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 這本書時也有提及,其中一個成為斜槓青年最需要學習的技能就是「本質思考的能力」。 本質思考即是思考「最重要的事」並花最多時間在這些事上的能力。相信這個能力不單是斜槓青年需要去思考,我們每一個也需要,這樣才能過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
之前一直也聽很多人推介《少,但是更好》 這本書。終於,在坐月期間把這本書讀完,就讓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書中提到追求人生本質的3個核心思維 — 精,簡,準,和找到你的優先次序的6個方法。有興趣的,便繼續看下去吧。
追求本質的3個核心思維
- 精 — 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從而精挑最重要的方向
- 簡 — 培養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從而簡化每天的日常事務
- 準 — 鍛鍊勇於作出取捨的能力,從而準確執行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精髓
1.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 (精)
從而精挑最重要的方向
William James (美國心理學家暨哲學家) 曾寫道:「行使自由意志的第一個行動,應該是相信自由意志」。自由意志這個題目在哲學上有很多不同的討論,有人覺得活在一個社會中,我們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因為我們有可能是下意識地被別人影響了。在這裡,我不多談哲學上的討論,但我認同一點,若你在意識層面也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往往做很多事都是說「我沒有得選擇」,那你就不能成為一個專準主義者(essentialist)。因為要做到真正的取捨,首先是要相信自己有取捨的能力。你的選擇是對是錯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只有當你積極地做決定,你才不是被動的在過生活。
Essentialist — 「我選擇這樣做」
Non-essentialist — 「我必須這麼做」
2.培養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 (簡)
從而簡化每天的日常事務
就如同這本書的書名《少,但是更好》。要成為一個專準主義者第二步是從第一步的精挑zoom in到每一天的to-do list, 開始培養出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從而簡化每天的日常事務。我們都高估了一日可以做的事,卻低估一年能做到的事。唯有當我們能簡化每一天的to-do list,學習聚焦在少數要事上,我們才能在一年後得到最大的成就。
Essentialist — 「認為一切幾乎都不重要,會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
Non-essentialist — 「認為一切幾乎都很重要,基本上對各種機會一視同仁」
3.鍛鍊勇於作出取捨的能力 (準)
從而準確執行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精髓
來到這本書的最後一個重點 — 就是要準備地執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便要從培養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進化到鍛鍊出勇於作出取捨的能力。一位專準主義者不會問:「我必須放棄什麼?」而是會問:「我要在那方面全力以赴?」。取捨背後有兩個核心思維,就是勇於承擔有可能做出「錯的決定」的風險和懂得優雅地說不的能力。
Essentialist — 會想:「我想做出什麼取捨?」+ 會問:「我要在那方面全力以赴?」
Non-essentialist — 會想:「我可以兩者兼顧」 + 會問:「我該怎麼全部都做?」
了解了追求本質的3個核心思維,當然就要進入如何執行每一步(HOW)的部分。如何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如何培養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最後,如何鍛鍊出勇於作出取捨的能力?以下會逐一分享書中的重點:
如何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精)
要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看似很難,但其實只要做到一點就能做到 — 從日常生活中逃離出來。沒錯,就是那種逃離工作、家庭、社交圈的感覺。就像是你坐在一個小房間裡, 看著同一幅畫面無聊得要死, 然後突然有人打開了門, 告訴你外面有個大自然的世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沒有選擇權只是因為我們太專注於應付日常事務,沒有時間去觀察或思考其他選項。就像砌拼圖一樣,如果只專注於一兩塊拼圖,而沒有看整幅拼圖的模樣,即使你再努力去砌那一部分,最後整體的成品也不是你想要的樣子。
當然,這不是說你要真的逃跑, 而是指創造一個空間, 用來逃離日常和探索人生。就像 Bill Gates 那樣, 他每年會放下所有的日常工作, 與外部徹底隔絕, 只閱讀書籍和思考微軟的未來。他稱這期間為「思考週(Think Week)」。所以,如果你想要相信自己有選擇的能力, 不妨也試試這個方法, 把自己從平常的生活中抽離出來, 看看整體的人生拼圖樣貌是什麼樣子。只有當你的頭腦清晰了, 你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 才能更精準地做出對長遠來說最好的選擇。
Essentialist — 創造用來逃離日常和探索人生的空間
Non-essentialist — 太過於忙碌,以致無法思考人生
如何培養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簡)
說到明是培養,那一定需要一些時間。那這段時間要做什麼去培養這個能力呢?以下是作者提供的3個方法:
1.紀錄你的人生,成為你人生中最強大的觀察者和傾聽者
成為你人生中的記者。在Derek Sivers《How to Live》這本書中也有提到 “the unintelligent jump to conclusions. The wise just observe”,Derek Sivers說我們應該紀錄人生的所有。《少,但是更好》的作者Greg McKeown也說「專準主義者是最強大的觀察者和傾聽者」。不要以為專準主義者追求的更專更少就代表他們沒有去觀察,去探索,作者說essentialist其實比 non-essentialist 探索了更多選項。慢慢地,才能培養出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而提高觀察力/紀錄人生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寫日記,當你把事情記下來,你不單可以清晰你的思維和感受,也能為未來的你提供「好決定」的重要提示。作者就在過去的十年間幾乎每天也寫日記,紀錄自己的人生。
Essentialist — 專精主義者是最強大的觀察者和傾聽者, 懂得篩選資訊
Non-essentialist — 留意最大的聲音, 不懂得釐清問題之根本
2.不要忘了「玩樂」和「休息」的重要性
A. 有玩心,擁抱童心才能激發創意。keep a children mindset, to play, to explore, to create
作者把「玩」定義成: 任何純粹為了開心而做的事情,而不是一種達成目的的手段。有目標是好,但當你做每一件事也是為著一個屬於未來的目標而做時,你就不懂得如何享受每一刻,長遠來說,你也不懂得好好享受人生了。沒有目的的玩樂不代表你不用為此付出努力,相反,你有可能為了能繼續做這件事而比其他人更努力。
Non-essentialist覺得玩不重要,認為玩缺乏效益,浪費時間。essentialist 即覺得「玩」是必需的(Doing things purely just for FUN)。那些讓我們感覺最有活力,那些編織出我們最美好回憶的時光,通常都是玩的時候。
B. 好好睡,保護你的最佳資產。protect your most precious resources — sleep
睡眠事實上是顛峰表現的驅動者,essentialist知道多睡1小時就等於多了更有生產力的幾小時。績效優異者需要睡眠,我們的最高優先事項,是保護我們排定優先次序的能力,唯有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清醒的頭腦去排定我們的優先次序。有一項研究邀請了一百名年輕人參予一項數字益智遊戲,他們被分成兩組,第一組可以不受打擾地連續睡8小時,另一組的睡眠則受到干擾,研究顯示,連睡8小時的人解開謎題的人數是睡眠不足者的兩倍。為什麼?研究人員解釋,這是因為我們睡眠時大腦正在努力地編碼和重組資訊。因此,當我們有足夠的睡眠後醒來,大腦便有了新的神經連結,從而為眾多難題提供了更廣泛的解決方案。若你不能連睡8小時也不用擔心,研究顯示,即使是單一的REM(快速動眼)週期,都能增強非相關訊息的整合。換句話說,短時間的深層睡眠,也能幫助我們做出新的連結。
Non-essentialist 覺得失敗者才需要睡眠,睡眠是奢侈品,但essentialist明白績效優異者需要睡眠,睡眠是優先事項,是你的最佳資產。
3.「不是明確的好,就是明確的不」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相信直覺之外,書中提到,我們還要為選擇定下嚴格的準則。例如當我們整理衣櫃的時候,若我們只問「我以後有沒有機會著這件衫」或是「我是否喜歡這件衫」這類寛鬆的標準時,我們的衣櫃會發生什麼事?想當然而,我們的衣櫃會變得雜亂無章。就像Derek Sivers 在《Hell Yeah or No》這本書所說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
因此,《少,但是更好》的作者說,若不想過一個「還不錯」或「普通」的生活,當我們評估一個選項時,先為那個決定想出一個最重要的標準,例如當你在整理衣櫃的時候,比起以上那兩條問題,更嚴格的標準是「這件衫著上身是否能令我感到更有自信?」又或是像Marie Kondo在《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所提到「你是否對這件衫有怦然心動的感覺?」。選好這個嚴格的評估準則後,快速地替每一個選項在0到10之間打分數,並對任何不到9分的選項說「不」。這就是Derek Sivers 和 Greg McKeown所說的「如果不是明確的好,它就是明確的不。」只有跟從這「百分之十法則」生活,才能避免過一個普通得沒有記憶點的人生。
Non-essentialist對所有機會和要求都被動地說好,以至他們沒有空間對真正好的事就好。Essentialist只對前百分之十的機會說好,並採用狹隘,具體的標準去嚴格執行這個生活原則。
如何鍛鍊出勇於作出取捨的能力?(準)
來到最後一個”HOW”, 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精挑了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方向,也漸漸利用以上3個方法培養了分辨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的能力後,那如何能持續並堅決地作出取捨呢。畢竟,取捨從來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取捨代表著你大部分時候不得不拒絕一些看上去很棒的選項,也代表著你不得不拒絕別人的一些請求或甚至是要求,這兩點都令我們在作出真正的取捨時突然卻步起來。因此,以下便是作者在最後的單元「準確執行」中就給予的其中兩個解決方案:
A. 勇於承擔有可能做出「錯的決定」的風險
其實沒有人能質疑你作出了一個「錯的決定」,除非你是在一個極不清醒的狀態下作出這個決定。比起害怕作出錯的決定,一名專準主義者更害怕的是不為自己的人生積極主動地做出選擇。在Stephen Covey的《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第一個績效優異者的習慣便是”be proactive”積極主動。
若你不是積極主動地做出選擇,你就是消極被動地接受選擇。如同「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這個道理一樣。
我們怕做出錯的決定是因為我們怕將來會後悔,那如何教導未來的自己,讓他無論你現在做了什麼決定也不會後悔呢?我之前看過的一句說話就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提示,
「你的每一個決定也是就著你當刻所擁有的資源和資訊而作出的最好的決定」。
所以,不用後悔,若你覺得過去的你做了一個「錯的決定」,那只是當刻的你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資訊作出你現在這一刻覺得更好的決定。換句話說,若你發覺過去的你做一個「錯的決定」就代表你的資料庫被更新了,當下一次你再做類似的決定時,你的決定也會有所不同了。
所以,沒有事情值得後悔,當刻沒有足夠的資訊,你現在這一刻知道了,學習了,當你現在不重複犯錯,當你能從中有所學習,那便沒有值得後悔的事,相反,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你就比過去的你更好一點點了 (better me)。
B. 學習優雅地說不(say no gracefully)
另一個書中有關「準確執行」我很喜歡的章節就是「懂得優雅地說不」。作者說為什麼我們會不敢取捨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很想避免社交上的尷尬。若保護自己的優先次序而拒絕別人的請求/要求,我們很多時都會覺得不好意思,難以開口。但美國十九世紀幽默作家喬許.比斯林(Josh Billings)就曾經說過:
「這一生,有半數的煩惱源自於答應得太快,而非拒絕得不夠快。」
所以,對一位專準主義者來說,拒絕別人以保護自己的優先次序是必需的。 但那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那種尷尬的情況?那就是學會堅定,果決但優雅地說不。
一旦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會發現令人失望或生氣的恐懼不僅言過其實,人們其實還會更尊重我們。
作者自從成了一位專準主義者後, 便開始發現一個幾乎舉世皆然的真理,那就是:人們會尊重和景仰那些能堅持信念,勇於說不的人。
那具體來說應該怎樣做?作者在書中列出了7個方法,分別是
- 尷尬的暫停
- 說「不,但是」(例如:「我目前正在專心寫書,但是一旦把書寫完,我很樂意聚一聚」)
- 「讓我查一下行事曆再回覆你」(不要急於說好)
- 使用電子郵件的自動回覆功能(有一段時間不能回覆你的訊息)
- 說「好,那我該刪掉那個優先次序?」(適用於職場上,我就曾做過這個方法,結果令我成功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任務上)
- 說的時候要幽默(這個我真的要好好學習)
- 「我沒辦法,但X可能會有興趣」
▼Follow 10minscoffeechat_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10minscoffeechat_hk/
Website: http://wwwclara.com/
Medium: https://medium.com/@wwc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