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癌成因丨中大發現胃癌發病新成因,口腔細菌「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附防癌飲食小貼士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更新於 2024年03月13日10:09 • 發布於 2024年03月13日10:09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胃癌成因丨胃癌(Stomach Cancer)是香港常見的癌症,惟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都掉以輕心。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細菌可引致胃癌,未來或成診斷胃癌輔助標誌物。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ell》│ 資料來源:《Cell

胃癌成因丨中大發現胃癌發病新成因,口腔細菌「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附防癌飲食小貼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大醫學院指出,胃癌是全球第五常見癌症,亦是香港第六大癌症,每年新症接近1,000宗。而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有早期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幽門螺旋菌感染雖然是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其實只有1至3%感染者會患上胃癌。除了幽門螺旋菌,其他存在於胃部的微生物群會否引致腫瘤,醫學界一直未有答案。

咽峽炎鏈球菌或是新「胃癌致病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此,中大研究團隊進行相關研究,分析患有胃炎、胃癌前期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部微生物群,發現患者的胃黏膜有五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包括咽峽炎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咽、胃腸道和陰道,可以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侵襲性感染。研究人員表示,咽峽炎鏈球菌或是新的「胃癌致病菌」。

「通過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機制。」中文大學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

中文大學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中)、研究第一作者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右)
咽峽炎鏈球菌損害胃黏膜並促進急性炎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咽峽炎鏈球菌誘發胃炎促使癌症發展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的小鼠很快就會出現急性胃炎,然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情況,證實此細菌可誘發胃癌的出現及生長。研究人員解釋,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 TMPC 與胃部的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使咽峽炎鏈球菌可以在胃黏膜中定植,並啟動MAPK信號通路促使癌變。

「下一步將研究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于君教授

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機制

咽峽炎鏈球菌常見於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表示,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感染幽門螺旋菌和家族遺傳,但是次研究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了全新方向;咽峽炎鏈球菌常見於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保持口腔清潔或可預防。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幽門螺旋菌感染者患胃癌風險是常人的2至3倍,值倘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料患胃癌風險會再增加2至3倍。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門螺旋菌感染、胃癌的癌前病變或遺傳因素等。早期胃癌患者沒有特定的症狀,它跟其他良性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其他功能性胃腸病)的症狀相似,如:上腹疼痛、脹氣、食慾不振、黑便等。晚期胃癌患者可能會體重減輕、食慾喪失、疲倦、吞嚥困難、持續嘔吐、大量腹水等較嚴重症狀。胃癌的診斷,主要靠胃鏡及活檢組織病理檢查。

防癌飲食小貼士

多吃新鮮蔬果

  • 十字科類蔬菜(例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抗癌物質,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
  • 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
  • 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有抗氧化功能,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少吃高鹽食物

  • 醃製、燻烤類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製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
  • 油炸食物,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注意個人衛生

  •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定期檢查

  •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靜電電到彈起 常觸電或是身體警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幸福熟齡(台灣)
屈公病進入台灣!全球開春確診飆破5000例「痛到身體彎起來」,誰最危險?
康健雜誌
別再說太累沒時間運動! 專家教「久坐族10招」輕鬆就能起身動起來
台灣健康醫療網
2025「葉黃素」推薦!告訴你葉黃素挑選原則、單方複方該選哪個、最多人選擇的品牌是?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運動、低碳飲食太拚變「養病」!醫揭「增免疫力」4大關鍵習慣
台灣健康醫療網
【即食麵】即食麵煮完的水可以重用?即食麵這樣吃更健康?一文解答所有迷思!
高燒 Gofever
低溫來襲手腳冷吱吱!小心是腦中風警訊 醫曝危險因子
NOW健康(TW)
小朋友坐姿東倒西歪?可能是「肌肉張力低下」!含飯不吞、吐舌也是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增購疫苗今日開打!金門240劑被搶光 民怨「根本打不到」
中天新聞網
吃菠菜真能抗癌?最新研究揭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降10%
Heho 健康(台灣)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日本研究證實:注意2件事,當心失智風險飆最高3倍
幸福熟齡(台灣)
熟齡女教師不正常出血長達一年 朋友催促就醫才驚見癌細胞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流感高峰期!營養師授5大飲食秘訣 助感染者迅速痊癒
NOW健康(TW)
肌肉流失恐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最新研究告訴你失智症警訊與如何預防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婦科名醫劉偉民發文疑涉性暗示惹議!支持者:別亂做文章
中天新聞網
2025消除C肝! 國健署與矯正署合作推動篩檢治療計畫
NOW健康(TW)
早期肺癌術後仍有復發風險!「基因檢測」超前部署 提升治癒機會
台灣健康醫療網
【益智頻道】8個適合幼兒的Youtube益智頻道推薦 輕鬆學習新知識 幫助孩童認知發展
MamiDaily
14 歲少女受異膚折磨!臉腫像娃娃魚 醫揭 1 方法:還瘦 20 公斤
Heho 健康(台灣)
糖尿病出現蛋白尿當心是腎病變!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沉默殺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環保走塑|膠飲管強勢回歸,美國總統特朗普推翻紙飲管:「用幾下就斷裂,簡直荒謬!」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才好了怎麼又中!腸病毒「二次感染」大增?醫揭1關鍵原因
康健雜誌
不只感冒!咳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肺癌等 如何區分?4重點醫師評估必問
台灣健康醫療網
抖肩舞王「山鷸」誤闖辦公大樓! 動保處救援重返野外
NOW健康(TW)
泰國出現「變種猴痘」!疾管署示警出遊6周前應打疫苗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