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決賽的法國和阿根廷,絕對都是以高手的姿態爭奪冠軍的寶座:兩隊在是次世界盃的旅途中,都展現出強隊的霸氣、適應能力和級數。但狹路相逢,兩隊是如何應付這一場冠軍戰呢?
出場陣容
法國隊方面,即使在球隊面對瘟疫的狀態下,領隊迪甘斯(Didier Deschamps)依然用上法國隊一路走來的正選十一人,只是中堅位置拜仁慕尼黑的烏柏美簡奴(Dayot Upamecano)取代前隊友干拿迪(Ibrahima Konate)和華拉尼(Raphael Varane)搭擋,中場位置則以剛剛病癒的拉比奧特(Adrien Rabiot)出任正選,而賽前傳出受傷患困擾的基奧特(Oliver Giroud)同樣擔上正前鋒的位置。
阿根廷方面,領隊史卡朗尼(Lionel Scaloni)決定繼續相信對陣克羅地亞出任正選的達利亞費高(Nicholas Tagliafico)取代亞古拿(Marcos Acuna)出任左閘,而中場線上起用安素費南迪斯(Enzo Fernandes)、麥亞里士打(Alexis Mac Allister)和洛迪高迪保羅(Rodrigo De Paul)。而前鋒線上相信令人意外的名字就是迪馬利亞(Angel Di Maria) —— 因為阿根廷一路走到決賽,祖雲達斯翼鋒出場機會並不多,而他這一場就和祖利安艾華利斯(Julian Alvarez)和美斯(Lionel Messi)形成鋒線的組合。
法國的防守問題
相信有留意今次世界盃的大家都會知道,法國的防守策略是由攻擊中場的基沙文(Antoine Griezmann)回撤到中場所形成的4-4-2陣形。然而,在到中位防線前,法國在前線的佈防己出現很大的問題。
上圖就是比賽初段阿根廷正在後場用球,而法國四人攻擊線(由圖左至右):麥巴比(Kylian Mbappe)、基奧特、基沙文和奧士文丹比利(Ousmane Dembélé
)形成第一線防線。而可以留意的是,法國如何阻止阿根廷中路的組織,首要目標當然就是封鎖這一場的6號位 —— 安素費南迪斯。如以上圖的站位可以相信是以基奧特盯防這位賓菲加新星,但真的如此嗎?
在進入法國的實際狀態前,可以先談談法國隊的理想迫搶結果:就如上圖一般,當前場的麥巴比、基奧特、基沙文盯住兩位中堅和防中安素,中場盯着回後的中場球員,而將球導向右閘,跟隨壓上的左閘泰奧靴南迪斯(Theo Hernández)就能迫使他要大腳送走球權。
然而,法國的配置卻是遠遠收不到成效,當然亦有因於阿根廷的靈活部署,就是將迪保羅內收回中場的位置。這裡當迪保羅回到安素的身旁時,本在盯防安素的基奧特注意力轉到了這位馬體會的中場身上,因而離開了遮着安素的區域,後者亦能輕逃離他的防守區域。可以留意的是,麥巴比只是在看着基奧特的狼狽,而基沙文亦竟在指揮隊友的防守值位,注意完全沒在留意前場的走動。
那有可能是基奧特個人的興起才去迫搶嗎?這裡是一個法國解圍後球權回到阿根廷後場的畫面。當球權到門將馬天尼斯(Emiliano Martinez)腳下,左翼的麥巴比竟獨自走到阿根廷的禁區迫搶,但當鏡頭走出禁區,可以看見不只是迪保羅和安素,而是整個阿根廷後場都沒有法國迫搶的佈置:基奧特還在對抗中回復過來,而基沙文依然在指揮後場。這裡並不是要怪責麥巴比,但可以看見法國在高位防守上相當淩亂,要如何封鎖安素和迪保羅根本就不是他們重點針對的位置——甚至盯防者基奧特本人的體能狀態可說是全隊最差,只要迫搶失位身後的空位就完全輸給對手了,而基沙文、麥巴比都沒有要幫他補位的意思,因為法國的重心就是放在中路的佈防上。
法國的中路佈防相信會是大家熟悉的一環。就如上圖,為要減少麥巴比的防守工作,法國的4-4-2會由10號基沙文撤到中場的位置,並將整條中場線向左移,即是將拉比奧特推左;或再準確一點,法國的陣形更似是4-1-3-2,效力皇家馬德里的祖亞文尼(Aurélien Tchouaméni)更似是墮後一格保護防線。當然,左面的防守空位亦可以由左閘泰奧壓上補位。
為要應對這一場的「奇兵」迪馬利亞,右路的防守更專注於填上邊路:如上圖,法國理想的部署應是利用丹比利和觀迪(Jules Koundé)分別盯防阿根廷的左閘和左翼,中場球員則由防中或基沙文填上。但事實上,真的能做得到嗎?
阿根廷奇兵的戰略
阿根廷這一場用上「奇兵」迪馬利亞,用意當然是拉開法國右翼和右閘之間的空間。由於觀迪是一位偏於內收型的中堅,防守時多縮於中路堵塞空位,而丹比利雖在法國4-1-3-2裡比左翼麥巴比擔起更多的防守工作,更多的回後參與邊線的防守,但史卡朗尼似乎就是希望生生拆開這對防守組合,而首先就是將左翼拉邊,就如上圖即使球權在右路,左邊的迪馬利亞依然站得遠遠的。
在談這樣佈置的用意前,先要提到阿根廷的左路——並不只是迪馬利亞的。阿根廷的左路通常由3名球員組成,有拉邊的左翼,亦有站於左路輔位的中場,以及一名閘位球員。這樣的佈置並沒有如球會級賽事的換位,但三人的指令是非常清晰的:就是由中場由中路將球運到邊線的翼鋒,配搭左閘以無球走動為翼鋒提供更多空位和單對單的機會。
這裡就是以上組合的示範:當艾華利斯和美斯在中路吸引兩位法國中場,在左路輔位出現的麥亞里士打一接球就將傳予拉邊的迪馬利亞。而由於丹比利處於前線和中場之間,因此必須就是觀迪殺出對付迪馬利亞,但空間上的距離就難免令防守的難度增加,迪馬利亞亦會有相當多的空位預備突破。
這裡又是相似的部署,只是傳球者轉成了艾華利斯,而左路輔位的麥亞里士打則轉成吸引觀迪注意,外線的丹比利亦沒有先盯防迪馬利亞,因此迪馬利亞能有一直帶球到底線再從容決定的閒暇,最終亦搏得丹比利禁區內的犯規。
會做成以上問題,筆者會歸因於法國欠缺紀律的防守。這裡可以看見,當艾華利斯和麥亞里士打吸引祖亞文尼和丹比利,沒有基沙文回防的法國中場就暴露了邊線的空位,因而又要面對迪馬利亞的兩難問題。基沙文沒有回防的問題,他本人回撤防守意欲固然備受質疑,但這更像是法國防守的缺陷,始終並不能要求基沙文在前場大放異彩後,能立即回到中路參與中線防守。
法國前線意欲的問題,絕對會影響法國中路的佈防。例如以上圖當基沙文未能及時回到中場,因而拉比奧特未能完成橫移,未能形成防守狀態的中場線時,麥巴比身後空位就被美斯利用得到。
那當觀迪對上了又如何?就是會將輔位的空間送給對手。這裡當觀迪預先對上了邊路的迪馬利亞,他和中堅華拉尼之間出現了很大的空位,而阿根廷就正正有麥亞里士打進行無球跑動,就必須要防中的祖亞文尼追上填補。
談到阿根廷的進攻,亦要提到阿根廷中前場球員的跑動能力。陣中有一位靈魂人物美斯,隊友們都很願意為他分擔很多的跑動,例如這裡艾華利斯就能和美斯一記反向跑位,為美斯提供向前傳球的選擇,更突破了法國的中路佈防。
法國轉陣4-2-4
防守上,相對於法國的沒有紀律,阿根廷可說是很有拼勁的。防守時又是要為美斯填上空位,中鋒的艾華利斯在這一場為美斯擔起了很多防守施壓的工作。
在艾華利斯以外,右中場的迪保羅會在中線防守時壓上成為右翼,好為美斯擔起右翼迫搶的工作。因此,美斯就能安心留在中路,減少防守工作所消耗的體能。這裡都可以看見,阿根廷在向持球者施壓時,同時能將法國的中路封鎖,他們在配置球員封鎖空位的上乘能力是基沙文這一場無計可施的原因,亦是迫使迪甘斯需要變陣的源由。
例如在這裡,當法國在左路發難時,可以看見阿根廷能有安素、迪保羅和右閘的摩連拿(Nahuel Molina)三人分別封鎖邊線、輔位和中路的傳球線路,並且盯防法國的球員,可見阿根廷在低位防守時很擅於以人數和站位封鎖空間。而且,可以看見前鋒的艾華利斯都回撤到附近的位置,而兩翼美斯和迪馬利亞都能回到自己場區維持陣形完整,這是有助於壓縮法國的用球空間外,更是有利於他們能在反擊的路程上更早拿到球,以及隊友減少轉守為攻的傳球距離,因此亦令阿根廷的反擊更具威脅,亦是因為如此,擅於利用狹小空間的基沙文、和以盤扭速度見稱的丹比利發揮都平平。
法國在41分鐘以高路梅亞尼(Randal Kolo Muani)和馬古斯杜林(Marcus Thuram)換走基奧特和丹比利,而迫使法國早早變陣的原因,除了是後兩者因為狀態無法容許他們有時間去調整外,亦是迪甘斯希望及早讓球隊適應變化後的踢法:要由邊路滲透性,轉換到直接暴力的踢法,亦要在進攻的更早階段主宰形勢。
例如在上圖裡,當迪保羅如常壓到右翼的位置壓迫法國左閘泰奧時,換到中鋒位置的麥巴比就能把握安素費南迪斯被拉比奧特牽走的空位中接球,因而亦迫使中堅羅美路(Cristian Romero)需要提早殺出阻止。
而轉陣的另一目標就是邊路位置,因為在比賽中段開始,阿根廷為要保存體力,將佈防更集中於中路位置,因此亦是法國主導比賽的開始。在4-2-4同時有4名中路的前場球員下,並且更集中於站在中路牽扯着對手的防線,因此就會拉出更多在邊路的空位予閘位的後上,就例如圖中的泰奧因左翼杜林的靠攏中路而得到左邊通道的空間後上。另外亦可見法國有更多利用中堅的對角長傳能力,例如這裡的華拉尼就嘗試直接尋找後上的泰奧。
又如這裡當阿根廷左翼迪馬利亞收縮到中路時,可見阿根廷的防守區域主要堵塞在中路。在中路的基沙文被重重包圍,麥巴比都被嚴密的遮線封鎖之下,持球的中堅烏柏美簡奴就選擇在邊路無人盯防的右閘觀迪。
而他的選擇顯然亦是正確的,觀迪就反佔了迪馬利亞的先機加速前進,一路就推進到阿根廷的中後場,亦可看見法國變陣的最大目標:在前線製商更多和防線直接對抗的機會,這裡前線四人組就直接對着阿根廷的防線進襲。
要製造更多和對手防線對抗的機會,換入高路梅亞尼亦是成效顯著。這位效力德甲球會法蘭克福的中鋒,今場先踢一個右翼的位置,主職在輔位上以自己的身型和靈活性嘗試將球連到前線,或至少吸引對手的犯規。這樣的功能,更像是將基奧特的硬件用作基沙文的功能,而這位國家隊新星的表現都相當不錯,搏得了4次犯規,在6次空中對抗勝出了5次,16次地面爭奪都贏出8次。
因應迪馬利亞體能的極限,史卡朗尼在64分鐘亦以亞古拿取代祖雲達斯的翼鋒,亦有因法國取態上的改變,阿根廷就索性轉成一個4-4-2。但這就代表阻得了法國嗎?
能進到決賽,法國當然亦不是會束手就擒之輩,而更是一有機會就能反咬對手一大口的可怕對手。隨着球隊逐漸適應轉換的取態,並且在體能上主導比賽下,法國的轉陣亦得到更多的回報。在一次阿根廷嘗試小組配合失敗的反擊中,法國果斷以更直接的傳球尋找前線的天才球員,而在阿根廷防線的壓上下,法國亦得到一次二對二的反擊機會,而早前提到的高路梅亞尼亦以自己的身型、速度和信心後上拿到球權,亦搏得阿根廷後衛奧達文迪(Nicholas Otamendi)禁區的犯規。
扳回一城後的法國信心氣勢都更進一步了,因而亦能乘阿根廷的微小空位完成反撲。這裡就是杜林和麥巴比的一記精妙配合:杜林起動時處於外線的位置,當看見隊友嘗試將球由右路轉到左路時,他先走到更中央的位置,而麥巴比則走到摩連拿的外側,站位上己形成對摩連拿的過荷。
而當球真的到右路時,中堅羅美路嘗試預判麥巴比會傳予中路的杜林,因而先站出一步阻止慕遜加柏前鋒。然而,這就給予麥巴比直接硬爆的空位,於是他將球挑過摩連拿,再繞過他而完成入球。因此,轉陣的最大目的——利用前線球員的能力直接挑戰防線——在這裡就為法國帶來很大的優勢。
另外,亦有因於轉陣的最大目的——「利用前線球員的能力直接挑戰防線」,因而在以個人能力更出色的高文(Kingsley Coman)換入基沙文外,比賽的後段,迪甘斯亦果斷放棄泰奧靴南迪斯,轉用中場替工卡馬雲加(Eduardo Camavinga),出擊力固然有所減少,但在反搶力和與隊友配搭上卻更為稱職,例如這裡就和球會隊友祖亞文尼及後備換入的科分拿(Youssouf Fofana)一同奪下希望推進反擊的迪保羅之腳下球。
阿根廷的最後變化
在被法國轟炸一段後,史卡朗尼在加時階段在以蒙迪爾換入摩連拿,亦更多使用閘位拉邊作攻勢的發起點。因此,蒙迪爾亦有更多壓上的機會,站位上亦相對較前。而因此,在105分鐘柏利迪斯則代替迪保羅。這位祖雲達斯中場和後者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主踢6號位的他多於中後場調度球權,因此換入以後代替了安素出任6號,賓菲加中場則推到右邊的位置,好讓右閘更多的壓上助攻。
結語
「兩隊都上演了一場很高水平的賽事」固然可以是這一場賽事的總結,但筆者在這裡反而想討論另一點:很多球迷會討論兩隊的用人是否正確,在迪甘斯使用拉比奧特(甚至是換走基奧特)、史卡朗尼用阿古拿代替迪馬利亞等等都受到很多球迷的大力批評。
拉比奧特體能狀態的不濟,亞古拿欠缺個人牽制突破能力固然是大家有眼所見的,亦是令分別兩隊陷入劣勢的(部分)原因。然而,在大力批評兩隊教練前,各位都可先嘗試代入教練的角度思考。
拉比奧特即使如何不濟,卻都是踢過祖雲達斯,巴黎聖日耳門等大球會,而都是球隊轉換防守形態時的核心:麥巴比防守的工作很大程度都有因於他能勝任橫移到左中場協防所致,而他和麥巴比、泰奧等都培養出相當好的默契。相反,卡馬雲加、科分拿、甚至後備席上的古恩杜思(Mattéo Guendouzi)、華列杜奧(Jordan Veretout)或許能有更佳的體能和狀態,但在和正選隊友在現有體系中的契合性,以及大賽的心理質素,要在這一場決賽起用他們或許亦存有疑問。
基奧特亦是同樣的道理,固然他在路途中為球隊射入很多致勝入球,亦如某快報言在後備席如何「好有火」,但在場上基奧特緩慢沉重的腳步在防守上的決定都引致球隊身陷險境,惡劣狀態亦無法令他發揮應有的功能。相反,換入的高路梅安尼還不是交出很好的表現嗎?
最後的阿古拿相信會是最大爭議。上半場的迪馬利亞在鋒線上的表現光芒四射,亦為球隊帶來很大的優勢,但相反阿古拿卻頻頻失機。但其實回想過來,用阿古拿和迪馬利亞都是有相同的原則:兩者都能串演一名純正的拉邊翼鋒。後備席上有高美斯(Papu Gomez)、戴巴拿(Paulo Dybala)、艾美達(Thiago Almada)、哥利亞(Angel Correa),但沒有一人和迪馬利亞有相似的功能。相反,阿古拿是阿根廷走到決賽的主力,有一定的大賽經驗、心理質素,亦有足夠的體能和防守意欲,成為阿根廷需要回後縮後防守的防守翼鋒。
因此,總括而言,如這一場般的大賽決賽,賽前或許能練出的針對性部署並不太精妙,但要考慮的目標或許都和球會級賽事不盡相同:球會級賽事考慮破解對手部署,不失球時亦能進球,但在國際賽,希望的或許就是如何穩住形勢,不會被對手一擊即潰,因此在用人上球員的穩定性、心理質素和信心或許佔上更大比例。有日本森保一以球員信心決定十二碼,亦有今場令人非議的用人。
在用人上是會有錯誤,但在這樣重要的賽事,或許在如何在心態、戰術和部署上調整得過來才是關鍵:如何減少缺口,如何展現自身優勢、如何使用後備席上的球員等等等等,因此這亦是這一場,以及世界盃引人入勝的原因。
最後,請也不亦Like,Share及Folllow Simplefootballanalysis,為筆者帶來有尊嚴…呀不是,是一點點的支持。
感謝各位閱到此的讀者,文筆冗長,還請見諒。
▼ Follow Simple Football Analysis~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686180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