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於去年年底開發另一社交平台Threads(在華語圈被暱稱為「脆」),外界視之為文字版Instagram (IG),用戶本身必須擁有IG帳戶,才可以註冊使用Threads。作爲一個以文字爲主的社交媒體,Threads吸引不少千禧世代發文詢問求職事宜,因此亦吸引一些職涯規劃師、人力中介公司等陸續在Threads開設專頁,提供意見或有關各行業的資訊,形成了在Threads求職或討論職涯的風氣。
Threads的形式類似連登和Reddit這些討論區,每當有人發帖文,隨即可以吸引其他人在帖文下留言回覆,從而形成一個個討論群組。只要在Threads輸入關鍵字,就像使用Google搜尋一樣,馬上就可找到很多相關的帖文。由於Threads推出的時間不算長,不像連登已有多年歷史,所以暫時未見有「打手」的蹤影,大部份的帖文都是認真的討論。
以「搵工」為例,只要用它作搜尋關鍵字,便會顯示出許多與搵工相關的帖文,例如有人列出自己的技能,希望找到心水的freelance工作;有人道出在外國華人公司工作的苦處;亦有未畢業的年輕人大談被家人催迫找工作的煩惱等,這些帖文的表達方式非常個人化,在訴説求職需求時夾雜著發文者的自身感受,用戶亦可按喜好或需要回覆或轉發帖文。
有見及此,一些職涯規劃師和人力中介會在Threads就著常見的關鍵字或主題,推出相應的帖文,吸引他們的目標對象,有如在Google執行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最佳化」)。
Threads現階段固然不能與Microsoft旗下的LinkedIn相比,畢竟後者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用戶亦以專業人士或「白領」為主,屬專業的職涯社交平台;而Threads目前仍只是以網民閒聊方式存在的平台,以年輕用家為主。但現時的年輕人特別是千禧世代,開始不再局限於傳統模式,在JobsDB、CTgoodjobs、CPJobs、Job Market或者Recruit等求職網站單向找工作,而是希望在求職過程中能有互動或得到即時回覆。
事實上,人事顧問行業近年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不會再被動地等待求職者「上門」,而是主動在LinkedIn這類平台發掘潛在求職者或有條件另謀高就的人選,然後透過電話、視像通訊軟件或文字留言,以一對一方式深入討論,而現時Threads亦是其中一個「人才挖掘」的熱門地。因此, 當有人告訴你,她/他用Threads成功找到面試甚至工作機會,不要再覺得這是甚麼稀奇事了。
Philip P. H. Wong 遲早都係會有打手
09月13日06: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