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課室愈多樂趣,老師工作愈少,反而愈能改善學生的學習,你會相信嗎?有些人會說,幼兒教育何需重視,返幼稚園都是玩樂而已。其實玩樂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世界各地教育各有特色,「玩」就是最初的學習。偏偏很多香港家長,只懂追趕功課,應付考試而剝奪小朋友的玩樂時光。認識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理念,雖然方法大不同,但都是「以孩子為本」、「從遊戲出發」。每個小孩都有不同喜好,作為家長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應給予發揮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與自信個性。
1. 英國「EYFS」
近來很多香港人湧往英國移民,那我們就介紹一下英國的「早期幼兒基礎階段」(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簡稱EYFS。這是在英國教育標準局註冊,0-5歲的必授課程,主張以「兒童為本」的教學模式,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透過「遊戲」和「玩樂」來學習,重視幼童語言溝通,在文字學習上,EYFS鼓勵孩子們接觸各類書籍、詩歌,來提起閱讀的興趣。另外,透過各種藝術、音樂、運動、舞蹈、角色扮演、設計,讓孩子分享他的思想和情感。相對其他「以玩為本」的教學法,EYFS較有系統,在認識文字、理解數學及拼音寫字等,都有既定的教程,讓家長更容易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老師也要確保孩子們在進入小學前,能達到EYFS所設定的學習目標。這個課程其實與香港現時的幼兒教育相近。
2. 意大利「蒙特梭利」
意大利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已超過100年歷史,由醫生兼兒童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創立。蒙特梭利的老師會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發揮創造力,它的教學主要範圍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感官接觸、語文基礎、數學基礎及不同文化學習 (如科學、藝術、天文、歷史等)。它的教學特色是混齡教學,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能互相學習,因為小孩會傾向接受與自己年齡相若的孩子指導,而且年紀較大的哥哥姐姐(5-6歲)又可以在課堂上擔當小領袖角色,照顧比較年幼的學童(3-4歲),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指導和自我修正,藉此建立自信心。說到尾,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宗旨就是「跟隨孩子」,孩子眼中的世界跟大人們不一樣,有時放低長輩架子,跟隨孩子的步伐,看看他們帶給你的是怎樣一幅風景。
3. 德國「華德福」
來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在1919年由魯道夫.史代納博士(Rudolf Steiner)所創。他認為一個人是由靈、魂、體三個元素組成,透過「慢學」、「慢食」、「慢活」,讓孩子自在地成長。現代的華德福教育主張學齡前階段的孩子,藉著說故事、唱歌、跳舞、玩遊戲和接觸大自然,來發掘孩子的天賦,建議孩子不接觸電腦、電視,既沒有課本也不寫字,是一種原始、無壓力、不設限的一種教育法。簡單來說,華德福教育認為「玩」就是孩子的學習,如不讓孩子玩,猶如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由於這種教育提倡透過感官學習,所以校園環境一般比較寧靜,多以暖色系配搭,課室佈置也是孩子撿來的石頭、木頭與花花草草。
4. 美國「DAP」
DAP的全名是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可譯作「適合兒童發展的實踐」。DAP在1987年由美國全國幼師協會制定及推廣,源自協會擔心幼稚園的課程和教學愈來愈艱深,揠苗助長會令幼童對學習產生壓力,情緒大受影響,這也是香港家長應注意的!這套教育要求教師是「遊戲環境創造者」,他們需要時刻留意兒童的需要、能力和興趣,不斷變更環境設定,從遊戲中兒童對社會、認知、情緒等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是一個觀察者和記錄者,兒童的個別差異,唯有通過教師觀察入微才能了解到。這套幼兒除了在美國受重視,同時也影響澳洲、紐西蘭等地。因為接受這套教育的孩子,不用追趕適應已定的課程,反而老師會按學生的不同興趣、進度,來度身訂造合適學習內容與程度。
撰文:K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