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白內障手術22年視力仍清晰! 醫揭人工水晶體壽命關鍵

NOW健康(TW)
更新於 09月03日01:32 • 發布於 09月02日06:5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白內障治療過程中,在將患者已發生混濁的水晶體摘除後,需要植入人工水晶體,以回復原有眼睛中水晶體的功能。然而「植入後的人工水晶體到底能用多久?」是白內障患者術後常有的疑問。曾任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現職奧斯卡眼科院長的張正忠醫師,於2002年進行台灣首次微創白內障手術現場教學示範,當時的示範患者正是美籍在台人士易思博先生。透過單眼置換人工水晶體後重拾正常生活至今已過22年,而於2021年再度由張正忠醫師進行第2眼的白內障手術。張正忠醫師藉由最新的科技技術,更加精準修正與平衡病患兩眼視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02年台灣首次舉辦白內障手術現場教學示範 患者術後22年視力清晰

張正忠醫師坦言,22年前白內障新技術問世後,仍因當時醫學資訊傳遞並不發達,在徵求教學示範病患的過程中,進度緩慢,直到徵詢易思博先生。因為易思博先生信仰巴哈伊教(Bahai),宗教信仰的力量讓他樂於受邀參與首次眼科學術盛會,協助張正忠醫師傳遞及分享新興醫學知識及科技。

當時易思博先生患有單眼的嚴重白內障,且合併約300、400度的低度數近視,導致雙眼視力不平衡,造成生活上困擾。張正忠醫師藉由微創超音波手術搭配顯微傷口技術,植入第1代人工水晶體,易思博先生在手術後隔日就能正常活動,視力品質也明顯改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自從張正忠醫師完成第1場教學示範手術後,22年裡在台灣總舉辦了15餘場的現場教學示範手術,吸引許多眼科醫師共襄盛舉。現今已成為眼科學界的例行學術活動之一。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除廠商持續將眼科最新科技、及醫療器材引進台灣,眼科醫師則透過學術研討會研究技術及器材間的差異,並將研究結果分享給全台灣的眼科醫師。醫師們藉由這個學術活動,不僅彼此教學相長,與國際接軌,也造福更多患者。

左眼人工水晶體使用22年狀況佳 右眼白內障手術精準修正雙眼視力

張正忠醫師進一步說明,當年易思博先生做完左眼白內障後,因為兩眼有較大視差,仍須戴眼鏡矯正視力。直到2021年,透過使用新技術進行右眼的白內障手術,手術過程中使用具有手術中定位及導航功能的3D顯微鏡系統,不僅治療好白內障,也精準矯正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做到手術後不再需要戴眼鏡的結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張正忠醫師表示,通常白內障兩眼發生的時間接近,多數為1到2年之間,而易思博先生兩眼的白內障發生時間,卻相差20多年,實屬於特別的案例。

此外,易思博先生2024年回診檢查結果也顯示22年前左眼植入的第1代人工水晶體之功能狀況良好。而右眼透過新式科技植入第5代人工水晶體,更準確達到兩眼視力平衡,易思博先生開心表示,自此完全擺脫了眼鏡的束縛,特別在夜間駕駛的視力也大幅改善。

▲張正忠醫師為易思博先生右眼進行白內障手術,使用導航系統的3D顯微鏡,精準修正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並植入第5代人工水晶體,準確達到兩眼視力平衡。(圖/奧斯卡眼科提供)

張正忠醫師強調,人工水晶體普遍具良好長期穩定性,因此並無使用年限的問題。易思博先生表示,自22年前置換過單眼人工水晶體後,即使他後來的每日常生活中,或在每次的眨眼瞬間,也不曾察覺有異常或不適。易思博先生形容「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人工水晶體的功能維持正常,如同正常人眼睛的視覺一般,舒適輕鬆。

人工水晶體最長的使用年限紀錄? 張正忠醫師最高齡患者已是百歲人瑞

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已有30多年經驗,目前診所高齡患者中,以女性110歲最高齡,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完成白內障手術後,讓她重拾與家人打麻將的興趣,她女兒今年滿80歲,也是給張醫師做白內障手術。而男性最高齡則是106歲的病患,他的兒子已72歲,也由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他們至今每半年也都會來定期回診。張正忠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要能使用長久,其中關鍵還需病人在於日常生活中照顧好自己的眼睛。

▲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已有30多年經驗,目前最高齡的患者為110歲的女病患(圖左),最高齡男性病患今年為106歲(圖右),他們至今每半年都會定期回診。(圖/奧斯卡眼科提供)

為維持眼睛健康,避免眼睛健康惡化,應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易思博先生也以自身經驗建議,日常減少使用電腦的時間、有空多眺望遠處,幫助平衡近距離和遠距離視力,取得更佳的視線。

最後,張正忠醫師分享護眼日常保健秘訣,首先是「3多3少」原則:多看遠、多看綠、多眨眼;少3C、少螢幕、少熬夜。此外,早上起來1小時及睡前1小時,落實不使用手機、遠離3C產品,以延緩白內障發生。

# 首圖來源/奧斯卡眼科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6類「抗寒」營養素 讓你從體內暖起來
康健雜誌
渾身不舒服?可能是慢性發炎上門!名醫洛桑加參教你:吃菠菜、喝紅茶...「抗發炎好食」幫身體滅火~
良醫健康網
消除臉上痘痘、痘疤 醫告訴你「治療關鍵」!快避開這些壞習慣
台灣健康醫療網
63歲男「1原因」接受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意外揪出第一期肺腺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胖】冬天比夏天更容易發胖?無懼肥胖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保暖又健康!
高燒 Gofever
產後憂鬱不是假鬼假怪!親友4招陪伴準媽媽
Heho 健康(台灣)
好冷!回家馬上沖熱水澡 溫差遽變「血管收縮」恐中風
中天新聞網
茄子有毒?醫破迷思:可抑制消化道腫瘤、抗老、降膽固醇
中天新聞網
健康觀念從幼兒園學起! 國健署、國教署頒獎鼓勵園方
NOW健康(TW)
攝護腺問題別再拖!微創拉提與海福刀治療 重獲男性健康新選擇
台灣健康醫療網
【美食節】2024 二十二屆香港冬季購物節、冬日美食節聖誕開鑼!活動焦點率先睇!
高燒 Gofever
衛福部「霸凌6案」4主管!「情節重大」2人即刻調離
中天新聞網
吃火鍋比燒烤健康?7大NG行為 這樣吃恐怕腎不夠你用
NOW健康(TW)
白內障手術後為什麼還是霧茫茫?醫揭「1現象」4大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腰椎神經壓迫免開刀! 「復健治療」助恢復健康返職場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NOW健康(TW)
麻辣鍋「鈉含量超高」喝一碗就爆表!恐害血壓飆高
中天新聞網
人工水晶體不是愈高階愈好?多焦、單焦差在哪?醫師教你選對
康健雜誌
巴金森病跟失智症有什麼不同?醫師破解「關鍵差異」
Heho 健康(台灣)
17歲少年祐嘉曾被嘲笑「外星人」,台大15年讓他變身為「大帥哥」
Heho 健康(台灣)
健康與效率的最佳起點! 競爭力從早餐開始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