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糖尿病患可放心食的天然代糖 精製糖以外的6種健康選擇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08月18日04:26 • 發布於 2023年08月18日04:26

糖尿病患的飲食需要格外留神,因為在我們日常進食的食物或餐飲,包括生果及牛奶,糖都是一個主要的成份。但是,食品加工行業在生產食品時加入的精製糖,除了使人肥胖,更是導致現在美國2型糖尿病個案上升的元兇。本港約有七十萬人患有糖尿病,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雖非致命疾病,但控制不善可增患心臟病及中風的機會。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飲食中把精製糖剔除,除了可幫助改善健康,亦有效控制體重。已普及的人工製造甜味劑如 Splenda及 Equal等,在餐廳或超市隨處可見。 但有專家認為,人工製造甜味劑含化學成份,不宜長期食用,否則對身體可能做成傷害。

那麼,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好消息是實際有天然糖替代品,當中含有營養但升糖指數較低。現在就讓我為大家介紹 6種天然糖替代品,令你可以放心煮食,烘焙或是加入飲料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黑糖蜜 (升糖指數 GI=55)

白糖是從蔗糖中剔除所有營養的糖,而黑糖蜜則是保留了所有從蔗糖中被剔除的營養,當處理蔗糖時,汁液會被煮沸三次,第一次煮沸是製造結晶糖,即是一般食用的餐桌糖。黑糖蜜是在第三次煮沸時的濃縮副產品,含有營養:鐵質、鈣質、銅、鎂、錳和鉀等。這種甜味劑常用於取替精製黃糖,作烘焙及烤豆之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大麥麥芽糖漿 (升糖指數GI=42)

由啤酒大麥穀物中提取,大麥麥芽糖漿亦即是麥芽糖。這天然的甜味劑,甜度約是白砂糖的一半,有一種獨特的糖蜜味道,而且質感較豐富及色澤較深。 通常用於煮食,烘焙及釀製啤酒。可是,大麥麥芽含有 65% 麥芽糖漿,升糖指數較高,所以如果你有糖尿病,使用前必需細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以及小心食用含有麥芽糖成份的食品。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原蜂蜜 (升糖指數GI=30)

很多另類健康專家視原蜂蜜為超級食物,原始,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蜂蜜含有天然抗氧化素、礦物質、維他命、胺基酸、酵素、碳水化合物及植物營養素。不過,經加工的蜂蜜 (可升至 GI=75) 營養被抽離,比白砂糖更糟,所以購買蜂蜜時需要看清楚包裝上的說明。其中,如紅三葉草蜜或橙花蜂蜜均含有低升糖指數值。也就是說,他們能慢慢地進入血液溶解,並且對血糖影響較小。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龍舌蘭糖漿 (升糖指數 GI=15-30)

龍舌蘭糖漿結合果糖及葡萄糖,而且比蜂蜜更甜。這糖漿從藍色龍舌蘭植物中提取,原自墨西哥。龍舌蘭糖漿含低 GI 值,對血糖水平影響輕微,可加入冷熱飲料。

木糖醇 (升糖指數 GI =7)

糖醇是生果或植物的纖維中的天然甜味劑。 但進食糖醇後,可能會引致消化不良,腹脹或腹瀉。但因含有少量卡路量及低升糖指數,對於糖尿病者而言,亦被考慮為較健康的代替糖的選擇。木糖醇也有助於防止蛀牙,所以亦是口香糖的常用成份。

治未病-自然療法-飲食新知-糖尿病-天然代糖

甜菊 (升糖指數 GI = 0)

在其天然狀態中,甜菊是非常健康的天然糖替代品。 甜味比白砂糖甜300倍,但並不影響人體的升糖指數。因為不影響血糖,所以極受糖尿病患者歡迎。

精明地選擇你的糖

市面上有很多比白砂糖更健康的選擇,但有部份會影響血糖指數,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請你必須要細閱包裝紙上的營養標籤。如果是首次進食某種糖類,亦必須要先測試你的血糖反應,以確定那一款糖較適合你。

營養師伍雅芬(Arlene)

圖片來源:Freepik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大灣區生活】港人北上「醫」、食、住、行4大指南!
高燒 Gofever
1 歲嬰染A流高燒!住院 4 天病逝 孩童流感常見併發症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腹瀉疫情反彈!單週 30 萬人次就醫 群聚大多是諾羅
Heho 健康(台灣)
柯文哲恩師、台灣心臟外科先驅朱樹勳辭世 享壽87歲
Heho 健康(台灣)
為何青少年自殺率高? 醫揭3大關鍵因素
Heho 健康(台灣)
70歲翁腹痛就醫竟確診肝癌!醫警示:這類人風險最高
Heho 健康(台灣)
急診「等嘸床」?醫曝台灣ICU病床人口比「世界第一」
中天新聞網
為何今年急診壅塞如此嚴重?該怎麼改善? 急診醫師分析原因與解決方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錢和休假都不到位!公會盼提供津貼 解決護理師離職潮
中天新聞網
廚房PM2.5濃度恐比戶外高!夫妻「開自助餐20年」雙雙罹肺癌
中天新聞網
有圖!發癢、紅斑、龜裂…搞懂「老後常見皮膚問題」!呵護肌膚4解方:多補充「這些營養素」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耳鳴、耳悶有什麼不同?差異、就醫時機一次看!僅單側耳有症狀要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天吃麵包傷身?研究含二級致癌物 醫:洋芋片更危險
中天新聞網
高血脂盛行率已達3成! 血脂要看哪些檢測指標?怎麼做才能有效控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成長】 點解小朋友要攬毛公仔、枕頭被仔入睡? 認為有生命 具有強大陪伴力量
MamiDaily
1月泰國就增3例新型M痘 潑水節4月登場!行前最晚「這時間」應打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3動作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室內溫度控制在這區間最安全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