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5日,德國柏林莫札特電影廳人潮滿滿,全都是為一睹最新上映的美國戰爭電影《西線無戰事》。該片以一戰為背景,描述一位年輕人在戰場上的可怕經歷。電影放映到一半時,一群青少年突然衝入電影院毆打觀眾、在影廳內放老鼠,接著他們衝出廳外,和在廳外等待他們的納粹黨員會合,一群人繼續沿街抗議該面在德國上映。廳內放映被迫暫停,警方也拿他們沒輒。
電影在柏林上映一周,納粹分子每天都到電影院搗亂,觀眾也不敢再去看這部片。儘管該片在德國上映時已經幾片中的猶太裔工作人員的名字去除,片長也從原先的139分鐘刪減到53分鐘,納粹分子還是不斷向電影審查機關施壓,最後只得禁止該片上映。
《西》片具強烈反戰意識 納粹批有辱德國軍人
這部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同名小說的《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電影,講述一戰期間,德國政府展開宣傳,號召青年走上戰場保衛祖國。滿腔熱血的19歲學生保羅在學校教師的激勵下從軍,當他走上戰場後卻發現戰爭和他想像中的軍旅生活相去甚遠。在一次戰鬥中保羅被迫藏身在一的彈坑內,卻遇上一名法國士兵,兩人搏鬥下,法國士兵被保羅刺中,但沒有立刻死去,心生憐憫的保羅開始替他包紮,但士兵仍因失血過多而死去,保羅內心因而受到嚴重打擊。電影最後男主角因為追逐蝴蝶卻被敵軍擊中的畫面更成為影史經典。
該片在一戰結束短短12年後問世,引發不小震撼。納粹分子認為片中對德國及德國士兵描述較為負面,對參與一戰的德國軍人是極大羞辱。片中找來美國演員演員盧艾爾斯(Lew Ayres)飾演德國士兵保羅,被認為挑釁意味濃厚,該片導演邁爾斯通(Lewis Milestone)和製片萊姆勒(Carl Laemmle Jr.)都是猶太人,也使納粹分子極為不滿。他們批評該片是「好萊塢猶太人對穿著我們(德軍)制服男孩的毀謗」(defamation of our boys in uniform by the Jews in Hollywood)。
納粹宣傳總指揮戈培爾帶頭鬧場
《西線無戰事》上映時正值德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德國又被一戰的賠款壓得喘不過氣,而納粹黨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承諾將減少失業人口,矢志改革經濟、文化和軍事,使得納粹黨屢次於選舉中勝出。1930年9月的德國國會大選納粹黨大勝,從原先的12個席次大躍進那下107個席次,也促使希特勒參選1932年的總統。
反《西線無戰事》行動則由當時納粹黨宣傳總指揮、後來納粹德國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策劃,他會在戲院門口指揮鬧場少年,警方也拿他們莫可奈何。被稱為「宣傳天才」的戈培爾在1924年加入納粹黨後,反猶太意識越來越強,他曾擔任報紙主筆,攻擊猶太出版者,接著創辦「攻擊日報」(Der Angriff),辱罵其他媒體、煽動民粹主義。
戈培爾善於演講寫作,在1930年的國會大選中,一肩扛起納粹黨宣傳戰總指揮大任。憑藉他的宣傳長才,納粹黨在當年選舉大勝,成為全國第二大黨,更在接下來的1932年7月的國會選舉中,一舉獲得230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掌權,戈培爾成為希特勒的反猶太大將,在他上任兩個月後,便大舉在柏林幾個重要大學城進行焚書活動,焚毀佛洛伊德、馬克思等人的著作,《西線無戰事》也是他的眼中釘之一。此後他更推動抵制猶太商店、醫院、律師,修改《公職服務法》,規定只有亞利安人種可擔任公職,同時大舉掃蕩猶太人,漸漸演變成後來的猶太大屠殺。(推薦閱讀:歷史上的今天》11月28日──共產主義的「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誕生)
納粹黨起初只是一個德國的小政黨。由於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巨額賠款使威瑪共和政府無法負擔,加上經濟大蕭條,致使德國失業人口大幅增加,貨幣貶值及通貨膨脹嚴重,德國的社會動盪不安,大量失業人口衍生各種社會問題,德國內部譴責外國人與非民族主義者的聲音高張,極右翼納粹黨因而崛起。而近年來美國右派勢力銳不可擋,歐洲極右派也強勢崛起,成為全球不得不正視的危機。
延伸閱讀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2日──影響美國外交政策超過一世紀「門羅主義」問世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0日──美國幽默大師、《頑童歷險記》作者馬克吐溫生日快樂!
《 更多優質新聞,請前往風傳媒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