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台灣精準醫療實力再進化 國際合作推動癌症治療新格局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2月09日09: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國內知名生技公司投入大量研發資源,結合AI技術提升基因檢測的效率與準確度,為台灣精準醫療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臺灣醫療體系在精準醫療領域迎來雙重突破:繼5月將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健保給付後,12月更進一步擴大給付範圍,新增七種癌症的單基因檢測項目,涵蓋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等四種實體腫瘤,以及三種血液腫瘤的基因檢測,預估將嘉惠九千多名癌症病患。見證這場醫療革新的國內知名生技公司今年邁入第十年,一路見證精準醫療從昂貴的自費項目,轉變為更多人可負擔的醫療選項。

一次檢測取代反覆嘗試 降低病患負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過去,癌症治療常是採取一體適用(one size fits all)的模式,需要透過反覆嘗試找出適合的藥物。」國內知名生技公司技術長暨共同創辦人陳華鍵博士解釋,「醫師根據醫學指引做出最妥善的治療決策,如遇到療效不佳或產生抗藥性,再換另種藥物。但透過基因檢測,就能協助病人掌握各種治療管道,包含用藥選擇,甚至有機會參與臨床試驗,不只省下寶貴的治療時間,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根據經驗顯示,接受基因檢測的癌症病患能夠找到更合適的治療方向。以一位肺癌病患為例,透過基因檢測發現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後,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不只避免了化療的痛苦,治療效果也更好。

臺灣優勢推向國際 數據助攻精準醫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灣在精準醫療領域具有獨特優勢,陳華鍵指出:「臺灣擁有完整的健保資料庫、高度資訊化的醫療體系,再加上充沛的醫療人才,這些都是發展精準醫療的關鍵基礎。」

這樣的技術實力已在國際舞臺獲得肯定。目前亞洲地區已有相關研究機構受邀參與美國癌症研究之友(Friends of Cancer Research)主導的兩項重要調和計畫,針對TMB(腫瘤突變負荷)和HRD(同源重組缺陷)的臨床判讀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期望透過全球專家合作,為臨床實務提供更一致的解釋與應用,進一步提升癌症診療的精確性與有效性。

AI串聯醫療大數據 開創治療新契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隨著基因檢測普及,累積的醫療數據也帶來新的應用契機。「每一份檢測報告都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陳華鍵表示,「我們導入AI技術協助加速數據分析流程,從前期的資料比對到建立藥物資訊,都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不僅提升了檢測效率,也幫助我們的科學團隊能更快速地提供專業判讀結果。」

過去十年來,精準醫療領域的創新技術持續發展,相關機構積極拓展服務範疇,除了累積大量的臨床檢測數據,還支援藥物研發,服務網絡已延伸至亞洲多個國家。這些多元且深入的實務經驗,不僅協助醫師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也為台灣未來的精準醫療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加速相關技術與服務的普及。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