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影響行走、呼吸等 健保全面給付 提供多種治療選擇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5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
許多病人確定診斷後就沒有再定期回門診追蹤,長期下來,病人因肌力漸漸不足,造成運動及吞嚥功能逐漸退化,以致出現脊椎側彎或體重過輕等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 SMA)罕病的律師陳俊翰先生,因感冒引起併發症不幸逝世,享年 40 歲,引起國人對 SMA 的關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人體會製造一種名為存活運動神經元蛋白(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以維持正常肌肉功能,此蛋白是由SMN1及SMN2基因編碼產生的蛋白質。健康個體中,SMN1基因能產生具有正常長度及具功能之SMN蛋白;SMN2基因剪接時會導致外顯子7(exon 7)消失,使得SMN2基因製造的SMN蛋白,90%為不完整的蛋白,容易快速退化,只有10%為具有正常長度及具功能之SMN蛋白。因此,人類SMN蛋白的製造主要是仰賴SMN1基因。

正常人有2個分別來自父親及母親的SMN1基因,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致病原因是,當兩個來自父親及母親的SMN1等位基因均產生致病基因變異時,SMN1基因無法製造具正常長度及具功能之SMN蛋白,此時體內的SMN蛋白完全由SMN2負責製造,但因SMN2負責製造的SMN蛋白僅10%為正常長度且具功能之SMN蛋白,這種狀況下,會造成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維持身體正常肌肉功能,病人會出現肌肉無力之臨床症狀。

此時,SMN2基因拷貝數決定了病人發病年齡及疾病嚴重度,SMN2基因拷貝數越少時,病人臨床症狀會越嚴重;反之,則臨床症狀越輕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同年齡層發病 症狀、嚴重程度不同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目前在台灣約有 400 位病人,發生率約為一萬分之一。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人,臨床症狀為肌肉無力,其特點為漸進性及對稱性四肢肌肉萎縮無力,下肢肌肉無力較上肢肌肉無力來得嚴重,近端肌肉無力較遠端肌肉無力來得嚴重,依據疾病發病年齡及病人能達到的最佳運動功能,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原始分類,可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分為五型:第0型,第1型,第2型,第3型,第4型;近年來,也有文獻按病人能達到的最佳運動功能,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分為三型:無法坐立者,可坐立者,及可行走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新生兒或嬰幼兒前期發病者,病人無法坐立或翻身,通常需要鼻胃管或胃造口餵食及呼吸器協助日常生活呼吸照護;嬰幼兒或兒童時期發病者,病人可坐立或有限度地行走,但因肌力降低,常有搖擺步態、蹲站困難、脊椎前凸及易跌倒等症狀;青少年或成年時期發病,以行走困難或異常步態表現。

SMA全面健保給付 治療方式多種選擇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神經科科主任李秀芬醫師表示,政府於113年8月放寬SMA藥物治療健保給付條件,目前台灣有三種治療方式,包括基因治療、脊髓腔內注射以及口服藥物,各具有不同的應用範圍和特點。

基因治療之給付條件為開始治療年齡6個月以下者,脊髓腔內注射及口服藥物治療之給付條件為18 歲以前發病且確定診斷是SMA患者。三種 SMA 治療藥物的成分、藥物給予方式與療效各不相同:基因治療採一次性靜脈注射施打;脊髓腔內注射療法於治療第一年須施打6次,次年開始每間隔四個月施打1 劑,一年3劑,該療法經由脊髓注射將藥物直接送入中樞神經系統,提供穩定的療效,此療法需要專業團隊協助;口服藥物適用於各個年齡層,不具侵入性,讓患者無需面對任何複雜或疼痛的治療程序,每天口服一次藥物,藥效隨著血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穩定發揮作用,減輕患者及家人心理負擔,整體照護較為方便。

接受治療 改善生活品質與照護負擔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神經科科主任李秀芬醫師說明,對一般人來說,許多日常中習以為常的簡單動作,對於 SMA 病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對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姊妹,治療前需要父母幫助才能完成墊腳尖的動作,但在接受治療後,可以獨自短暫墊腳尖,慢慢地轉圈圈跳舞。李醫師表示,病人接受治療後就算是一點點的進步,對他們來說都是天大的禮物,病人能自己獨立慢慢地完成日常生活的動作,可以減輕家屬負擔。

定期門診追蹤與治療 為生活帶來幫助

過去沒有藥物可以治療SMA時,許多病人確定診斷後就沒有再定期回門診追蹤,長期下來,病人因肌力漸漸不足,造成運動及吞嚥功能逐漸退化,以致出現脊椎側彎或體重過輕等症狀。李秀芬醫師呼籲,現在健保已全面給付SMA患者藥物治療,因此鼓勵病人定期追蹤,了解新的藥物治療方式,為生活帶來改善與幫助。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胰臟癌「年輕化」趨勢加劇!醫示警早期「無明顯症狀」難揪出
中天新聞網
失智症剋星!醫師證實:每天做對「這4件事」遠離腦梗塞、大腦退化!
幸福熟齡(台灣)
冬季進補先「打底」!三高、腎臟病族群,醫首推2道湯品
康健雜誌
街坊仁醫|梅窩仁醫驚傳離世, 街坊緬懷郭嘉祥醫生:醫者仁心,四十載如一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喝咖啡時間不對愈喝愈累?4個喝咖啡還是想睡的原因
康健雜誌
69歲婦肝膿瘍竟是感染「這1菌」 同時還揪出早期大腸癌病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
改善婦科疾病、失眠、矯正駝背 5個瑜伽動作一定要學會
康健雜誌
牙齒健康影響運動實力?運動愛好者不可忽視的護齒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只是調整「吃東西順序」,9天瘦近3公斤!專家用5張圖教你吃對,連血糖也穩定~
良醫健康網
颱風假+疫苗變色事件影響,重挫流感疫苗「打」氣!疾管署祭出獎勵計畫
Heho 健康(台灣)
半夜睡到腿抽筋,吃香蕉、補鈣片能預防?醫師破解迷思:睡前3撇步自我保健,讓你安眠到天亮
幸福熟齡(台灣)
【植牙】牙醫解說為什麼不建議長輩植牙?長者植牙需要注意什麼?
高燒 Gofever
體重破百工程師吃3種藥仍控不住血糖 「代謝手術」成功減重、減藥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內湖三總凌晨「牙科部電腦起火」全是煙霧!所幸無人員傷損
中天新聞網
喝紅茶可抗癌...但千萬別跟「花生」一起吃下肚!醫示警恐致「肝癌病變」
中天新聞網
黃金果怎麼吃?黃金果什麼時候可以吃?一文了解黃金果大小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手機殼好髒怎麼清?9種材質的手機殼清潔方法一次看,手機殼的清潔竟然和我們的健康有關!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漏尿不是老人病!調查:國人泌尿問題多 女性更需注意
NOW健康(TW)
【茶】喝茶可以抗氧化、增加免疫力 但是過量飲用小心需換腎保命
高燒 Gofever
體檢驚見甲狀腺結節!要擔心癌變嗎?專家告訴你該怎麼做
Heho 健康(台灣)
糖尿病患罹帶狀疱疹,神經痛風險升50%!專家提醒:優先做好「1件事」可預防
Heho 健康(台灣)
不吃奶製品、更年期前後擔心骨鬆? 3大族群補鈣策略
康健雜誌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影響行走、呼吸等 健保全面給付 提供多種治療選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生兒產前、產中、產後都可能被傳染腸病毒 症狀與幼兒不同!如何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醫曝「大多數為良性」不必過度擔憂
中天新聞網
流感重症、死亡數創10年同期新高!98%重症者少做一件事
康健雜誌
AirPods髒髒的怎麼清?入耳式、全罩式耳機清潔方法大不同,編輯手把手教你清!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紅酒被列為歐洲「長壽飲食」之一,護心血管、防血栓!為什麼台灣人偏偏不適合?
良醫健康網
1 人感染就可傳 3 人!醫籲:預防 RSV 就靠「這」方法,提升抵抗力
Heho 健康(台灣)
消委會衣物清香珠測試|消委會實測12款衣物清香珠,結果全部含致敏香料!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把失智長輩關在家,反而更快退化!腦科學家:長輩像孩子,需要「心理安全感」才能自主活動
幸福熟齡(台灣)
肺阻塞造成心「肺」交瘁奪命!如何預防?醫:「5關鍵」降低死亡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幸福熟齡(台灣)
30歲男吃安眠藥竟「斷片」?食藥署警告用藥雷區,揭3大成癮前兆
康健雜誌
香菜農藥殘留問題重! 消基會公布抽驗結果僅1件合格
NOW健康(TW)
維生素E的功效、攝取時間、食用禁忌!這6類人最需要攝取「維生素E」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RSV又要升溫了!醫示警「嬰幼兒、長者」風險最高 新生兒死亡率「高流感5倍」
中天新聞網
RSV入侵!嬰幼兒、老人受威脅 專家籲及早打疫苗預防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