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手機講太久讓你小指、無名指又麻又痛?當心「手機肘」上身!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3年03月09日04:33 • 發布於 2023年03月09日04:00 • 趙乙錚

小美是一位房屋仲介,這天她來到復健科的診間:「醫師,我右手小指跟無名指三不五時都會麻,很不舒服,特別是晚上還會麻醒!請你幫我看看吧!」,經過醫師詳細的神經及理學檢查,頸椎神經並沒有明顯的壓迫,倒是發現手肘內側敲擊會手麻,藉由超音波也看到了手肘處腫脹的尺神經。

小美因工作需求常常需要使用手機和客戶聯繫,只要講手機的時間比較久,講完後之後都會覺得手麻,這個問題是手肘處尺神經受到壓迫,也叫做肘隧道症候群,另外有個一般民眾熟悉的名稱叫做「手機肘」,如果沒有手無力和肌肉萎縮的情況,在積極復健後就可以改善。

除了講手機,「手機肘」也常見於職場中

長時間彎曲手肘講手機的朋友,偶爾會有小指、無名指麻痛的情形,往往是因為尺神經受到壓迫所導致,因為手肘長時間彎曲,會把手臂的尺神經過度拉伸,時間一長,容易造成尺神經壓迫與循環變差,進而導致小指、無名指、手掌前臂麻痛,也叫做肘隧道症候群,這種病好發於長時間手持講手機者,所以又叫做手機肘。尺神經壓迫久了還會導致手指肌肉萎縮、無力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肘隧道症候群會有小魚際肌萎縮與爪狀手

雖然藍芽耳機風行,直接用手持講手機的人變少了,但工作中需要搬抬重物(物流業、零售業)、常使用手腕(如水電、裝潢業),甚至趴著睡午覺壓久了,也都可能增加尺神經壓迫的風險,甚至晚上睡覺時壓迫久了還會麻醒呢!

什麼是手機肘?導致原因為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手機肘(尺神經症候群)是指尺神經在通過手肘處被壓迫,這會引起疼痛,刺痛,麻木或痠痛。臨床上常可見無名指一半與小指、前臂的範圍感覺麻木及刺痛,手指的笨拙感(如圖中粉紅色區域),以及人們常常發現半夜睡覺時、手肘過度彎曲、重複彎曲或工作後有更糟的刺痛感。然而,如果上述症狀合併手指無力變形(爪狀手)、小魚際肌肉萎縮,將是更大的警訊!

肘隧道症候群會有小指、內側無名指與內側手掌麻痛

雖然尺神經症候群的原因很多,但通常是由於生活、運動或是工作上過度使用、彎曲或壓迫手肘,使尺神經受到過大的壓力與拉伸,進而導致神經腫脹和發炎,甚至阻礙血液流動。一般來說,尺神經壓迫的位置最多是在手肘內側的肘隧道,此外在三頭肌、肱骨内上髁或尺側屈腕肌也有可能是壓迫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小指跟無名指麻一定是手機肘嗎?有其他可能性嗎?

另一個常造成小指跟無名指麻的原因是「頸椎神經壓迫」,如果常有肩頸、脖子痠痛,甚至轉動脖子、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時會有觸電感麻痛到手部就會懷疑是頸椎的問題,有時候頸椎問題跟手機肘還會一起出現,造成雙重壓迫,讓手麻更加嚴重!一般如果要進一步鑑別診斷可以安排頸部 X 光與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

預防手機肘的方法

  • 減少長時間的手肘彎曲,講手機每五分鐘可以換手一次,常講手機的朋友可以改用藍芽耳機。
  • 減少手肘的壓迫,趴睡時使用午睡枕,文書工作減少把手肘靠在桌上。
  • 多休息或使用護肘,將手肘活動度稍加管控,減少因反覆彎曲造成的尺神經壓迫。
  • 平時可以做五步驟尺神經滑動運動,每個動作停 5 秒,重複 5 次,改善尺神經的壓迫:
  • 首先將手向側面平伸
  • 接著屈曲手肘
  • 把手腕旋前,手指尖比向耳朵位置
  • 接下來手腕背曲向外轉,將手腕旋後
  • 最後將手腕背屈、手肘伸直
尺神經滑動運動

肘隧道症候群麻痛難耐 得靠多元治療和復健

初期保守治療包含上述肘部活動習慣的改善、伸展、適當休息,會痛醒的病人在睡覺時使用手肘副木固定,以減少疼痛發生,另外在藥物使用上,可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與維生素 B 群,若無效則可再考慮使用超音波導引局部類固醇注射止痛,新式治療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血小板濃縮液注射做神經解套術,或體外震波也都有不錯的療效。

肘隧道症候群副木

如果以上保守治療皆無效,尤其肌肉持續無力萎縮,經肌電圖檢查確認有明顯的進行性神經損傷,則可進一步考慮開刀接受肘隧道放鬆術(cubital tunnel release),術後搭配復健才能有良好的恢復。

文/台灣復健醫學會、編輯/趙乙錚、圖/楊紹楚

※ 本文授權自台灣復健醫學會

>>追蹤最新疫情!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中西醫結合治流感攻略!流感病人分3類、5穴位緩解鼻塞/頭痛
新城八大家
168斷食法恐增心臟病死亡?醫揭安全斷食3要訣
康健雜誌
今年首例!北部10多歲童「漁港用餐」染傷寒 家人也中標
中天新聞網
你有這9症狀?恐為心肌梗塞!醫師提供保命自救方法,冬天必看
幸福熟齡(台灣)
感冒可以泡澡嗎?醫:出現這些症狀都不建議
康健雜誌
GABA 是什麼?超完整解析 GABA 功效和挑選原則
Heho 健康(台灣)
不留遺憾與負擔!50後啟動「終活清單」,為最後旅程做準備:人生清爽了,更能自在安享老後
幸福熟齡(台灣)
類流感病例增! 中醫師教你用5 招提升免疫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肝斑是因為肝不好?女性特別容易長?肝斑形成原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飲食雙重夾擊 醫提醒「這1類人」當心身體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吃海鮮染傷寒!今年首例少年確診 疾管署籲做好5措施
Heho 健康(台灣)
游泳減肥有效嗎?這些錯誤觀念讓你越游越胖!
VOCO News
肌少症老人才會有? 年輕人亂吃、不運動30歲後也難逃
NOW健康(TW)
乾冷、濕冷差在哪?氣象署:陽光會騙人,保暖關鍵看「1指標」!
康健雜誌
元宵節吃湯圓當心血糖飆升! 掌握5大控糖要訣遠離糖尿病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手麻以為中風,竟是年節打掃惹禍! 醫教按3穴位舒緩肩關節痠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元宵節湯圓怎麼吃?紅白湯圓比元宵還健康?醫師帶你破解迷思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每天大笑三次!抗癌抗老維持健康幸福滿分
VOCO News
染淋病「下體流分泌物」!高一男問什麼是保險套? 醫傻眼
中天新聞網
泡溫泉,享受之餘也別忘了健康!3行為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每次最好控制在XX分鐘
幸福熟齡(台灣)
他傷口一直好不了險遭截肢!「1治療方式」解除危機
台灣健康醫療網
2025「寶寶益生菌」怎麼選?精選TOP10品牌,功效、食用方式一次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紙吸管真的比塑膠吸管環保嗎? 竟含有毒化學物質?
VOCO News
讓職場危機成為轉機!別讓「職業倦怠」消磨你的熱情和自信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5招開學收心操 輕鬆幫孩子切換回「學習模式」
台灣健康醫療網
連7天「每日逾50人猝死」!兩時段最危險…醫教4招護心腦:戶外補水很重要,「這些飲料」別喝
幸福熟齡(台灣)
創5年新高!上週破30萬人腹瀉就醫 疾管署估:將出現反轉
中天新聞網
全台 30 萬人次拉肚子就醫!創十年同期新高 諾羅預防方式、症狀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