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喉嚨經常卡卡不適,該怎麼辦?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5月22日14:11 • 發布於 05月22日14:11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陳德信
喉嚨經常卡卡不適,該怎麼辦?

經常覺得喉嚨卡卡、有異物感,但想咳嗽卻咳不出來,忍不住想一直清喉嚨嗎?

「不少民眾最近都出現上述症狀,」中醫師彭溫雅說,溫差變化大時,肺氣較虛、喉嚨黏膜乾燥或發炎的人,較易出現喉嚨卡卡情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也表示,秋冬受到空污影響,且溫差變化大,因喉嚨卡卡就診的民眾比夏天多了至少1倍。

尤其冬天吹東北季風,將對岸霾害帶到台灣,導致空污加劇。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表示,若民眾常暴露在空污嚴重環境,粉塵會刺激呼吸道造成慢性發炎。他遇過在中國北京工作的病患,因為空氣品質差,長期喉嚨不適,回台灣後才改善。

但王文弘強調,導致喉嚨卡卡原因繁多,如胃食道逆流、鼻涕逆流、聲帶瘜肉、聲帶結節,也可能是下咽癌、食道癌等咽喉部腫瘤,甚至貧血及心理壓力都可能造成喉嚨卡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喉嚨卡卡,常見3大原因

其中,以鼻涕逆流、胃食道逆流及喉嚨過度使用最常見。

①鼻涕逆流:鼻腔黏液通常會流到喉嚨,最後被吞進胃裡分解,但若黏液過多或太濃稠,就會產生鼻涕逆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鼻過敏及鼻竇炎是鼻涕逆流最常見成因,該如何辨別?丁義芳表示:「如果是水狀或清鼻涕,通常是由過敏引起;鼻竇炎的鼻涕較濃稠,而且呈現黃綠色。」

王文弘指出,其他病因較無季節差異,但若在秋冬出現喉嚨卡卡症狀,多半是因為鼻涕逆流所導致。

②胃食道逆流:指的是胃中的胃酸本該向下進入十二指腸,但卻逆流至食道、咽喉,甚至呼吸道。丁義芳表示,若胃酸長時間刺激食道黏膜會導致慢性發炎,就會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甚至有刺痛感。

③過度使用喉嚨:像老師、歌手或業務等工作,需長時間說話,導致口水分泌減少、喉嚨乾燥緊縮,易出現喉嚨卡卡症狀。王文弘表示,若民眾長期以不正確的方式發音,恐造成聲帶受傷,導致聲帶長瘜肉、結節。

改善喉嚨不適,生活習慣是關鍵

王文弘建議,若民眾喉嚨卡卡症狀持續2週以上,恐不是一般感冒所造成,應就醫確認病灶;若是因空污、過度使用則可靠自我保養紓緩。

「若伴隨吞嚥困難,得小心是下咽腫瘤或食道腫瘤;而喉嚨卡卡且聲音沙啞,則可能是因為聲帶已經受傷,」王文弘特別提醒。

丁義芳強調,想避免喉嚨卡卡,應先改善生活習慣。王文弘則提出「水、洗、口、腹、喉」5字訣。

水:多喝溫開水,應少量多次滋潤喉嚨,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洗:若確診為過敏引起的鼻涕逆流,可用溫鹽水洗鼻,有助清除鼻腔內濃稠黏液,改善逆流情形。

口:空氣污染嚴重時,民眾外出應使用醫療等級以上口罩,防護力較足夠,而且戴口罩也能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

腹:應使用腹式呼吸、腹式發音。腹式呼吸可緩解因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喉嚨卡卡症狀;腹式發音則能避免、改善聲帶瘜肉或結節。

喉:若想靠喉糖緩解,應選含糖量低、薄荷口味喉糖,且注意別咬碎,應含著喉糖,有助唾液分泌。

想預防胃食道逆流,則要少量多餐,飯後別馬上躺下,且平日要少吃辛辣、甜食等刺激性食物,丁義芳指出,像秋冬常見的薑母鴨、羊肉爐也應減少攝取。

彭溫雅建議,喉嚨不適可多吃富含膠質食物,像白木耳、秋葵、山藥等,有助改善呼吸道不適,另外也能泡金銀花茶,消炎退火,改善喉嚨乾咳問題。

●金銀花茶做法:取金銀花2克、薄荷1克、甘草3克,以300cc熱水沖泡,整天分次飲用,滋潤喉嚨。

此外,要睡飽睡好。中西醫皆提醒,睡眠充足,可減少胃食道逆流及慢性發炎風險,改善喉嚨卡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M巾保存在洗手間原來是大忌?女性常犯的4大衛生巾錯誤用法!用錯私密處隨時會發炎?
she.com
天瑜醫療事故|天瑜爸發文慶祝天瑜9歲生忌,特意買小蛋糕、分享父女過去生活點滴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太恐怖!小學生「看電影竟染菜花」 醫曝座位不要挑後排:容易幹壞事
中天新聞網
【長者健康】80歲不懵懂毋須靈丹妙藥 4大因素保持頭腦精靈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又有2例小小孩新冠重症病例!除了高風險族群 醫特別建議1族群打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口臭原因常見有10個!不是只有牙周病才會有口臭,告訴你口臭怎麼解決、應該看哪科?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病床吃緊!新冠、流感疫情大爆發 台大醫院「幾乎一床難求」
中天新聞網
女生必看!讓子宮肌瘤縮小 名中醫利用月經週期聰明調理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菸不酒、不愛吃紅肉!男大生腸癌症狀「5中3」不以為意 昏倒就醫慘罹末期
中天新聞網
狗狗中暑急救3步驟!幫助狗狗降溫避免中暑健康危害
寵物健康醫療網
【沉迷手機】「要阿媽定手機?」女兒舉動媽媽心碎 3招應對青春期孩子手機上癮
MamiDaily
辭職照顧母親,媽媽卻把親手燉的雞湯留給手足!她感慨:難道您覺得我不累嗎
幸福熟齡(台灣)
47歲,她靠AI試管嬰兒生下龍鳳胎,AI是熟齡產子新希望?
康健雜誌
泌尿道感染疾病惡化快、常復發 1個錯誤動作令細菌進入身體!|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蔡敏基
新城健康+
性交疼痛又頻尿 她靠這療法找回性福第二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冠確診激增、急診候床人數近百人,病毒變強了嗎?最新症狀有哪些?
康健雜誌
全台熱浪來襲!「4危險族群」當心 國健署呼籲牢記「3要訣」防中暑
中天新聞網
小孩比你想像的還怕熱! 醫教「熱傷害緊急處置3要點」:輕忽恐奪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3大病毒」大亂鬥!全台護理員嚴重短缺 急診醫:口罩戴回來
中天新聞網
是有喜了嗎?懷孕8大跡象1次看 快準備驗孕迎接好消息
NOW健康(TW)
她喜懷雙胞胎,「因1問題」醫警告恐致不良影響! 暖心醫成功迎雙寶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太陽花女神」爆淋巴癌末期!醫:基本無直接症狀 四期仍有機會根治
中天新聞網
上班族腸胃問題頻發!醫師4建議 預防胃食道逆流和腸躁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非老年人專屬!天熱「蜂窩性組織炎」病人增加 醫驚:熱浪會促進炎症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