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關注組於10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200名濕疹患者,87%受訪者曾獲處方治療濕疹的藥物類固醇,當中多達56%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原因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87%);4成認為病情好轉後便沒需要繼續用藥;也有3成多認為治療無效而自行中斷療程。對於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大部分受訪者都存在謬誤或偏見,超過9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類固醇副作用很大,症狀改善後要盡快停用類固醇;逾80%同意/非常同意使用類固醇會上癮,會盡量不使用;逾70%會選擇沒有類固醇的藥物/藥膏,即使更加昂貴;逾60%會要求醫生不要處方類固醇。
現年30歲的Cat是嚴重濕疹患者,自小經常濕疹發作。在數年前因發燒到急症室求醫,量度體溫時才知道只有攝氏35度多。醫生檢驗到皮膚有大範圍感染金黃葡萄球菌,還有細菌入血的情況,所以便引發低溫症,皮膚的冷熱感覺也失去功能。「醫生說幸好我及時求醫,因為細菌入血若處理不當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入院後醫生用了最強勁的抗生素,又口服又吊針,住院一個月才出院。但出院後情況又轉差,原來我感染的是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表示,金黃葡萄球菌是皮膚表面常見的細菌,正常人中只有5%會在皮膚中檢測到金黃葡萄球菌,但超過70%濕疹患者的皮膚中均會檢測到。當濕疹發作時,皮膚微生態失衡了,害菌數量增加,益菌減少,增加了金黃葡萄球菌的繁殖機會。過多的金黃葡萄球菌會形成生物膜,並產生超級抗原、毒素、酶和其他蛋白質。這些物質會令炎症反應惡化,加劇炎症反應,堵塞汗管,引起痕癢,令皮膚屏障進一步受損,引起惡性循環,傷口亦會受到感染,令病情加劇惡化。「正如Cat的案例,皮膚大範圍受金黃葡萄球菌感染,以致細菌入血出現低溫症,十分危險。」韓錦倫教授說。要減少細菌對濕疹患者的影響,有研究指出,有效的潤膚品能重整皮膚屏障構造,可杜絕細菌入侵的機會。
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立即CL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