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小孩太早戴眼鏡,近視會變越來越深?錯!名醫呂大文:孩子出現「這3種症狀」請盡快就醫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2月10日01:00 • 呂大文 醫師

小孩子太早戴眼鏡,近視會越來越深?

錯,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以後的視力會更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名國小學童被學校轉介過來,要做檢查視力。小朋友近視造成視力模糊的程度,已經影響上課,家長還是沒讓他矯正屈光,原因是「怕眼鏡戴了就拿不下來,要戴一輩子。」家長不知道的是,當孩子看不清楚,為了得到更好的視力,眼睛會更加用力地工作,造成睫狀肌過度緊繃,反而加快近視惡化的速度,得到反效果。

當心惡化成高度近視

近視大多是眼球的前後徑拉長,即「眼軸變長」,造成進入眼內的光線不能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所以看到的影像模糊不清。由於這是一般人最常見的眼疾,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以為只要配戴眼鏡或做近視雷射手術就能解決。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單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若形成500度以上,甚至是10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容易因為眼軸過度拉長、視網膜延伸變薄且血流供應不足,而成為視網膜剝離、黄斑部病變、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失明等嚴重眼疾的高危險族群

想要防止近視惡化形成高度近視,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旦發現孩子有近視,便趕快就醫進行矯正。遺憾的是,截至今日還有許多家長對近視有錯誤的觀念,使得孩子近視度數愈來愈深。

在年齡越小的時候發生近視,此時眼部還未發育完全,若沒有適時矯正屈光,就越有可能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而言,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時,近視度數會以每年100度以上的速度加重;五年級以上每年以75~100度的速度加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看遠方時經常瞇著眼睛、看電視時要坐得很近才看得清楚,或者是夜間視力變差時,就可能是近視了,要趕快帶到眼科門診做檢查。 檢查結果若是假性近視,要積極治療;若發現視力不足0.6、近視度數達200度以上,就應配戴眼鏡,以免度數加深。至於近視雷射手術,必須等到20歲成年、眼球發育完成且度數較穩定後,才可以進行。

孩子近視了,該如何減輕視力傷害?

我國近視率高得嚇人,而且發生年齡較早,度數也較深。其實,近視眼只要積極治療,並改變用眼習慣,近視度數就可能回退,甚至有痊癒的機會。12歲前視力還在發育的孩童,近視度數增加最快,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近視問題,就要積極採用下列方法,盡量減緩近視度數惡化。

(1)散瞳劑:減緩度數增加

不同於假性近視,真正的近視是眼球結構已經發生永久性改變,也就是眼軸變長。雖然長效散瞳劑無法治療真正的近視眼,但仍可以起到減緩度數增加的作用。要特別注意的是,散瞳劑一定要規律持續使用,否則不但無法減緩度數增加,反而還會引起反彈,讓度數增加得更快。

(2)角膜塑型片:矯正視力

角膜塑型片一般只在睡覺時使用,白天不配戴,而且每天最少要使用6小時以上,才有減緩近視加深的效果。配戴初期,到下午的時候角膜弧度恢復,原本壓抑掉的近視度數會慢慢回復。長期配戴後,這種狀況就會消除,大約戴1星期後,白天的視力可以維持在1.0。

另外,雖然角膜塑型片一般是給兒童控制近視使用,但是,成人如果度數在400度左右又不想戴眼鏡,亦可以利用角膜塑型片矯正近視。例如,空服員在機艙內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眼睛容易乾澀,就可選擇角膜塑型片改善視力。

(3)曬太陽:避免眼軸拉長

人類接觸陽光可以刺激腦部化學物質多巴胺的生成,它能避免眼軸拉長,有助預防近視。澳洲研究單位發表在《Nature》科學期刊中的研究指出:每日在陽光下做3小時的戶外活動,或每週至少在太陽下活動11小時,就可以幫助分泌多巴胺,減少近視的惡化率。

國民健康署的追蹤試驗也證實,實施「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計畫」後,學童的近視增加度數在1年內平均減少了12度。由此可見,只要讓孩童多到戶外曬太陽,就能減少變成四眼田雞的機率。

醫師小叮嚀

雖然近視者在20歲成年、度數較穩定後,可以進行雷射屈光手術,但即使經過雷射治療矯正了屈光不正,不用戴眼鏡就有好的視力,但因為眼球的結構已經改變,罹患其他嚴重眼疾的風險並不會降低,所以最好還是趁年紀小的時候控制度數,預防演變成其他疾病。

書籍介紹

眼科聖手解說50種 眼球生病恢復法:適用0到100歲,給全家人眼疾問題的照護指南!
作者: 呂大文
出版社:大樂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14

作者簡介
呂大文 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

出生於雲林虎尾,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專精於青光眼疾病、眼科藥理學、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等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小心電子煙成隱形炸彈!美國少年遭炸傷手指截肢 「這些」部位最常受傷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氣凍手腳跟著凍 中醫食療改善四肢冰冷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步伐沉重別以為是肌少症!醫示警:「這些情況」是力弱症 輕銀族最危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春天常見 2 類疾病!過敏 vs 感冒怎麼分? 醫:留意1情況
Heho 健康(台灣)
水果變黑、軟爛,切掉還能吃或榨汁?專家解答安心吃2原則
康健雜誌
疾管署加碼公費流感疫苗周四開打!誰能免費接種?重點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雞蛋過期還能吃嗎?出現這些狀況應丟棄 避免食物中毒
NOW健康(TW)
柯文哲父親肺癌病逝、享耆壽94歲!台大醫:定期檢查可多活3年
Heho 健康(台灣)
41歲民代「主動脈剝離」逝!醫:年輕人缺乏典型因子易被誤判
中天新聞網
聯合國:川普凍結對外援助 恐致數百萬人死於愛滋
VOCO News
每週星座運勢|2025年2月17日(一)~2月23日(日)
VOCO News
日春木瓜牛奶遭控用發霉爛水果!醫憂食物中毒 吃下肚有 1 症狀小心
Heho 健康(台灣)
「OHCA」登Google熱搜關鍵字! 什麼是「OHCA」?
NOW健康(TW)
消委會體檢服務|漠視專業操守!體驗服務誇大病情,恐慌行銷誤導顧客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中醫治感冒:依體質分段治療,3天就可緩解
康健雜誌
泌尿道結石為何總是復發?醫師提醒:做這「5件事」可降低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二十四節氣教室】雨水報到 中醫提醒節氣禁忌、養生之道一文看清!
高燒 Gofever
國中生心理健康亮紅燈! 升學壓力、沉迷社群雙重考驗
NOW健康(TW)
「日春木瓜牛奶」用發霉木瓜惹議!專家:吃下肚恐增癌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柯爸病逝!醫曝「定期健檢」超重要 LDCT是最有效篩檢
中天新聞網
消委會抽濕機|3成半樣本抽濕量較聲稱低,1樣本能源效益「2級扮1級」!空氣淨化表現懸殊,除甲醛速度最多差6倍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想要抗氧化除了吃藍莓、奇亞籽、「這堅果」更好吃營養高!高蛋白質、降血壓,每天吃好處多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消委會嬰兒護臀膏|7成半護臀膏含可致敏成分!2款含外國限用防腐劑,或令嬰兒嘔吐、腹瀉!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北市「日春木瓜牛奶」稽查揪1缺失 未改善可重罰2億
中天新聞網
「日春木瓜牛奶」北車店也出包!衛生局:出風口不潔
中天新聞網
蛤?14歲男孩聽不見悄悄話,常戴耳機讓聽力損傷不可逆,「微聽損」如何預防?
康健雜誌
大腸癌末擴散伴惡性腹水創5年存活紀錄 醫籲: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台灣健康醫療網
覺察叛逆的真正意義!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內在需求與成長密碼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癌友4成死因「營養不良」!他吃東西「像吃鹽」半年爆瘦17公斤…中醫對症調理:吃得下,有體力
幸福熟齡(台灣)
病還沒好又沒時間回診?食藥署建議「這樣做」 千萬別隨便吃舊藥
台灣健康醫療網
花生製品易滋生黃麴毒素! 乾燥陰涼、妥善保存可預防
NOW健康(TW)
低溫報到!心肌梗塞、腦中風猝不及防 留意4大時間點
NOW健康(TW)
不只氣溫下降!冷氣團南下空氣品質也拉警報 4招自我保護避免空污影響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