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脊髓損傷難治療?中醫針灸輔助治療 幫助恢復及早復健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4年09月10日02:25 • 發布於 2024年09月10日05:00 • 趙乙錚

脊隨損傷是一種嚴重且影響複雜的疾病,通常由創傷或其他病理原因引起。這種損傷可能會因傷及神經導致癱瘓、失去某些身體功能,甚至威脅生命。因此在脊髓損傷發生時會由醫師進行診斷後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接著再進入復健照護期,而中醫輔助治療在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脊髓損傷由內外兩種因素造成,發病機理為氣血經脈失衡,與任、督、沖脈密切相關,損傷可累及多個臟腑,治療當辨別虛實緩急,實證期可活血化瘀,疏經通絡;虛證期可調和臟腑,補益氣血,柔經活絡。

外傷性脊髓損傷大多是因脊髓神經受到壓迫,引發神經細胞發炎反應而產生細胞凋亡,早期進行手術及給予類固醇可以改善病患預後。對於這類疾病的治療,西醫主要依賴手術、藥物和復健,而中醫則提供了另一種有價值的治療途徑來調理。

中醫如何看脊髓損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中醫理論中,脊椎損傷被認為是由於經絡阻塞、氣血不通所致。脊椎是人體的中軸,其損傷不僅影響局部,而且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胡文龍醫師說明,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受傷的脊椎越高影響的範圍越大,像是第 4 頸椎受損可能會影響呼吸,嚴重的受傷甚至會以發生位置往下截癱。要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在 3 個月內越早治療越好,可以縮短一半復原時間。

中醫藥對於脊髓損傷的治療有其自身的特點,臨床的治療效果表明中醫治療方法可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減少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大量的實驗研究也證實中醫藥可通過減輕受損脊髓出血、水腫,抗炎抗氧化應激,抗細胞凋亡,改善損傷區域微環境等多種途徑促進脊髓損傷的恢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胡文龍指出,治療脊髓損傷時會以早期下床為目標,臥床時間較長可能發生肺部感染、壓瘡、 尿路感染等問題,都會大大減少病患的體力,延緩恢復的時間;中醫在治療時會以針灸為主,中藥為輔,避免中藥西藥的交互作用以及照護時的給藥次數。

脊椎損傷「五針五保庇」

針灸是中醫治療脊椎損傷的主要手段之一。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疏通經絡、減少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和神經修復的效果。對於脊椎損傷患者,針灸可以有效地減輕神經炎症反應,促進神經再生和功能恢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胡文龍醫師解釋,針灸促進脊髓損傷後截癱的機制複雜,目前對其作用機制多從抑制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增加神經營養活性物質,調節細胞凋亡、自噬基因和神經再生信號通路等方面研究。

他說:「電針可以阻止或減輕脊髓損傷後的繼發性損害,促進脊髓修復;透過減少炎症來減緩病理發展和組織損傷,從而減輕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許多研究發現針灸有抗發炎、減少細胞凋亡的效果,常說『五針五保庇』,減少病患的內耗就多了體力恢復與復健。」

除了傳統的針灸外,近年來,雷射針灸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也在中醫治療脊椎損傷中得到了應用。胡文龍解釋,雷射針灸並沒有針,是利用低能量雷射照射穴位,非侵入性地運用能量刺激穴位,達到類似傳統針灸的效果,活化神經內分泌調控機制,這種方法對於一些不適合進行傳統針灸的患者來說,提供了一個安全、無痛的選擇。

中西分工合治 恢復快

中西醫結合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一種趨勢,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案。目前健保專案「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脊髓損傷輔助醫療計畫」,就提供病患脊髓損傷自診斷日起 6 個月內住院中醫輔助醫療。

胡文龍醫師也分享曾經有一位 28 歲女性因車禍導致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併四肢癱瘓,經神經外科手術解除脊髓壓迫一個月後,四肢仍癱軟無力,入住復健科治療一星期後會診中醫針灸治療。

病患於復健科住院期間結合針灸治療,並於家中自我復健訓練,經 4 個月後,肌力及巴氏量表明顯進步,右半身肌力從 0-1 分進步至 4 分,左半身肌力 2-4 分進步至 5 分(0 分是完全不能動,5 分是正常),巴氏量表也從 0 分進步至 90 分。

因右手精細動作及感覺較差,繼續於針灸科門診治療 2 個月後,右手活動正常,肢體肌力、靈活度與生活自理能力均明顯改善,四肢肌力均為 5 分,巴氏量表 100 分,只遺留右上肢對痛或溫度感覺稍遲鈍的後遺症,並且能完全自理生活。

中醫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發揮了重要的補充作用,尤其是在減輕疼痛、促進神經修復和改善功能方面。胡文龍提醒,脊髓損傷越早介入越有利恢復,減輕損傷,加速修復,健保提供 6 個月內的中醫脊髓損傷輔助醫療計畫,但還是建議要把握 3 個月的黃金治療時期。

諮詢專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胡文龍醫師

文 / 趙乙錚、編輯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