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年中,增長股的表現不斷壓倒價值股,這一趨勢在美國大型科技股的推動下愈發明顯。投資者習慣於將資金投入那些光芒四射的科技巨頭,而對那些默默無聞、似乎只會穩定帶來紅利的價值股視而不見。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場長跑是否即將迎來接力棒的交接?
價值股是否真的只在經濟復甦期表現優異?歷史數據顯示,在過去九次經濟衰退後的六個月和十二個月中,價值股分別五次和六次表現優於增長股。儘管這種表現並不像某些經濟學家所堅持的那樣穩定,但事實上,價值股的表現周期和增長股相比,就像是一場持久戰——有時上升,有時下跌,讓人琢磨不透。
過去,投資者可能將價值股視為一潭死水——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等傳統產業。然而,現在的情況已大不相同。價值股已經變得更加多元化,涵蓋了健康照護、工業、甚至是資訊科技等領域。這種轉變,讓價值股的顏色不再單一。
儘管中央銀行努力控制通膨,但結構性因素如勞動市場緊縮、地緣政治緊張等,可能會持續推高通脹率。此外,較高的實質利率環境可能為金融業的價值股帶來更多上升空間。不過,每當我們試圖透過舊有模型來預測未來時,風險總是潛伏其中。
然而,在AI的光環效應下,如果這些科技巨頭能夠持續實現獲利的爆炸性增長,那麼增長股可能仍將持續其市場的主導地位。儘管如此,市場開始更加細緻地區分這些科技巨頭,隨著經濟從衰退陰影中逐漸走出,價值股及其他市場也開始逐漸回升。
在增長股長期領先之後,投資者可能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策略,尋找市場中那些被低估的潛在明星。雖然歷史數據提供了一些線索,但未來的市場贏家可能正在悄悄改變。在這場價值與增長的競賽中,唯一不變的是改變本身。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