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什麼是「子宮鏡手術」? 手術過程、手術風險、術後照顧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7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暨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黃建霈醫師一一說明,並帶民眾認識子宮鏡的手術過程、可能的風險以及術後照顧,讓女性朋友對這項技術有更全面的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日前,有「波波醫師」因為執行子宮鏡手術導致患者死亡引起各界熱議,這也讓許多人開始好奇什麼是子宮鏡手術?事實上,子宮鏡不僅能協助檢查診斷,還能治療多種婦科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暨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黃建霈醫師一一說明,並帶民眾認識子宮鏡的手術過程、可能的風險以及術後照顧,讓女性朋友對這項技術有更全面的了解。

什麼是子宮鏡? 檢查、手術過程如何進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子宮鏡又被稱為「子宮腔鏡」,就像胃鏡一樣,透過內視鏡來察看器官組織內部的情況。黃建霈秘書長提到,子宮鏡會經由陰道、經過子宮頸後進入子宮腔內部,在一般情況下子宮是塌下來的狀態,因此會透過子宮鏡上連接的管路將溶液灌進子宮內部,就像是「水球」的概念,透過液體將子宮腔撐開才能看得清楚。

子宮鏡除了可用於檢查以外,還能進行簡單的手術處理。黃建霈秘書長表示,子宮鏡可以做電燒、切除等手術,而這部分又可分為需要麻醉、不需麻醉的手術,像肌瘤要切除的話,耗時較久又會讓患者感到較不舒服,這就需要進行麻醉,另外也會因為需要處理的部分不同而有各式各樣的手術治療,如:息肉切除手術、子宮畸形矯正手術等。

子宮鏡不會產生腹部傷口 但仍有「這些」風險須注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過去沒有子宮鏡的情況下,如果要進行子宮息肉、肌瘤切除等,必須開腹才能處理,不過現在有了子宮鏡,可以從陰道等自然孔道進入子宮內部,不會產生任何腹部傷口就能處理病灶,也縮短患者術後恢復的時間。

黃建霈秘書長表示,子宮鏡手術屬於門診手術,大部分患者不需住院,術後在恢復室觀察1個小時就能返家,甚至有人早上做完手術,下午就回去上班工作,不過子宮鏡手術仍有其治療極限,而且任何手術都有併發症的可能,子宮鏡也不例外,通常有以下風險需要注意:

  • 麻醉風險:
    麻醉本身就有其風險,有些人可能還會對麻藥過敏,因此接受子宮鏡手術時若須進行麻醉,術前都應接受麻醉醫師評估。
  • 水中毒:
    過去子宮鏡因為會灌很多水進入子宮內部,在手術過程中,如果子宮裡有傷口,水會跑進患者血液循環中造成水中毒,甚至有患者因此心跳停止死亡,不過現在大部分都是使用第二代子宮鏡,可以用生理食鹽水等溶液撐開子宮,因此現在水中毒發生的機會少很多。
  • 子宮穿孔:
    子宮鏡若要進入子宮內部需要先將子宮頸撐開,過程中可能會穿破子宮,甚至會傷到腸子、大血管。目前子宮穿孔的機會約在千分之一以下。
  • 子宮內膜受損、沾黏:
    在子宮鏡處理的過程中,子宮內膜有時也會受傷,受傷的地方可能會因此產生沾黏,進而影響月經排出導致疼痛,或是因為沾黏而影響懷孕的機會等。
    相較於其他併發症,沾黏發生的機會較高,研究報告指出其發生率從5%到50%以上都有,因此臨床醫師會與患者討論是否要使用防沾黏的醫材來減少沾黏的發生。
  • 出血:
    手術幾乎都會有小出血的情形,但子宮鏡手術過程中如果傷到子宮肌肉層造成出血,血流萬一不止時,甚至有可能需要切除子宮。在子宮鏡手術過程中大出血導致休克的情況,大約會在千分之一以下。
  • 感染:
    任何手術都有感染的風險,子宮鏡的器械進入子宮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將陰道內的細菌帶入造成感染。感染發生的機會約在1-3%。但若有陰道炎時,感染機率就會增加到5%到20%。

應先了解手術目的及風險 術後也要遵循醫囑注意異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子宮鏡是個很好的治療、檢查工具,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存在。黃建霈秘書長提醒,民眾在進行手術前都應了解「為什麼醫師會建議我做這項手術?」、「手術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我需要冒的風險是什麼?」、「有沒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

如果需要進行較特別或難度較高的子宮鏡手術,黃建霈秘書長建議,應尋找具有豐富經驗的醫師及醫療團隊進行手術,臨床訓練越好,手術風險就會更低一些,另外也要考慮醫院所能提供的保護措施(如:能否緊急輸血、能否提供加護病房的照護等),包括患者、醫師及治療團隊等,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的事前準備工作做好,就可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

另外,術後也應遵循醫囑服藥、回診,注意術後身體有無異常狀況,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黃建霈秘書長表示,子宮鏡術後可能會有輕微腹痛、出血等情況,依醫囑服用止痛藥,並使用護墊,大多比照月經來時的照護即可,但是如果術後有大量出血、嚴重腹痛、發高燒等異常狀況,都應盡速就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解酒丸】年末酒局派對一場接一場!解酒丸真的能防止宿醉?
高燒 Gofever
熱休克|中山美穗疑浸浴致熱休克猝逝,緊記8重點預防!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流感死亡人數創10年新高!明年1月1日起,開放全民接種
Heho 健康(台灣)
Rosé自曝曾「皮蛇上身」!醫示警「長期處壓力下」是誘發因子
中天新聞網
老翁服用抗凝血藥物憂攝護腺手術風險 「1微創手術」成功解決排尿障礙
台灣健康醫療網
星巴克「肉桂粉」被檢出禁用農藥!日本「S&B咖哩粉」也出包
中天新聞網
日本知名烘焙師猝死!醫示警「男性40歲以上」就屬高危群
中天新聞網
降脂肪肝的10種食物! 這種油不會胖還能幫助代謝脂肪
NOW健康(TW)
喉嚨痛能吃火鍋嗎? 醫師列3原因建議最好不要!
台灣健康醫療網
36歲女結婚15年「1原因」難受孕 中西醫助攻喜迎雙胞
台灣健康醫療網
從瓊瑤事件看「善終權」 醫:每位病患都值得被尊重 別讓愛變成折磨
台灣健康醫療網
韓國知名餅乾棒檢出「致癌物」!46公斤將退運或銷毀
中天新聞網
【打機好處】研究指小朋友愛打機IQ高於平均 惟另外2項熒幕活動卻無益處
MamiDaily
年長者與高風險族群如何因應寒流?心臟科醫師:做好「1」部位保暖
Heho 健康(台灣)
吃一支熱狗壽命少36分鐘!美研究:再加一些醃肉1年就少25天
中天新聞網
寒流保健 /寒流來襲別讓房間太冷!專家曝應注意易猝死「5 時機」
Heho 健康(台灣)
降溫警報!心血管高風險族群 出現「這些」身體警訊千萬別忽視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範圍深層痘疤如何消? 醫:選擇機械磨皮術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男染流感重症 「意識不清、血糖飆高」才知罹糖尿病
中天新聞網
腸病毒疫情下降仍處流行期!「克沙奇A16型」連四週佔大宗
中天新聞網
老翁意識混以為失智症 一檢竟是「跌倒」致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
台灣健康醫療網
彰化低溫「48小時內108人送醫」8人OHCA 年紀最輕僅51歲
中天新聞網
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感染肺鏈演變重症機率高 醫籲: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增強保護力
Heho 健康(台灣)
媽乳癌、外婆胰臟癌!他不菸不酒 篩檢一看竟罹「早期癌王」
中天新聞網
她懷孕常咳嗽...生完「幾個月就走了」!醫嘆:未早期診斷
中天新聞網
香港之光|李嘉誠知悉新技術治癌感興奮,喜贈三部無創治癌儀器Histotripsy予三香港機構,再度上榜「福布斯亞洲慈善英雄榜」!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台北「兄弟飯店」5人吃完上吐下瀉!業者:全權負責
中天新聞網
痠痛貼布貼錯小心傷肝腎 專家建議2大使用重點
康健雜誌
今年最小腸病毒重症!僅出生5天大 醫曝新生兒易染2型別注意重症前兆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