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是促進城市創新的動力,香港作為東西文化薈萃之都,近年在推動藝文發展方面頗見成績。年底任滿六年的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同時身為上屆文化界、及新一屆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的選舉委員周振基教授,有更長遠的目標:「我們應該把握香港東西方文化融匯創新的優勢,以國際視野建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奠定香港在國際文化界的地位。」
周教授一向熱愛文化藝術,年少時愛打鼓、玩吉他,隨後學了兩年古箏,在美國讀書時迷上粵曲,回港後拜粵劇宗師林家聲博士為師。學藝二十多年,除了承傳林派藝術的曲藝精髓外,亦承襲了師父對真善美的追求,「聲哥的藝術修養、人生哲學、待人接物的態度對我影響深遠,亦確立我推廣藝術文化的決心。」
過去多年,周教授對粵劇藝術的承傳與推廣不遺餘力,「在我探討和研究粵劇藝術的道路上,意識到藝術可以擴闊視野,讓人以更廣闊的思維及胸襟去處理身邊的矛盾和問題。」
周教授在2004年至2011年間出任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及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的首屆主席,並曾任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委員;2009年更以粵諮會主席的身份,協助粵港澳三地政府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粵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爭取教育資源
周教授近年把公司業務交由兒子接棒,但生活步伐未有慢下來,大半時間都花在公職上。周教授自2016年起擔任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成功將營商之道融入藝術推廣,為學院籌得破紀錄的款項,連同政府配對基金一共籌得超過一億六千萬港元,並設立學院捐贈基金,為持續發展提供穩固的財政基礎。周教授相信完備的藝術教育設施及培訓策略是長遠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關鍵,因此積極向政府爭取資源,培訓未來的藝術工作者。去年《施政報告》提及支持演藝學院建設學生宿舍及增加教學設施,他表示多年的願望終於成真。早前他又向政府提出將演藝學院納入配對補助金計劃,與其他政府資助大學看齊,推動社會捐助大學發展的文化,開拓教育經費來源。
堅持理想和抱負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帶領演藝學院,周教授都強調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走專業化路線,他事事上心,在擔任校董會主席這六年期間,演藝學院曾多次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從2016年上任時學院尚未被列入排名,到在2019年歷史性地名列QS世界大學表演藝術類別學科亞洲第一,在隨後的2020年至今年的2021年,除繼續被排名為亞洲第一外,更進一步躋身世界十大之列。
周教授在2017年牽頭成立演藝學院歷屆校董協會,分享學院最新發展及未來規劃,讓前校董了解學院的動向,互相交流意見。他表示學院的成功發展實有賴歷屆校董及現屆校董等同仁的努力和貢獻。受到疫情影響,教學與表演藝術模式均面對不少挑戰,他感謝校長蔡敏志教授與管理層及一眾師生共同努力,在教學和實踐演出上靈活應對,並取得理想成績。
2021年7月1日演藝學院在校園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香港特區區旗和香港演藝學院院旗。這是演藝學院成立37年以來第一次舉行的升旗儀式。周教授表示,學院此前未有旗桿,這次為升旗儀式設立旗桿準備了大半年,經過屋宇署審批,終於趕在7月1日前完成;其後演藝學院再在「十一」國慶節當日舉行了升旗儀式。周教授說:「希望通過活動有助提高年輕人的國民意識,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香港年輕人未來的就業市場大,包括大灣區就業機會,希望他們把握『十四五』機遇,更加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掘城市靈魂
香港社會過往以經濟掛帥,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出路相對狹窄,隨着政府得到中央支持,於《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致力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周教授認為香港應繼續扮演中外橋樑的角色,向國際市場展示本地優秀表演專才,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介紹給海內外觀眾,藉此奠定香港在國際文化藝術界的地位。「香港人靈活度高,適應力強,擁有國際視野及與國際社會交流互通的能力,這些優秀的特點是不同行業之間的共通之處。」
周教授認為文化藝術可以增強本港的軟實力,因此希望從小培養,做好教育和推廣工作。「舉例說,內地有許多新建成的專業表演場地,這些場地都渴望引入高質演出,演藝學院應把握類似的機會,為在讀學生、畢業校友等提供合適的表演舞台。此外,演藝學院亦應為兩地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演出交流,以及教師之間的學術探討、教學經驗分享等提供支援,幫助他們彼此啟發,助力整個區域行業良性循環發展。」
周教授指出:「演藝學院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一直肩負雙重使命,除了培育優秀表演藝術人才外,亦肩負本地及區內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責任。」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地區發展同時需要講求經濟效益,文化藝術發展有時難免被忽略。他期望演藝學院能繼續積極配合國家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策略,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為香港、為國家賦予全新的藝術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