有關疫情對本港兒童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的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439 名幼稚園或小學學生的家長,了解他們由2020年至今在家庭開支、子女生活習慣及健康上的改變。結果發現,疫情期間,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較疫情前上升 1.8 倍;當中高小(9-13 歲)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更由疫情前的7%增至 24%。

綜合調查結果,疫情期間兒童肥胖問題上升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吃零食及喝含糖飲料的分量增加、多吃零食而影響正餐、減少進行戶外運動、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等。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表示,疫下兒童缺乏正常校園及社交生活,更不能外出運動及遊玩,難免感到生活乏味,因而以打機、吃零食來消磨時間,睡眠規律變得紊亂。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則認為,疫情下的生活習慣改變極大,對兒童的心理、社交及生活習慣帶來長遠的影響,甚至比染疫帶來的身體傷害更大,家長亦無所適從。當務之急,是要令兒童逐步重回『健康正軌』。研究團隊建議,家長可先從校園生活及與子女在家相處的時間著手。至於曾感染疫的兒童則需要額外支援,特別是出現長新冠症狀的群組,家長、老師和兒科醫生宜持續溝通,密切監測孩子的進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給家長的兒童健康管理實用貼士

  • 飲食要適量及均衡:三低一高 忌加工及油炸食物
  • 減少子女吃零食,小食應選非加工食品,如水果、乳酪均屬有營小食
  • 「父母吃得健康,孩子才會吃得健康!」建議家長以身作則,為兒童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 運動:每天最少 60 分鐘中等以上強度運動
  •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以外,限制於每天 1 小時內
  • 睡眠:培養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充足睡眠時間,睡前避免過度刺激或屏幕藍光
  • 重返校園後,靈活調節對孩子的學術要求,助孩子逐漸適應正常的校園生活、學習和遊戲 模式,重新建立社交聯繫和朋輩關係
  • 增加親子時間,支援孩子心理需要,促進兒童快樂成長
  • 減少兒童沉迷電子產品,增進家人和睦相處

成人體重增一成 贅肉脂肪齊現形

以為小朋友自律能力較成人弱,才會出現疫下肥問題?其實成年人亦難倖免,香港肥胖學會最新調查則發現,第5波疫情下,36%受訪港人的體重較疫情前增加一成,假設疫情前體重為60公斤,即增磅6公斤(逾13磅)!近半港人表示趁疫情未再爆發,多外出用餐;四成稱久未運動提不起勁重拾運動習慣,令控制體重更困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調查亦發現,港人減肥傾向「自食其力」,大部分認為可靠個人努力、健康飲食及多運動就能成功減肥。但其實有七成受訪港人曾經減肥,平均減肥5次但反彈4次。

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表示,最新研究顯示,生存機制令減肥時食慾增加而新陳 代謝減慢,非個人所能控制;學會建議港人「症」視肥胖,別再歸咎於肥胖症患者。肥胖症患者應於糖尿病、心臟病等「共病」出現前, 尋求醫療團隊協助,從生活習慣,以至藥物治療等多方面治療肥胖。

日行萬步為基本目標

「疫下肥」後想挽救正常體重,除了注意飲食外,也應從日常運動習慣做起,根據世衛織標準,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需要60分鐘中等至劇烈程度有氧性質的體能活動,而成年人則每周需要不少於150分鐘,才能促進健康。惟在疫情下,運動及每日步行指標均偏低。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博士指出,若將以上時數轉化成每天步數指標,小學生及中學生均需要步行10,000至15,000步不等,而成年人卻只需要8,000至9,000步。根據運動科學及醫學研究顯示,步行運動不但能夠提升健康和體適能狀況,亦可促進心理健康。臨床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疾病和身心疾病患者透過進行步行為主的運動訓練方案,能夠有效地提升日常生活功能表現,確保優質生活質素和減少負面情緒。

現時有較多時間留在家中,黃永森亦建議了一些可在家中的體適能訓練動作,以鍛練心肺功能、核心肌肉及手腳協調等;可瀏覽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家居健體DIY運動系列》

活好的So Fit So Good

為你的健康找答案

讚好Facebook專頁(@sofitsogood

追蹤Instagram專頁(@sofitsogood.ig

訂閱YouTube頻道(@sofitsogood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差10歲姊弟戀接吻驚聞「老人味」!他反胃想分手 網虧:可能人家同樣感覺
中天新聞網
人體烤串!巴西男遭91公分鋼條貫穿「下體頂到肺」閃過心臟 奇蹟生還
中天新聞網
腸易激|研究:代糖可致腸道細菌病變 增患病風險
am730
加速燃脂必吃的6種食物!蘋果醋能調節新陳代謝、希臘優格蛋白質高又解便秘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早上習慣喝1杯咖啡?提神醒腦關鍵竟不是「咖啡因」
康健雜誌
30多歲男「染新冠」就醫當天亡!新的變異株「KP.2」恐成新主流
中天新聞網
餐餐吃麥當勞竟能減重?「熱量控制」、「健康飲食」減重適合不同族群
康健雜誌
偏頭痛是神經血管性頭痛 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頭痛緩解
NOW健康(TW)
夏天保護皮膚4個秘密曝光 帥氣女醫莊盈彥公開1動作 超簡單保養美麗的臉
中天新聞網
幫助代謝的營養素!營養師帶你認識維生素B群,如果有這4種狀況代表需要補充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肌膚膠原蛋白流失怎麼補?醫師:食補效果有限,靠「這個」最直接
台灣健康醫療網
HER2乳癌療法介入時機不同預後差很大!強化輔助治療降復發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夏天防蚊蟲叮咬 專家傳授購買防蚊和止癢藥品4祕訣
康健雜誌
國際醫療健康周五月於香港舉行 匯聚投資機會及尖端科技
台灣健康醫療網
吃飽才有力氣瘦!不計算熱量、掌握原型食物比例的211餐盤
台灣健康醫療網
快訊/日本烏魚子檢出致癌「結晶紫」!逾1.3萬公斤退運銷毀
中天新聞網
突然模糊竟是「突發性黃斑部出血」 醫籲:盡快就醫救視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喉嚨整天卡住!中年婦「支氣管擴張症」塞滿痰 這樣做改善症狀
am730
【茄紅素】茄汁與番茄的健康與味道 附營養食譜瑪格麗特黑麥披薩
Health Concept
她狂長數顆甲狀腺結節「最大已經3公分」! 中醫治療重獲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
【WH專家說】正確的刷牙方式謹記「333」口訣!醫師親曝挑選一般牙刷還是電動牙刷好&常見迷思破解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體育老師喪失運球能力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家庭主婦也有網球肘? 醫示警:急性、慢性治療大不同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