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黑川伊保子
圖片 : shutterstock
前幾天我在節目上遇到一位擔心娘家的提問者向我諮詢一個問題:她姊姊一家人跟娘家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完全不幫忙做飯,而是由母親煮給全家人吃。現在父親過世,母親也不知能煮到何年何月,她希望姊姊行行好,主動幫幫母親。但無論怎麼「溝通」都是白費唇舌,而且母親似乎也沒有要姊姊幫忙的意思,讓她看了很不順眼,問我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吃飯是人生的基本、家庭的主軸,這是一個人生問題。然而我的回答是:「隨便她們吧!」
這位提問者之所以想為娘家「做點什麼」,是出自於兩種心理:
1. 擔心姊姊和母親。
2. 看到母親那麼寵姊姊而覺得受傷。
她必須處理這兩個心結,煩惱才會消失。
首先是第一點,姊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討厭做菜的人,通常會有喜歡煮飯的父母或另一半;任性的人,身邊通常會有喜歡照顧人的家人和朋友,替他打理好一切;一個不煮飯的人,總會有人煮給他吃。
當然,我也會苦口婆心勸一個人住的朋友要做好飲食管理,或找個擅長飲食控管的人當另一半。
以這個案例來說,如果是母親幫忙煮飯,那還要多嘴嗎?即使母親不在了,老公一定會接手,或者本人無論如何都會開始洗手作羹湯。
「以禮待人」比「受人禮遇」更幸福
或許你會認為媽媽很可憐,但倒也不必這麼想,因為幫女兒一家人做飯也是母親的生存價值之一。
大腦會因為「互動」(相互作用)而達到最活化的狀態,這是認知功能的基本構造,以便能立即辨別出與自己產生互動的東西。
嬰兒必須對向自己伸出手的人做出反應才能生存。在原始社會中,茂密的森林裡如果躲著誘捕自己的敵人,必須瞬間察覺並拔腿就跑。而在稍微成熟一點的社會,能察覺出哪些人跟自己合得來,並且密切往來,才會形成一個團體或社群。
大腦天生就具備辨識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並做出強烈反應的能力。因此當我們主動示意,而對方有所回應,大腦會產生最大的快感。
換句話說,從大腦的功能來看,比起「受人禮遇的人」,「親切待人的人」會活得更充實幸福。充實感可以活化大腦,孩子在發育期會變聰明,成人之後則不會變痴呆。
成為「被需要」的存在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就像嬰兒和貓咪總是使人融化一樣。再回到那位每天得替女兒一家人煮飯的母親,即使稍有怨言,仍然是「被需要」的美好存在,也確實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
這種雙贏的關係,不容第三人置喙。
家庭就是一種不公平的東西
如果還是覺得心理不平衡的話,必須化解另一個心結。
提問者一直對「隨心所欲的姊姊」和「溺愛姊姊的父母」耿耿於懷。她應該是個正義感強又做事認真的人,才會被傷得這麼深。如果是這樣,與娘家保持距離就好。
親情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
兄弟姊妹之間,如果有「乖小孩」和「壞小孩」,通常父母會比較偏袒壞小孩,反而要乖小孩忍耐——因為這麼做最方便。
社會的運作系統中,有一個特質是將風險降到最低。人腦也不例外。要乖小孩忍耐,比起叫壞小孩忍耐容易;把事情交付給懂事的小孩,比起交給叛逆的小孩來得安心。
除此之外,我在前面也提到,大腦天生偏愛與自己有所「互動」的對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父母老是疼愛「無能」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需要關注、教導,甚至責罵。
父母自以為公平,其實根本不公平,因此發生好孩子反而被忽視的矛盾。
和叛逆小孩一起成長的乖孩子,心真的很累、很委屈,即使長大後想以「正義」之名化解這個心結,也只會更加痛苦,因為親情之間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
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為你感到難過。但再怎麼難過也解決不了問題。你只能選擇與原生家庭保持距離,不要再去回想,過好自己的人生。
以前面的人生問題來講,不幫忙煮飯的姊姊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她應該珍惜年邁的母親,不要再讓她負擔家事。這是對的想法,是正義無誤。然而,這樣的正義也可能變成分裂家庭的利刃。
「為你好」這句話,至今毀了多少家庭?
親情與正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正義感十足的人也會被自己的正義之刃所傷。你說得有理,他們卻勸不聽,還聯合起來跟你唱反調,讓你超級火大。所以請遠離家庭,眼不見為淨。
作者簡介_黑川伊保子(Ihoko Kurokawa)
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研究員。195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奈良女子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業後,於電腦製造商擔任AI工程人員,2003年創立感性研究(感性Research)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為該公司董事長,並為大塚製藥SoyJoy等商品名稱進行感性分析。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家人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