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去信政府表示,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嚴重缺乏理財教育,這會產生不少個人及社會的問題,希望政府關注一下。當然,最後本人得到的只是官方式的回覆。
撰文:龔成|圖片:unsplash|原文刊於經濟一週
不懂理財源於缺乏教育
要生活富足非沒有方法,除本身事業方面的提升外,學好理財就是另一個重要途徑。良好的理財教育不止能令每一個人提升生活質素,同時令社會資源得以有效運用,減少貧富懸殊,最後令社會自然地富裕起來,可惜現時的施政者,卻完全不明白這點。
在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年輕一代完全沒有接受任何理財教育,所以,他們只能憑家庭、朋友、傳媒,以及自己覺得對的方法去進行理財,可惜這往往不是正確的方法。
因此年輕人不懂理財、無法創富也不能怪年輕人,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受過相關教育,亦不知可以在那裡學習,故不知如何理財是很正常的事。
家庭因素
首先,香港大部分年輕人成長的家庭,都不是富有的家庭,亦沒有理財創富的概念,而這概念很自然傳給下一代,加上朋友往往是類似背景的人,結果同樣是無法吸收理財知識。
而另一方面就是傳媒,消費社會的概念已深入年輕人的心,量入為出已變成「不合時宜」,各廣告都鼓勵年輕人超前消費,及以信用卡負債消費,甚至鼓勵以債還債「一筆清」。
種種錯誤觀念都源於年輕人缺乏理財教育,這令部分年輕人出現種種的理財問題,例如未踏出社會已欠債,不合理地消費,不懂量入為出,胡亂投機炒賣,胡亂借錢炒股等。
這些問題將令年輕人往後的財政更為惡劣,因為愈年輕複息效應愈大,若在年輕時理財惡劣,到糾正時已錯過了最佳的時間,令理財效力大減。
理財教育能解決社會問題
另外,當部分年輕人因理財問題而影響生活時,就有可能抱怨社會,認為這問題是社會造成的。
就算不是胡亂理財的年輕人,當年輕人踏出後,明白到現實的金錢規則與他們以為的不同,部分年輕人亦會出現抱怨、失落等情緒,他們會認為資源分配出了問題,對他們不公,但卻不知其中一個問題在於理財教育。
的而且確,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是事實,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要獲得應有資源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懂得理財,因理財就是一個涉及錢、涉及資源的問題。因此,若政府推行普及性的理財教育,將能減輕這個問題。
即是說,理財教產能直接減輕貧富懸殊的問題,大多數人都富足了,自然令社會怨氣減少。
對自己就更重要
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學那理財就更為重要,因為理財就是學習管理好自己的錢財,學會如果分配得最好,令財富運用得最有效化,並且要明白自己的情況及風險承受程度,從而設計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策略,平衡組合,令組合為自己帶來最大的效益。
因些,若果不懂理財,不止令自己的財富運用得沒有效率,更有可能出現保護不到自己財富的情況,甚至出現胡亂投資得不嘗失的情況。各位,錢是自己的,學校不會理,政府不會理,朋友不會理,只會是你自己去理,即是你不理就沒人理。
所以,要學理財要去理財,就只能靠自己。因此,作為身處理財黃金年分的年輕人說,就更加需要學習(因為年輕時的複利息效應最大)。這不止令自己往後所賺得的錢財也能得到保護,更是將財富增值,是幫自己爭取更多合理財富的必要途徑。
米朱朱 wowowow
2021年06月04日09:2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