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試管寶寶身體較不健康?試管嬰兒懷孕時易流產? 破解人工生殖5大迷思!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9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國健署解惑人工生殖常見5大迷思,包括試管嬰兒流產風險、胚胎植入數量與成功率的關係、試管療程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人工生殖嬰兒的健康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人工生殖技術能幫助不孕夫妻圓夢,但在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時,許多民眾常會擔心試管嬰兒寶寶是不是會比較不健康?懷孕時會不會比較容易流產?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備孕過程中的挑戰,國健署針對人工生殖常見5大迷思一一進行破解,並提供備孕7秘訣,幫助不孕夫妻喜迎新生命。

人工生殖常見迷思1: 做試管嬰兒很「傷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有些不孕夫妻擔心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對於是否要進行療程感到猶豫不決。國健署表示,試管嬰兒療程的安全性已經過科學實證,不過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是試管嬰兒療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之一,如何預防OHSS仍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依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資料顯示,OHSS發生率約為3%,且大部分為輕症。國健署提醒,為降低OHSS風險,民眾不應過度在意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及取卵術等,並應與醫師充分溝通、定期回診,根據各人狀況調整治療計畫。

人工生殖常見迷思2: 試管嬰兒懷孕容易流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多民眾覺得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者流產機會較大,有些夫妻因為太過擔心甚至大幅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劃,在懷孕過程中也因此增添了不少壓力。不過國健署表示,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而懷孕的流產機率約為10-20%,事實上與自然懷孕的流產機率差不多。

國健署強調,發生流產的原因大多還是與胚胎本身的發育有關,如: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自然流產等,而不明原因的流產也有可能發生,因此不必責怪對方,另外夫妻雙方的年齡也是增加流產風險的因素之一,建議民眾可以及早做生育規劃,把握黃金生育年齡(女性25-35歲、男性40歲之前)。

人工生殖常見迷思3: 人工生殖寶寶較不健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多人認為比起自然受孕,人工生殖寶寶的身體其實較不健康,不過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試管嬰兒長大後的發展,與自然受孕的孩子並沒有差異,父母的年齡才是影響胎兒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國健署提到,35歲以上的孕婦,其胎兒出現先天缺陷、低出生體重的情況會增加;而男性40歲以後生育,染色體異常的機率會增加,使精子不易與卵子結合,更有國外研究發現孩子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可能與發現男性45歲以上生育有關,因此不論男女適齡生育都相當重要。

人工生殖常見迷思4: 植入越多胚胎越容易成功?

有些民眾認為植入的胚胎數越多越好,成功率會更高,不過依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資料顯示,植入單一胚胎之成功率為35%,植入2個或3個胚胎之成功率為29%~32%,兩者成功率是相近的。

胚胎植入顆數越多,會導致多胞胎妊娠(雙胞胎或以上)的機率增加,進而提高孕產婦發生併發症及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之風險,所以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

另外國健署表示,接受療程的民眾也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等),促進身心健康對於母嬰健康相當重要,而伴侶、家人共同承擔責任並互相支援,也有助於家庭在最佳狀態下迎接新生命。

人工生殖常見迷思5: 做試管嬰兒可以挑性別?

有些人認為做試管嬰兒可以選孩子的性別,但並非如此!國內相關法規規定,除非有醫療必要(如:性聯遺傳疾病),否則不能進行性別篩選或因性別而選擇性墮胎,進行人工生殖也不可選擇胚胎性別,而除非基於醫學理由,醫師也不應以任何形式揭露胎兒性別。

國健署強調,性別篩檢或因選擇性別而人工流產都是違法的,同時也是嚴重的性別歧視,民眾若發現有疑似違法檢測及選擇胎兒性別的情事,可向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反映。

國健署授備孕7秘訣 助提升懷孕機率

除了治療以外,若要提升懷孕機率,生活調整也是幫助備孕的方法之一,國健署建議,民眾可以將以下7個備孕小撇步落實在生活中,有助提升懷孕機率:

  • 規律作息、重整日常生活,並增加戶外踏青、靜坐等時間等降低壓力。
  • 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保持良好身心健康。
  • 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於18.5-24。
  • 遠離菸酒、避免藥物濫用。
  • 均衡飲食,適量攝取高蛋白食物、維生素。
  • 遠離高溫環境、有害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
  • 偵測排卵期,每天晨起測量基礎體溫,排卵前1天體溫約下降0.1-0.2℃,排卵後體溫約升高0.3-0.5℃。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3C看太多害近視? 眼科醫曝「真正元凶」:超乎想像
台灣健康醫療網
【解酒丸】年末酒局派對一場接一場!解酒丸真的能防止宿醉?
高燒 Gofever
藥物過敏奪命,39歲男不治!皮膚出現「6前兆」別以為是副作用
Heho 健康(台灣)
青少年常呼吸不順? 當心是身心壓力誘發「過度換氣症候群」
台灣健康醫療網
美研究:塑膠製品中414種化學物質與乳癌有關 專家籲「最好少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星巴克進口「肉桂粉」驗出致癌物!流入市面了嗎?如何自保?
康健雜誌
50歲後邁入更年期!改善失眠、盜汗、熱潮紅,飲食與運動2招雙管齊下有奇效
幸福熟齡(台灣)
救命藥變奪命藥?6大症狀藏過敏危機 健保1篩檢能避險
NOW健康(TW)
腦震盪不能只靠休息! 新式復健助運動員快速回歸賽場
NOW健康(TW)
戴耳機、機車通勤導致聽力受損?近半數青年可能提早重聽
康健雜誌
手腳不再冷吱吱!營養師大推:吃羊肉、地瓜都能驅寒
中天新聞網
七旬嬤肺結節「沒有不舒服」拖延回診 2年大一倍成肺腺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異位性皮膚炎、圓禿難纏?專家教你「4步驟」重建皮膚免疫力
Heho 健康(台灣)
深蹲、伏地挺身非霸凌?衛福部:有新事證就重啟調查
中天新聞網
義男遊民主剛果返國後病逝 疑染當地「嚴重瘧疾」
VOCO News
才好了怎麼又中!腸病毒「二次感染」大增?醫揭1關鍵原因
康健雜誌
冷氣團報到!部分平地急凍探10度 雙北今晨4人OHCA
中天新聞網
什麼是「子宮鏡手術」? 手術過程、手術風險、術後照顧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生活由我OPEN! 統一數位生活平台uniopen全新開站
NOW健康(TW)
心臟衰竭非末路!掌握早期徵兆 積極參與治療 再創嶄新生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穩控病情、減少醫療負擔!長效針劑讓思覺失調症不再難控
台灣健康醫療網
彰化低溫「48小時內108人送醫」8人OHCA 年紀最輕僅51歲
中天新聞網
晨起鼻塞、噴嚏連連?試試「這4招」輕鬆解決
Heho 健康(台灣)
戶外咖熟女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聽聞「巨星罹罕病」成確診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屋裝潢「甲醛與甲苯」毒害夫妻 慘害一罹癌、一流產
中天新聞網
「藍色小藥丸」將成絕響!威而鋼新版本「變成粉紅色」
中天新聞網
【負面情緒】學會和負面情緒相處 幾個緩解情緒妙招助你走出陰霾
高燒 Gofever
醫院驚爆「麻疹」群聚!護理員、陪病家屬都中 匡列152人
中天新聞網
韓國知名餅乾棒檢出「致癌物」!46公斤將退運或銷毀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