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個風咁弱都掛八號」、「吹成咁都唔掛八號」、「偏偏要揀中午先落波」……天文台可說是長期受網民「關注」的政府部門,特別每次颱風暴雨前後。縱然經常受到批評,曾經擔任天文台台長多年的岑智明說,天氣的變化從來不會考慮人的感受,只能按照科學去推斷。測風難,而湊巧地,他的人生同樣不似如期。
天有不測之風雲
岑智明擔任天文台台長九年間,共發出過三次十號颶風信號,分別是韋森特 (2012年)、天鴿 (2017年) 及山竹 (2018年),相信大家對後兩個颱風的破壞力仍歷歷在目。他說遇上超強颱風來臨,最難是衡量如何向市民交代有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以及交代到甚麼程度,說得太嚴重可能會引起恐慌、引發搶購糧食等,當風球程度沒有預期的強勁,又會被指為「預測錯誤」。他說:「例如山竹襲港,如果唔係登陸呂宋而直吹香港的話,係會勁過『溫黛』,係咪就直接同市民講勁過『溫黛』?係咪講到最盡?」
每次暴風雨過後,天文台總會面對不少批評。岑智明認為很難避免,笑言「一半人鬧你早、一半人鬧你遲」已代表該次颱風處理得不錯。他解釋:「如果大部分人都鬧你遲,咁可能真係遲;如果今次我鬆手掛八號波有咁耐掛咁耐,大家有假放好 happy (開心),但係,另外一邊嘅人一樣鬧你。」八號風球下,有些工種依然要僱員上班,有些打工仔則手停口停而影響生計,更莫說打亂了不少人的行程計劃。他以自己的經歷舉例,本身有眼疾的岑智明,完成青光眼手術翌日覆診時,亦遇上八號風球而備受影響,所以不能把一日「風假」看得太輕鬆。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天文氣候現象,岑智明曾亮相於天文台的《氣象冷知識》系列短片裡,以各種深入淺出的手法解說,例如用「切雞飯加色」、侍應落單來說明局部地區驟雨的現象,其中一句對白「你嗰邊大雨啫,我呢邊無喎」更成為網絡熱話,截圖間中更被「惡搞」。
活躍社交媒體 讓公眾一起知地知天
岑智明退休後繼續活躍於社交媒體,原來不少人追縱關注的天文台 Facebook 專頁,是他任內推出的。雖然推出前曾有同事反對成立專頁,擔心會引來留言批評,並難以逐一回應,但他有感天文台颱風暴雨時對外發稿的用字很公式化,已不合事宜,應該善用社交媒體更迅速及彈性地發放消息,「坦白講天文台嗰啲好多無乜彈性,啲金句差唔多係定晒,連嗰啲用字『清晨』、『凌晨』都有拗撬,但社交媒體可以靈活彈性,同埋好多人幫你再去 spread news (傳達消息) 出去。」
可能不少人都有下載的天文台應用程式,岑智明任內亦推出「定點降雨預報」、「九天天氣預報」等功能。他說最理想是能把天氣與交通資訊共享,從而方便市民出行,但就有不少掣肘,「市民每日都例牌會幾點至幾點會返學,或者返工,每個人都有呢啲活動嘅情況,嗰段時間影響我嘅天氣係咩?如果知道咗呢啲資料,再加埋外邊交通情況天氣情況,咁其實係可以做到一個更加貼身嘅服務。」
新書揭密 「李氏力場」
每逢打風,「李氏力場」、「貨櫃碼頭消息」、「早落波以及開市」等說法都會出現。 岑智明說,有時落區,連區議員都會用這些詞語來質問他,結果逼使他認真去研究,「李氏力場」這個詞語的由來,以及科學怎樣回應等。退休後的他推出書籍《颱風解密》,以科學及理性資料數據回應了「十大颱風迷思」,包括是否有所謂的「貨櫃碼頭消息」、當年是否有天文台台長因掛錯風球而自殺等。
他說其中一個迷思,是有書籍描述 1962 年颱風溫黛襲港造成的破壞時,會引用一張「車疊車」的相,但該相片的情況實為 1966 年 6 月一場雨災後,北角賽西湖水塘滿溢而導致,他後來解開了這個「美麗誤會」,「我認識到個收藏家,張相係佢影嘅,當咗係溫黛咁樣嚟 sell (宣傳),仲攞咗個攝影比賽獎,呢件事一路就成日傳吓傳吓,有啲網頁仲會話呢張相係溫黛。」
人生比天氣更難測
岑智明測天多年,自己但卻遇上比天氣更難測的事。2020 年退休後,他原定到日內瓦出任世界氣象組織擔任「服務司長」,後來因為眼疾要進行手術,未能就任。問他可有失望,他說很難預測自己去了日內瓦又是否一定快樂,「我今次去唔到日內瓦,但隻眼醫返好之後就讀到個碩士,讀一啲以前無諗過會讀嘅嘢,就係歷史,咁又係另外一個新發掘嘅興趣,都算有失有得啦。」
颱風確實路徑難測,人生的軌跡也是難以掌握。岑智明認為,人生總會有未如人意的地方,「最重要係發揮到自己功用,做到自己真係喜歡做嘅嘢。」他退休後推出多本書,其中天文科學漫畫《CMS天文調查隊》反應不俗,今年書展推出續集,更獲選為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 (小學組) 季軍。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不是當天「被迫」留在香港,我們或許沒有機會欣賞到他多本傑作,天氣或會不似預期,人生也不正是如此?珍惜當下,或許就是岑智明現在最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