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超斌, 謝其濬
圖片 : 徐超斌臉書粉專、shutterstock
「超人醫師」徐超斌頂著一頭醒目的亂髮——看似不修邊幅,其實是他刻意維持的「帥氣」。歲月染白的髮絲微微發亮。他黝黑的臉上帶著幾分疲憊,溫和的眼神混雜了滄桑。
他現在是台東南迴診所的院長、專職醫師。這天,星期三,下午是他從事居家醫療的時段。每個星期,他會做兩次出診,另一次是星期五。
下午一點出發,同行的護理師已準備就緒。他們將出診時會使用的醫療器材——血壓計、耳溫槍,以及裝著棉花棒、膠帶、針管、各種藥品的醫藥箱,帶上行動醫療車。全員坐定後,車子開始在南迴公路上奔馳。
這天下午,徐超斌預計會看十二名新舊個案。他們分布在安朔、大武、尚武、土坂、愛國蒲等地,有原住民部落,也有混合式社區。個案以老人家為主,慢性病纏身,或是推著助行器,或是坐輪椅,甚至是臥床。他們平日足不出戶,從家裡到醫院的那條路,很遙遠。
前兩位都是老病人。名單上的第三位個案,是位不愛出門的阿嬤。在媳婦和看護的陪伴下,阿嬤推著助行器,顫顫巍巍,從臥房來到了客廳。面對陌生的面孔,她顯得有點困惑,還是笑咪咪的打招呼:「你好。」
「阿嬤,徐醫師來家裡幫妳看病啦!」 媳婦在阿嬤耳邊解釋。阿嬤最近腳有點水腫,因此家人申請了居家醫療。
徐超斌在視診時,注意到阿嬤有氣喘聲,便為她做了聽診。他請家人帶阿嬤到當地的衛生所做胸部光檢查,進一步瞭解阿嬤的心肺狀況。
當徐超斌在寫病歷、開藥時,媳婦看著送回房間的阿嬤,透露個案不樂意出門的原因:「我公公生前比較大男人主義,不喜歡我婆婆拋頭露面,時間久了,她也習慣不出門,整天待在家裡。」
她還說,阿嬤有潔癖,尤其不願用公共廁所。每次只要帶阿嬤出門,阿嬤就喊著要回家上廁所,更增加到醫院看診的難度。
居家醫療,不只是去病人的家中看「病」,也走入對方的生活中,真正看見「病人」,才能提供最適切的醫療照護。
多年來,徐超斌便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守護著在地鄉親的健康。他把療癒的光,照進偏鄉的角落。
解決偏鄉醫療的困境
看完最後一位在愛國蒲部落的個案,已經是下午四點半。徐超斌回到車上,巨大的疲憊感一湧而上。卸下醫師身分的他,是一名病人。
二〇〇六年,徐超斌三十九歲,是台東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在一次數日超時工作、沒有休息的執勤任務後,發生腦出血,左手、左腳從此行動不便。巡診時,他拖著蹣跚腳步,走進病人的家裡。坐下來打病歷時,他會用右手挪動左腳,調整成比較方便的姿勢。
二〇一九年的年底,徐超斌被診斷出罹患鼻咽癌,從此在治療與復發之間擺盪。這天上午,他才到台東馬偕醫院進行化療。作為一名癌症患者,下午他應該好好休息。然而,徐超斌仍持續他每週例行的出診。
徐超斌停不下來。他知道,他的病人在等他。
他是台東土坂部落排灣族人。在臺北醫學大學(原臺北醫學院)求學時,便立志未來要回到家鄉服務。畢業後,經歷了台南奇美醫院的洗禮,他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成為達仁鄉衛生所的醫師,站在第一線上為鄉親服務。
他深刻體認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增開了夜間門診、假日門診,並親自開車做巡迴醫療,一個月曾工作四百小時,「超人醫師」的名號不脛而走。
中風之後,即使行動不便,徐超斌依然堅守醫師崗位。他的「超人」事蹟逐漸流傳開來,感動了許多人。為了支持他改變偏鄉醫療的困境,廣大民眾的小額捐款從四面八方湧來,促成他在二〇一二年成立了「南迴基金會籌備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南迴醫院。
根據徐超斌的規劃,南迴醫院有二十張病床,並設有急診。從此,南迴偏鄉的病患不必為了到市區看病,飽受舟車勞頓之苦。
十年過去了,南迴醫院仍不見蹤影。二〇一六年就購置的九百七十一坪預定地,荒草叢生,沒有任何動工的跡象。
「徐醫師,南迴醫院什麼時候才會蓋好?」在地鄉親追問,不少捐款人也提出質疑,建院喊了這麼久,為何至今還是只聞樓梯響。
這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在偏鄉蓋醫院,理想與現實的衝擊與拉扯,遠超過徐超斌的預期。
南迴建院是他的初衷,但是他如今不得不考慮,在病患數、醫護人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南迴醫院能夠撐多久?蓋醫院是提升偏鄉醫療資源的唯一處方嗎?如果不能馬上蓋醫院,現階段是否有別的替代方案?
車窗外,海岸線隨著南迴公路緩緩展開。暮色中,灰暗的海浪來回拍打岸礁,像是他心頭反覆湧現的思緒。眼前要克服的困難還很多,但是徐超斌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身上背負著守護鄉親的責任。
他閉上雙眼,想像自己是飛行在南迴公路上的超人,隱形的披風在空中揚起……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X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 ,發光體出版, 徐超斌, 謝其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