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70%國人「鎂」攝取不足!醫曝長期缺鎂恐增疾病風險 「7類人」要小心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08月03日03:42 • 發布於 08月03日03:42

70%國人鎂攝取不足!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鎂」為人體必需礦物質,在300多種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缺鎂症狀卻不易被察覺,長期恐引發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與癌症發生。

缺鎂症狀卻不易被察覺,長期恐引發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與癌症發生。(示意圖/photoAC)

根據《ETtoady新聞網》報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的鎂攝取大多僅達參考攝取量的80%,要評估鎂的缺乏並不容易,臨床上,缺鎂的症狀大多不具有特異性,常見的有腸胃不佳、疲勞虛弱、肌肉緊繃、易怒急躁、記憶力下降、壓力大與心跳異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魏士航說明,鎂有助於改善血糖、維繫心血管健康、強化骨骼、促進放鬆和神經修復,還能放鬆肌肉、提升睡眠品質。想要補足鎂,只要營養均衡、從天然食物中就能取得,不過他也提醒,現代人飲食包含許多過度加工食品,排擠含鎂食材的攝取;再者,現代的土壤因過度開發,其養分含量已不如從前。

鎂缺乏與壓力調節能力降低有關,長時間處於壓力下也容易導致鎂的過度消耗。(示意圖/photoAC)

魏士航表示,當人體缺鎂時,血清鎂通常還是正常,若連血清鎂都降低「那就是嚴重不足了」,長期下來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大為提升,包括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經系統疾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國人中就有10~20%血清鎂偏低,魏士航說,鎂缺乏與壓力調節能力降低有關,長時間處於壓力下也容易導致鎂的過度消耗,因此,他也建議壓力大的族群、外食族、常吃加工食品、愛攝取咖啡因飲料者、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病史、長期服用胃藥、利尿劑等藥物、酗酒者以及年長者,除了飲食要均衡外,可考慮從營養品來補充鎂。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妳別再一個人吃飯了 研究:獨自用餐傷身又傷心
康健雜誌
【月經】月經出現「異常徵兆」?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千萬不可忽視的幾大症狀 
高燒 Gofever
醫師希望你不要再做的「2個」生活習慣!「拍打、揉捏」小心越按越痠痛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匪夷所思!醫「刺穿子宮」害死人 黃宥嘉痛批:「首次聽聞子宮鏡手術致死」
中天新聞網
「清宿便,排腸毒」其實是偽科學?專家告訴你:為何「清腸排毒」是沒有必要的
良醫健康網
2024保健食品美力大調查結果公佈!近七成的人每日服用保健食品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眼睛紅紅的是充血還是出血?10種原因教你區分,養眼8招必學
康健雜誌
天氣變冷,中醫教你「避免寒氣」侵襲! 早睡晚起有利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
藥放冰箱不會壞?膠囊、藥粉、藥膏保存期有差,藥師帶你一次搞懂!
康健雜誌
補冬吃什麼?中醫師推薦冬季進補必吃 2 食材,溫補元氣增強體力
Heho 健康(台灣)
脫髮有得救!生物化學專家講解「納米級生髮對策」 夠深夠細毛嚢才能吸收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敏感性牙齒刷牙、漱口好不舒服! 專科醫教「緩解秘訣」改善酸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保養品選天然成分比較好? 產品不適合膚質照樣會冒痘
NOW健康(TW)
男女高達8成機率染HPV!  擴大防癌政策:國中男明年免費打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冬令進補常見 9 藥材!中醫師公開挑選安心中藥辨識原則
Heho 健康(台灣)
冬季皮膚癢別再抓了!中醫師傳授「推法」更能緩解症狀
Heho 健康(台灣)
大腸鏡檢查什麼人要做?多久做1次? 網友常見6大問題
NOW健康(TW)
孕產婦胸部皮膚常有「這些」影響 如何保養?乳房也能用妊娠油嗎?
台灣健康醫療網
鼓勵使孩子面對挫折更有彈性!3 技巧促近親子關係和諧
Heho 健康(台灣)
近2成孕婦妊娠糖尿病異常 快從飲食、運動著手顧健康
NOW健康(TW)
科技控糖「雙管齊下」 糖尿病患生活不再受限
台灣健康醫療網
獨/美女醫手術出人命慘賠千萬!婦科名醫直言:「子宮鏡手術」成功率極高
中天新聞網
不婚不孕,龍年效應失敗!生殖醫提少子化解方,讓想生者安全孕育新生命
Heho 健康(台灣)
「老鷹專家」沈錦豐病逝!醫曝「猛爆性肝炎」短時間恐因多重器官衰竭亡
中天新聞網
「貓用除蚤滴劑」沒用完可惜 女子網售被抓重罰9萬元
NOW健康(TW)
以為更換人工關節就好了! 沒想到竟全身痠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化症對光線異常敏感! 醫告訴你「保護視力的方法」:小心紫外線
台灣健康醫療網
器官捐贈不再是唯一選擇!國內生技業者攜手京都大學以iPSC 「逆轉」疾病
Heho 健康(台灣)
遠離中風後失能!肉毒桿菌素治療有條件健保給付
Heho 健康(台灣)
胃鏡照出「息肉」怎麼辦?醫曝胃息肉三大類型: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4症狀出現恐「癌化」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