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演藝學院與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合作推出「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計劃),助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學院)畢業生向成為專業管弦樂團樂師的夢想進發。《演藝通訊》請來計劃的幕後功臣 —— 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院長蔡敏德教授及港樂行政總裁霍品達,暢談這項讓一眾年輕音樂家翹首以待的新計劃。
關於「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計劃由太古慈善信託基金的「信望未來」計劃贊助900萬港元,為期三年,透過「駐團學員培訓」和「音樂新晉薈萃」兩個項目,讓學院優秀畢業生累積更多管弦樂團演出經驗,並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駐團學員培訓」將遴選出六名學員,於每個港樂樂季接受密集式管弦樂訓練,近距離與港樂樂師合作,演奏不同類型的曲目,並可參與大師班、工作坊和師友計劃。「音樂新晉薈萃」的參加者將參與演藝愛樂的樂季節目。演藝愛樂是一個由20至25名學院畢業生於2017年創立的樂團,樂季節目包括兩場音樂會和一系列室樂演出。
按此瀏覽計劃網站
蔡 :蔡敏德教授
霍 :霍品達
《演藝通訊》: 是甚麼原因驅使你們成立此計劃?
蔡 : 近年,我們留意到學院畢業生的水準不斷提升,可惜他們離開校園後缺乏讓他們維持高質素演出的機會,而加入專業樂團或擔任創意領導崗位的機會亦不多。作為本港唯一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我們的使命是為學生提供最全面、最專業的培訓,協助他們開拓事業。是次計劃的目的,是為這羣已畢業的音樂家提供針對性的密集式培訓,一方面以傳統方式安排他們於港樂這類頂尖的樂團受訓,另一方面則藉着「音樂新晉薈萃」,讓他們了解音樂會演出方式的最新發展方向,雙管齊下,提升他們的管弦樂才能。
《演藝通訊》: 學院和港樂有甚麼共同理念?
霍: 學院和港樂都希望為學院畢業生提供機會,在世界級指揮和獨奏家帶領的專業交響樂團中,得到台上和台下的實踐經驗,為未來投身管弦樂界做好準備。我們各自為計劃投入我們的專長,亦即是管弦樂團經驗和管弦樂教育。
《演藝通訊》: 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學院和港樂在今次計劃中的實際合作情況嗎?
霍: 港樂為計劃的學員提供一個平台,與專業交響樂團一起工作,並透過由港樂樂師舉辦的大師班和工作坊學習。而「駐團學員培訓」的學員,更可藉着港樂的定期排練、音樂會和師友計劃,與港樂樂師和音樂總監梵志登,以至客席指揮和獨奏家緊密合作。一眾學員亦會獲邀與港樂樂師同台演奏室樂。
蔡 : 學院和港樂在計劃的不同層面分別擔當領導和互動的角色。「駐團學員培訓」將依循港樂的藝術方向運作,由學院代表、港樂音樂總監和樂師所組成的遴選小組一起挑選出六名學員。計劃進行期間,我們會一起籌劃下一步,並不時作檢討,有需要時會按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以提高計劃的成效。 而另一個名為「音樂新晉薈萃」的項目,則按學院的藝術方向運作,數年前演藝愛樂成立時也是以這個方向作為發展藍本。此項目的參加者由學院代表挑選,他們將參與策劃每一場演出,這些演出都是特別設計的,除了包含多媒體元素,亦會配合演出場地而作獨特的安排。學院不僅提供場地及技術支援,以舉辦大師班、試音培訓及工作坊,我們亦會與參加者一起構思這些活動。
《演藝通訊》: 除了向學院畢業生提供正式的管弦樂訓練外,參與社區服務也是計劃的一大特點,為何有如此安排?
霍: 我們認為,讓大眾接觸音樂,締造一起感受音樂的機會,是一件富有意義和影響深遠的事。故此學員將作外展室樂演出,從而為服務社會出一分力。透過分享音樂的樂趣連結社區,並鼓勵市民參與文化活動,一直是港樂的使命。
蔡 : 我們希望計劃的參加者參與義工服務,以他們的音樂才華貢獻社會。我們期望透過不同形式,與弱勢社群分享音樂所蘊含的和諧,幫助解決社會上一些迫切的議題。同時,我們亦希望回饋一些為社群帶來正面影響的非政府機構。
《演藝通訊》: 計劃聽起來非常充實和有意義,我相信有意參加計劃的朋友都希望知道從計劃畢業後,會有甚麼發展機會?
蔡 : 計劃將裝備學員應付世界各地管弦樂團的試音。而師友計劃,以及創業和行政管理相關的講座,則教授他們作為音樂家的自我管理技巧,以及有關規劃和發展個人音樂事業的知識。通過「音樂新晉薈萃」項目,我們希望提升的,不僅是畢業生參與文化活動的實質技巧,還有策劃這類活動的能力,從而讓他們累積自信,日後開創自己的項目。
《演藝通訊》: 霍品達先生,你對於學員參加計劃後的未來發展又有何想法?
霍: 他們可視加入管弦樂界為他們事業發展的目標,不論是作為專業演奏家或藝術行政管理團隊一員也可。 如果他們的興趣是成為樂團的專業樂師,我相信他們從計劃中可得到充足準備,以迎接港樂或其他國際專業管弦樂團的試音。
《演藝通訊》: 學院以致力培育本地音樂人才而聞名,你們還有其他與此計劃目的類同的項目嗎?
蔡 : 校內有很多人應該已注意到,學院近年一直發展「企業家精神」的教學。這是一個引導學生發掘和發揮個人最大長處的過程,亦是一個在意念和實踐層面將學生與業界聯繫起來的舉措。我們希望「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能啟發學生變得更自主、自信,增加對世界的好奇心,積極探索練習室以外的世界!
《演藝通訊》: 學院將如何秉持「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宗旨?
蔡 : 我們正在籌備一個「指揮及文化領導」(暫名)四年制學位課程,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其宗旨與「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如出一轍。 這個新課程的理念是,首先,所有學生都應釋放個人潛能,無論是為自己或他人,都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這是成為一位創意企業家的第一步。其次,由於指揮家於樂團擔當領袖的角色,我們將教授學生基本指揮技巧。這課程不僅讓學生更清楚指揮需要的音樂造詣和技巧,亦期望提升他們與生俱來的領導才能。這方面的學習是課程的核心,我們希望這種精神能滲透到他們學習路上的各個層面。
《演藝通訊》: 從宏觀角度看此計劃,你期望港樂和學院從合作中,激發起甚麼火花或化學作用?
霍: 計劃是一個好開始,標誌着本地音樂學府與本地管弦樂團之間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計劃讓學院及港樂互相了解,認識對方的思考模式、策略和潛力。而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是一起參與和討論的人都有着相同願景,大家都希望培育本地音樂人才,促進香港——我們的城市——的藝術發展。有誰能預知下一步?而期望總是教人興奮的!
《演藝通訊》: 最後,在目前疫情持續的情況下,你對年輕音樂家有何建議?
霍 : 不要失去勇氣。在家練習,運用Zoom、Facetime或其他程式與老師、同事和朋友保持聯繫。聆聽古典音樂,學習,閱讀⋯⋯利用這段時間來好好裝備自己,為重返舞台作好準備。值得高興的是情況正在好轉,音樂廳、劇院和博物館逐步重新開放,在保持社交距離下,可再次進行面授課和小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