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or鼻敏感」?醫依症狀教判斷方式

am730
更新於 05月02日11:13 • 發布於 05月04日10:30
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協助診療。

一名42歲的陳先生,左側鼻孔鼻塞及黃鼻涕半年,於診所就醫多次,症狀仍未緩解,前往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為左側鼻腔巨大息肉。據了解,陳先生平時有吸煙習慣,無其他慢性疾病,接受了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之後,鼻子功能恢復正常,重新體驗順暢呼吸的美好,而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也讓陳先生安心不少,藉此機會戒煙,一舉數得。

單側鼻竇疾病 多與牙齒相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生郭乃文指出,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協助診療。

此外,單側鼻竇炎可能的診斷還有黴菌感染、良性及惡性腫瘤等,必要時須接受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清除病灶,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以治療疾病,緩解症狀。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恢復快、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病灶,改善鼻竇的通氣功能、減輕鼻塞及發炎症狀。

郭乃文說明,內視鏡手術相對傳統手術傷口較微創,透過不同角度的內視鏡更增進手術視野,手術中可搭配不同角度的微創旋轉刀頭及鼻科手術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也讓病患康復時間縮短,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症狀,甚至出現頭痛、複視,便可能是嚴重的鼻竇炎。

鼻竇炎、鼻敏感分不清 這樣判斷兩者差異

鼻竇炎及鼻敏感是大眾常常分不清楚的診斷。郭乃文表示,鼻竇炎指的是有黃鼻涕、可能併發息肉,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嚴重者則有顱內及眼睛症狀,例如:頭痛、複視;鼻敏感則是鼻甲或鼻黏膜肥厚,常見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鼻敏感的人常常會說兩隻鼻子輪流鼻塞,分不清楚有沒有鼻竇炎,這時候可以就醫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直接看鼻腔裡的狀況來判斷。

郭乃文建議,有鼻塞、鼻涕症狀應儘早就醫,確定診斷,才能用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疾病,以避免產生相關併發症。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女友要求「別插到底」他不解背後原因! 婦產科醫:「黃體破裂」嚴重恐致死
中天新聞網
夏至「三伏天」!中醫師建議按壓 3 穴位解暑消胃病,還可紓壓不憂慮
Heho 健康(台灣)
【節氣|夏至】盛夏太陽直射溫高 重視清熱祛濕防暑 多吃水果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220萬糖友注意!糖尿病恐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效果 感染風險較高
中天新聞網
節氣養生! 夏至「養心」妙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
人未老、腦先衰?40歲大腦功能開始老化¹!營養師:攝取充足營養素延緩認知衰退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平均每2人就1人高血壓!多吃3類食物遠離三高、降大腸癌發生率
幸福熟齡(台灣)
爽嗑西瓜竟吃到死!染李斯特菌敗血症亡 譚敦慈揭「餐具」是關鍵
中天新聞網
口臭從根本解決!網推10大改善方式 快速擺脫口腔異味
NOW健康(TW)
排卵期出血怎麼辦?原因是什麼、要看醫生嗎?帶你看5個排卵期常見症狀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台灣洗腎人口居世界之冠!營養師揭密飲食攝取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明天是夏至!養生4要點:大推「洛神仙楂烏梅湯」 生津止渴助消化
中天新聞網
長新冠患者有救了!最新研究:可治療持續性呼吸困難及疲倦
中天新聞網
「痛風飲食」怎麼吃?營養師:紅肉、肉湯...這8大地雷一定要避免!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為什麼會腳底板痛?帶你認識「足底筋膜炎」告訴你如何舒緩及預防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COVID-19第6波疫情預估8-9月達高峰! 但4歲以下疫苗接種率僅5%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反覆長針眼,可能是睫毛發生蟲蟲危機 4個族群要小心
康健雜誌
冷氣開除濕可以順便降溫? 3招保持涼爽又省電
康健雜誌
中暑嚴重恐致死 教你從膚色、體溫判別,5步驟快速降溫
康健雜誌
指甲警訊不可忽視!7旬翁食指疼痛數個月 就醫才知罹「甲床鱗狀細胞癌」
中天新聞網
編輯精選5道「雞肉料理」食譜!跟著簡單步驟,人人都能做出餐廳級料理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清潔不當導致耳洞發炎?10大耳洞保養技巧 避免感染與不良癒合
Heho 健康(台灣)
日本「食人菌」重症數飆3倍,赴日旅遊需要擔心嗎?
康健雜誌
Gino帶姪子送暖!前進動物之家當志工 捐飼料照顧浪浪
NOW健康(TW)
【皮膚健康】坊間流傳愈洗愈白滑?台專家拆解洗米水洗臉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心電圖正常不代表沒有心臟病!醫點名「5高危族群」嚴重恐猝死
中天新聞網
「上頭菸」快速流竄!醫曝成癮就醫增多...症狀「如殭屍渾身顫抖」
中天新聞網
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保健品有效?專科醫師給解答
Heho 健康(台灣)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想自殺! 醫建議家長從13個病徵觀察
NOW健康(TW)
姊余苑綺癌逝…余祥銓照大腸鏡揪「3顆腺瘤」!腸癌患者1成有家族史,「長出息肉很快就癌變」
幸福熟齡(台灣)
以為香港腳!OL腳板、腳踝、腳底「癢到睡不著」 竟是不寧腿症候群
中天新聞網
疫情飆!「清冠一號」可否繼續吃?中醫:不一定適合最新型病毒株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