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的選秀節目除了成功造星,更把不少音樂製作人引到幕前擔任評審,讓他們被大眾廣為認識。近期有伍仲衡、張佳添,而十年前就有趙增熹。近年幾乎絕跡「大台」的趙增熹,把大部分時間投入由他一手創立的社企音樂計劃「大台主」,用自己從事音樂製作的深厚豐富經驗,幫助年輕人追尋音樂夢想,為香港音樂產業培育人才。他說:「你鍾意嗰樣嘢,你要一路做,我未見過有人係一次機會都遇唔到!」
趙增熹自小喜歡音樂,讀書時是校際音樂節比賽的常客,又熱衷於「夾Band」。他十九歲年紀輕輕已經入行,很快就有機會為當紅歌手編曲,首支作品正是張國榮的《有誰共鳴》,此歌爆紅,趙增熹亦因此聲名大噪,從此在樂壇平步青雲,先後與不少天皇巨星合作,成為炙手可熱的唱片及演唱會監製。他又試過同一年憑三部電影的配樂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後以《甜蜜蜜》奪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風頭一時無兩。那一年,他才剛滿三十歲。
做「大台主」 傳承經驗 培育音樂人
一路走來當然有不為人知的辛酸,但趙增熹回望過去,也自覺「幸運是我」,大部份的夢想已超額完成:「我冇諗過自己會行到嚟而家,繼續做音樂,可以有自己嘅音樂製作公司,亦開展咗教育嘅部分,我冇諗過會行到嚟呢一日。」
趙增熹所說的「教育部分」正是他於 2016 年創辦的「大台主」。這是一個幫助年輕人「追夢」的計劃,他們會走訪不同中學和大專院校,舉行講座及招募,為有志以音樂作專業的年青人提供培訓,讓他們全面了解幕後製作音樂的知識。「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對將來好像沒有甚麼希望,我希望想告訴他們,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些事情發生」,他亦希望可以將自己過去在音樂路上跌跌碰碰的經驗,和年輕人分享,「讓他們知道追夢的過程,你要付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犧牲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你都不知道會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效果,但是,在過程裏面所享受到的,才是我覺得才是最為重要的」。
最早的一批「大台主」參加者,是一群中三、中四學生,「大台主」教他們做音樂,又提供表演機會,讓他們累積經驗。八年後的今天,部份成員已經發表了自己的作品,或與其他音樂平台合作,陸續做出成績,嶄露頭角。趙增熹對這個進展感到滿意,「我好開心,見到佢哋由唔識做,做到有自己嘅作品,仲要發表到,睇到佢哋嘅現場表演,呢個過程對我嚟講好滿足。我覺得已經促成咗好多成果,但對參加者嚟講,呢個只係一個開始,因為佢哋仲需要去建立自己嘅事業。」
「大台主」目前提供的音樂課程很有特色,相比起以前做音樂,多數是先寫了旋律,然後再寫歌詞,再編曲,這個年代的音樂製作可以結合新科技,利用平板電腦,先做了音樂再做旋律,做法就是選好喜歡的和弦或音節組合,再用電腦程式「砌積木」般砌好那個樂章,不論是速度和音階都可以透過電腦程式配合調整,創作人就不用像以前一樣,要先精通樂理才能作曲了。
雖然「大台主」是社企計劃,但也算是一盤生意。趙增熹笑言,這絕對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八年來他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很多金錢的回報,最大的得著反而是製作音樂時的快樂,享受其中。他認為只要用心和堅持地去做,所獲得的快樂比金錢回報更加重要,對於自己熱愛的東西他坦言「冇錢都做」,例如他喜歡古典音樂,渴望一嚐做指揮的滋味,因此曾多次為香港管弦樂團站上指揮台,為的是快樂和滿足感,就像營運「大台主」一樣。
機會是留給努力嘗試的人
説到這裡,趙增熹認爲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因素是甚麼?是才華、天份、比別人更努力,還是有貴人相助?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諗係all of the above (以上皆是)。才華嘅一半係努力,我見過好多好有才華嘅人,糟蹋咗自己嘅能力;同時亦都有好多本身唔係好勁嘅人,通過努力就變得好出色,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努力係可以帶來好多嘢。我相信,你對某件事嘅熱愛同努力,當做到盡時,實際上係可以轉化變成你嘅才華;而且唔一定要靠天份,當然有天份會易少少,但如果你唔努力,荒廢你嘅天份,最後一樣係冇用!」
他續說,努力還會帶來其他的東西,例如別人會因爲你良好的工作態度,選擇繼續給你機會,甚至將你介紹給其他人,讓你有更多的機會。他遇過很多年輕人會計算自己在機會中得到甚麼,最後認爲得到的不夠多而選擇放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因此,他相信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持續做下去,追逐下去不放棄,就會出現不同的可能性。
趙增熹慶幸現時的環境對獨立音樂人更加有利,因為只要每次有人在串流平台下載他們的歌曲,他們就能得到收入。對於音樂市場,他仍然保持樂觀,特別是今天,音樂的光譜已經擴闊,不同類型的音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此外,這兩年音樂的銷售額也創下新高,愈來愈多人喜歡聽音樂。
他寄語目前從事或未來想投身這個行業的人,不要以狹窄的視野去看待事物。雖然未來可能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但現在大家可以透過社交平台輕易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區的音樂,本地音樂人有機會衝出國際,説不定更能成爲下一個獲得格林美獎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