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的首部電動hatchback,誕於1976年。不信?讀罷再說……
Words: Tom Harrison / Translation: Brian Siu
眼前的是何物?
自70年代起,Volkswagen一直插手於電動車事務,成品先有T2 Transporter,其鉛酸電池組重達850kg,續航力約48km至80km,馬達輸出約22匹,0-48km/h加速約12秒,性能相當不濟。0-100km/h?抱歉,極速只有74km/h。截至停產一刻,Volkswagen共造了120部T2 Transporter,車身種類繁多,包括小巴、貨車及農夫車等。
1974年,Mk1 Golf橫空出世。於短短兩年內,廠方工程師旋即試產了數部原型電動版本,並於1981年推出首代CityStromer。「Strom」於德文意解「電力」,此車為Mk1 Golf的純電動胞弟,技術來自德國工程商RWE。1985年及1993年,Volkswagen分別推出第二及第三代CityStromer,但富不過三代,車系於1996年告終。
用了甚麼技術?
截至第三代CityStromer停產之際,應用於汽車的鋰電池仍為天方夜譚,與現今鋰電大統天下的形勢不可同日而語。當年普及的技術為鉛酸電池,於現今標準而言,其能量密度和效率奇低,重量及體積相當驚人,耐用性亦不佳。
首兩代CityStromer電池容量為11.4kWh,僅足以支撐約64km航程,第三代的容量則擴至17.3kWh,重量達300kg,續航力約97km(定速50km/h),理應足以於市區內緩緩代步。
身手敏捷嗎?
當然非也。三代的CityStromer皆用上前置單馬達,輸出僅30匹,其巨型鉛酸電池亦導致車身比同款內燃引擎版更重磅。舉例而言,常規Mk1 Golf重量低於1噸,另一邊廂CityStromer則高達1,500kg。結合低輸出及高負重,此車0-48km/h約13秒,極速約97km/h。
價格平易近人?
不清楚。Mk1 CityStromer從未向公眾發售,產量只有25部,當中大部份都是母公司RWE的試驗作品。
Mk2 CityStromer總產量為70部,但同樣地全數被調派往工程商供內部使用,完畢後歸隱Volkswagen,最後被賣到公眾手上,詳情未知。
1993年至1996年,Volkswagen與Siemens西門子一口氣生產了120部Mk3 CityStromer,並首次容許公眾認購,售價不詳,但理應不會便宜。據粗略估算,直至2017年仍有約50部Mk3 CityStromer在路上行走,老當益壯。
有趣聞相告嗎?
某程度上,Volkswagen與RWE曾造了部賽車版第二代CityStromer,手術包括偷輕車身、降低懸掛,替換上黏性賽車胎及特殊避震,參戰1986年至1993年間的《Grand Prix Formula E》賽事。此賽事與現今Formula E毫無瓜葛,參加者需依從規則駕駛1小時,高速完成賽道3圈,再以400m直線加速作結,中途不可充電。從車頂的獎盃可猜想,CityStromer尚算有點成績。
Volkswagen現時生產甚麼電動車?
廠方最近大力發展其「ID」電動車系,上年推出的ID.3取締了舊式e-Golf的位置,最強版本電池容量77kWh,續航力達541km(WLTP)。此外,ID.4 SUV亦採用了同樣大小的電池,續航力達499km(WLTP)。於未來,廠方亦會推出ID.5等各式電動車,叫大家拭目以待。
CityStromer為何失敗告終?
以失敗形容此車不甚正確,皆因CityStromer從未曾正式量產。
於1992年至1996年,第三代CityStromer曾被用於德國政府的大型電動車實驗。為審視電動車技術的成熟程度,當局要求德國最大島嶼Rügen上的居民只用電動車代步,同場亦有來自五湖四海的試作品,參與車廠包括BMW、Mercedes-Benz及Opel等。結果?當然是萬萬不能啦。
從CityStromer身上能學到甚麼?
於1970-1990年代製造一部電動車,雖然理論上是可行的,但電池技術之遜恕未能將此概念化為現實,於日常生活取代內燃引擎。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pgearhk
FB: https://www.facebook.com/topgearhk
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topgearhongkong
FB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kdrivers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