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不少學生趁著假期暢泳,既消暑又可強身健體,確是不錯的消遣。然而,跟任何其他運動一樣,游泳也存在一些受傷風險,普遍成因包括熱身不足、游泳姿勢或技巧不正確、過度重複操練同一泳式、出現痛楚或本身已有關節肌腱傷患卻仍強迫自己「操水」,以致容易造成頸、肩、膝及腰背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第一種常見的是泳者頸部受傷風險,大多源於以下情況:其一是使用自由式時,重複地把頭頸轉向單邊換氣,或是在游自由式或蛙式時,把頭過份抬高而令頸部過份伸展,兩者均可加壓於相關關節,並令韌帶發炎,甚或造成頸神經根擠壓 (pinched nerve)。其二是游自由式時,身驅不夠力帶動頭頸一併轉側換氣,以致每次只能單靠頭頸轉側,因而造成頸痛及痛楚反射到頭及手臂。
第二種是「泳者肩」(swimmer's shoulder),亦被視為最普遍的游泳受傷風險,所有涉及肩臂的游泳動作特別是使用自由泳式時,只要慣性重複動作,加上本身姿勢及技術欠佳,都有可能拉傷包圍肩關節的肩袖肌群(又名肩旋轉肌),或加壓周圍的肩、臂肌肉,繼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炎症。因此,不止是經常為比賽操練的專業泳手,即使是一般有游泳習慣的朋友,亦是高危一族。
臨床上不少「泳者肩」的患者都有肩袖肌群夾撃綜合症,此綜合症是由肌腱炎、肌腱撕裂、肩峰下滑囊炎,或肩峰鎖骨退化性關節炎等肩部勞損疾患綜合而成,相關症狀包括肩膀提高於 60 至 120 度之間弧度時,肩關節側或前方會感到疼痛並無力,嚴重時更痛致不能側睡;肩關節活動受限制,以致難以如常梳洗,女患者或不能自行扣好內衣,影響日常生活。
第三種則是「蛙泳者膝」(breaststroker's knee),顧名思義多發生於蛙式泳者,主要症狀是膝內側疼痛。成因是在游蛙式蹬腿時,兩膝與脛骨(下肢骨)需一併向外轉,惟此動作卻違反了膝部韌帶自然郁動情況,導致膝部承受異常壓力,若加上姿勢不正確地持續操練,更有可能造成內側副韌帶(MCL)損傷而致撕裂,症狀除了膝內側疼痛,甚或兼有膝關節腫脹、動搖不穩及活動時有卡住的感覺。不過「蛙泳者膝」主要好發於過度「操水」的蛙泳手,一般悠閒游泳,或只在泳池、海灘嬉水的人士,則少有遇到此類膝蓋問題。
第四種是腰背的受傷風險,常見於蝶式和蛙式泳者身上,由於兩者涉及重複的身體起伏動作,故此,比起其他泳式更容易對腰背造成較大負荷壓力而致疼痛,泳者更應加倍注意正確的姿勢及換氣技巧。
臨床上,上述受傷情況經求醫診斷後均毋須做手術,只需冰敷及服用合適劑量的消炎止痛藥以消腫緩痛,多休息,按需要配合復康物理治療,或戴護膝幫助加快韌帶癒合,已可痊癒。只有少數泳者的肩袖肌群夾撃綜合症在非手術治療下病情未能得以改善,而要接受名爲肩峰下減壓術的內窺鏡手術來根治。
要預防及減低上述四大游泳受傷風險,建議找專業游泳教練指導,學好及保持正確的游泳姿勢,同時糾正及改善換氣及蹬腿技巧,配合充足而正確的泳前熱身,以及恆常按專業教練指示適量練習,並須緊記量力而為。
另一方面,有腰背損傷甚至脊椎疾患的游泳人士,建議暫停游蝶式和蛙式,以免增加病情惡化,甚至對椎間盤情況增添風險。此外,本身已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泳者,亦要避免游蛙式,以防止做屈膝蹬腿動作時引致膝部內側磨擦而令相關症狀惡化。
太久沒有游泳或做其他運動的人士包括高齡長者,如欲重拾游泳習慣,也必須循序漸進不要過度練習,尤其是進行屈膝蹬腿及轉身換氣的動作時,更要慢慢來,以免突如其來的猛力拉傷相關肌腱而致發炎疼痛。這類久未運動的泳者有可能於首次再度「操水」後感到肌肉有點痠痛,如情況只維持於 24 至 72 小時內,並且不影響日常活動,一般歸類為「延遲性肌肉疼痛」,屬暫時性的症狀,惟若痛楚劇烈到妨礙生活並持續不退,則須立即求醫及早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