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外的香港建築師呂達文接受內地傳媒《南方都市報》訪問時,指選擇到深圳創業,「香港的建築行業幾乎已經處在一個半壟斷的狀態,新創業型設計事務所需要達到一定的業績才能在行業內獲得一席之地。」呂達文認為深圳是一個創意之都,只要有足夠新穎的創意和想法,哪怕是新團隊,也可以在通過參加一些招投標競賽獲得項目,並以此迅速打開市場和知名度。呂達文提到深圳最近幾年的國際競賽設計招標越來越多,獎金和設計費越來越接近國際標準。他還提到,香港的建築事務所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做內地項目。
一口流利的港式普通話,呂達文聲稱自己是「半個深圳人」,成長於香港多元化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後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建築及城市設計,學成歸國後,他於香港和深圳創立Atelier Global(香港匯創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團隊現由120餘位來自全球的設計師組成,其中香港建築師佔三分之一。
呂達文受訪時直言,「內地項目多機會多,能夠得到項目和機會的方式也更公平」,大灣區是一個更適合新人展示的舞台。深圳前海推出了《管理辦法》,在香港經認可和註冊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備案後可在前海合作區範圍內直接執業。這也是國內首個專門面向香港工程建設領域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規範性文件。「十多年前,香港建築師要通過考試,才能成為內地認可的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每年有一定的名額,而且不能單獨執業。」呂達文現在也有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會頒發的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證。
「內地設計師很有生命力,有點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很拼搏,在工作上主動性很強,有時候甚至比香港人的工作節奏更快。」呂達文認為香港建築師的優勢是他們所擁有的國際視野,他們都有在美國、澳洲、歐洲的留學或工作經歷,而且也會常去世界各地遊歷,看風景看建築。呂達文每年都會組織公司的建築師們去國外參觀學習,但真正實施起來,他才發現內地的建築師要出國,並不像香港的建築師那麼容易,「要辦簽證,有的還要擔保。」
香港的建築師擅長精細化管理,在香港執業時,除了設計做圖,還要參與項目工程管理。他們在城市建設、軌道交通、商場規劃設計方面也有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呂達文試著把這些優勢和經驗帶到大灣區,「現在大灣區很多工程也都在實行香港模式。」呂達文提到了他們正在設計的新鴻基南沙TOD項目,「以前在內地做工程,政府要求所有施工圖做完才能開工,這等於壓縮了設計師把控項目設計到落地執行的時間,香港模式是分期做施工圖,這更有利於品質的把控。」
一開始呂達文希望把公司放在香港,深圳只是作為一個小的、便捷工作的地點。但隨著深圳的發展越來越好、機遇越來越多,公司變得越來越側重在深圳。呂達文和他的公司一起見證了深圳的轉變。因為疫情,呂達文這一年多都留在深圳,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體驗這個城市的生活。
他提到,「我加入了一個深漂群,裡面除了建築師,還有結構工程師、規劃師、房地產開發商,都是漂在深圳的香港人,大家都很喜歡深圳。」呂達文發現,原來他在深圳的朋友在數量上已經超越了在香港的朋友。想到在深圳的歸屬感,他認為是區別於香港的家庭歸屬感,是一種工作及生活上的歸屬感,他說自己可以定位自己為半個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