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快檢查腳指甲!8種變化可看出身體狀況 醫示警:顏色變深恐是癌症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2024年02月24日08:30 • 發布於 2024年02月24日08:30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腳指甲可以提供一些健康線索!醫師列出「8種腳指甲變化和可能的原因」,健康的指甲通常呈淡粉紅色或透明色,保持平滑、整齊且均勻生長,,若是腳指甲的形狀、顏色、臭味等出現變化要特別留意。

腳指甲可以提供一些健康線索!(示意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中發文表示,腳指甲變黃或棕色,可能是真菌感染的結果,也可能與菸草使用、化學品接觸或染料引起的染色有關;若腳指甲變黑色或暗色,可能是創傷、血腫或真菌感染的結果,也有可能是黑色素沉著症或其他疾病的症狀;若變白色,可能與缺乏營養、指甲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膚病有關。

至於形狀變化,黃軒表示,腳指甲變厚、變形或變脆,可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與其他皮膚疾病或指甲創傷有關;變得凹陷或呈匙形凹痕,可能是指甲白斑症(koilonychia)的症狀,與鐵缺乏性貧血等疾病有關;若腳指甲呈鑽石形,則稱為纖維性扁平甲(onychogryphosis),通常是由於長期壓迫或摩擦所致;腳指甲呈凹凸不平或有凹陷,可能是甲溝炎(paronychia)的症狀,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

腳指甲的變化可能源於多種原因,包括健康狀況、營養缺乏,或者可能是由於疾病或感染。(示意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八種常見的腳指甲變化以及可能的原因,黃軒說明,腳指甲的變化可能源於多種原因,包括健康狀況、營養缺乏,或者可能是由於疾病或感染。

  • 變黃:可能為真菌感染所致,尤其當指甲變得厚且脆弱時。另外,抽菸或頻繁使用染色強烈的指甲油也可能導致指甲變黃。
  • 變白:指甲部分或全部變白,這可能是由於真菌感染、鐵質缺乏,或是因為指甲受到損傷。
  • 變黑或深色:可能是因為腳趾受傷造成的瘀血,或可能是皮膚癌的一種形式,稱為黑色素瘤。如果發現指甲出現此變化,應立即尋求醫師幫助。
  • 凹痕:稱為Beau的凹線,可能是由於疾病或疾病的後遺症,如鉤端螺旋體病或手足口病。這些凹痕也可能與皮膚病,如牛皮癬有關。
捲甲症會隨時間變嚴重。發作機率較高,嚴重時會疼痛反覆細菌感染,影響走路及穿鞋。(示意圖/pixabay)
  • 垂直線條:通常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這些明顯的直條凸起細線叫「脊狀凸起」,是老化的象徵,從40歲左右會逐漸明顯,尤其常出現在大拇指,且男性較女性更為常見。專家表示這和病症一點關係都沒有。
  • 水平線條:被稱為Beau's lines,可能代表遭受了壓力,或身體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出現凹凸不平的橫向溝槽,可能因為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不好,指甲長出來到一半又不長了,身體恢復後再長出新的。
  • 厚指甲:可能是真菌感染,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良或糖尿病的結果。
  • 捲甲症:慢性指甲變形,兩邊指甲把指甲床的肉捲在裡面,會隨時間慢慢變嚴重。發作機率較高,嚴重時會疼痛,甚至反覆細菌感染,影響走路及穿鞋。另外,因捲甲症會變厚及變色,常被誤以為是黴菌感染的「灰指甲」,此狀況服藥、擦藥都無效。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轉季濕氣重易頭痛、眼瞓 7個春夏轉季養生貼士去濕最重要!
am730
夏天長期開冷氣會影響健康?一文睇清「冷氣病」症狀及預防方法
新城八大家
旅館毛巾藏性病、皮膚病風險?醫師給正解,自備2物更安全
康健雜誌
美食放縱 心血管健康拉警報?營養師揭三高無聲危機 教逆轉血管壞指數!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糖尿病中醫也能治! 中醫師分享治療觀點及降血糖茶飲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內地女子打邊爐後喉嚨痛 搶救10分鐘後不治
新城八大家
頑固內臟脂肪最怕它?新研究:吃 1 物能促進代謝、有效打擊內臟脂肪
Heho 健康(台灣)
愛吃甜食要小心! 醫揭「5大招」預防癌王找上門
中天新聞網
失眠人口暴增17%!醫揭「3大類型」是你嗎?補充4營養素助眠,6招擺脫睡不著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食肉菌丨47歲男子針灸感染「食肉菌」需截肢如何預防和治療?生活中這些行為要注意
新城八大家
寶寶1歲前不能吃水果?醫:唯一禁止的健康食物是蜂蜜
中天新聞網
男子常用棉花棒撩耳仔 竟致耳道嚴重感染
新城八大家
新冠疫情又來了!連3週上升已開始流行 下個月恐迎高峰
中天新聞網
補充葉黃素!眼科權威推薦每天吃3食物,遠離眼部危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家中飄出怪味哪裡來? 網友熱議6大「室內異味來源」
NOW健康(TW)
專案進口輸液爆外漏、外溢!食藥署啟動回收8.9萬袋
中天新聞網
高危長者必讀骨質疏鬆預防法 定期檢查好重要!
新城八大家
術前模擬結合3D列印與覆膜支架 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台灣健康醫療網
28歲女健檢意外揪出甲狀腺乳突癌 醫:這些特徵要當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抑鬱症】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精神科醫生解構抑鬱症與自殺
高燒 Gofever
【月經知識】調查顯示40%女孩對初經了解不足 父母教會女兒6件事 坦然面對身體變化
MamiDaily
避孕藥風險有哪些?事前藥、事後藥該怎麼吃才安全?
Heho 健康(台灣)
止痛藥、消炎止痛藥差在哪?頭痛、牙痛、關節炎該吃哪一種?
康健雜誌
長壽飲食法! 「藍區」百歲人瑞教你長命百歲飲食原則
NOW健康(TW)
以為是痘痘!65歲翁「乳頭流血1個月」竟確診乳癌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