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腹瀉、便祕、胃痛,是腸胃疲勞警訊!牢記3種飲食原則,「腸」保健康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18日02:37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腹瀉、便祕、胃痛,是腸胃疲勞警訊!牢記3種飲食原則,「腸」保健康

明明沒有暴飲暴食,也容易消化不良、胃痛、胸口灼熱、打嗝……?還有會出現噁心、腹瀉、便祕、腹脹,時不時輪番打擾?小心都是腸胃疲勞的警訊!避免腸胃總是鬧脾氣,出現上述不適症狀,只要順著腸胃的節奏,依照以下3種飲食原則,才能「腸」保健康!

第一/飲食的時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腸胃的運作有其「節奏」(rhythm)。腸胃的功能之一,是包含蠕動在內的消化道運動。腸胃的收縮運動受到自律神經系統所支配。在規律飲食下兩餐之間的空腹期,包含十二指腸在內的小腸會處於一種規律的收縮模式。而這些收縮運動,是屬於協助消化的生理現象。因此,每天在同樣的時間點,有規律地攝取適量飲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反之,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無法充分運用到這類的收縮運動而導致消化不良,甚至容易發生腸胃症狀,所以要特別小心。

日本心理學專家松尾伊津香,在其新書《內臟疲勞修復全書:你聽見身體求救的聲音嗎?從大腦、腸胃、肝臟全面緩解你的不適》中提到,人類的身體具有『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也就是所謂的『生理時鐘』。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我們的身體通常一到固定的時間點,會自動清醒、肚子餓、想睡覺。舉凡體溫、血壓以及激素的分泌等等,體內所有的生理現象,大約都以二十四小時為周期變動著。身體如此規律地活動,就是因為身體內建生理時鐘的關係(話雖如此,據說人類原本具有的周期為二十五小時,所以每天都會產生微妙的落差)。

多數內臟都是依循著這個生理時鐘在運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健康的人,每天只會進行數次大腸的大型收縮運動,特別是餐後發生的收縮運動,就容易產生排氣和便意。因此,若飲食或排便習慣不規律,消化的節奏就會失序;除了腸胃的症狀之外,由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調,還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各種運作失常的情形。關鍵在於, 每天要盡量在固定的時間用餐。依循著自己與生俱來的『 腸胃節奏』進食,才能促使我們的腸胃保持健康。

第二/好好咀嚼

食物會被消化,是因為胃液的溶解。為了促進胃液的分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好好咀嚼』。仔細咀嚼磨碎後的食物,有助於減少胃部消化活動的負擔。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仔細咀嚼』。希望大家可以找機會確認自己吃完一餐通常會花費多少的時間,而且盡可能在一個人吃飯的情況下測量—很可能你只花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把午餐吃完了。這時候,只要試著去觀察自己『有沒有好好咀嚼』,就可以知道我們經常在幾乎沒什麼咀嚼的狀態下狼吞虎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建議大家先實際感受一下,自己沒有好好咀嚼的程度究竟有多嚴重。然後,試著每一口咀嚼個三次、五次都好,再有意識地逐步增加咀嚼的次數。

第三/吃到八分飽乃最佳良藥

無論哪種身體不適,最主要的原因都會提到『暴飲暴食』。由此可見,為避免腸胃失調,最佳對策就是不要飲食過量,應避免超出胃部能力範圍的飲食。然而,吃東西所帶來的幸福感覺確實無與倫比,應該有不少人是依靠食物來消除壓力吧?像我自己一直從事飲食控制的教學,卻也是長年飽受過食所苦的大胃王不過,我最終還是找到了因應的方法,現在來傳授給大家。

防止過食的關鍵做法無他,就是—『提升滿足感』。

許多會過食的人,追求的並非滿足感,而是『飽足感』。吃到飽對我們來說是種快感。用食物將肚子完全填滿的時候,會充滿幸福的感覺。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不管是消化液或是蠕動,都已經追不上這種飽足感了。與其追求吃到飽的感覺,倒不如改為達成『吃到八分飽就能感到滿足』的目標,這樣才能長久享受飲食的幸福感。

提升滿足感的關鍵,就是要將感覺集中在『舌尖』與『胃』上。

①將食物放在「舌尖」,以便用舌頭觀察食材的味道、香氣、口感等等,才能細細品味。

②咀嚼,並吞嚥。將注意力放在食物進入到「胃」的感覺。

持續執行這兩個步驟之後,相信大家就能漸漸地切實體會到『品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每一次的飲食並非只是『將食物送進肚子裡』,希望大家都能開始充分享受這種『品味』的行為。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太極健康丨太極或有效提升肺癌存活率!港大研究:末期死亡風險降6成、改善睡眠質素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國中生偷嚐禁果GG潰爛痛爆!被母下令就醫 醫:可做性病檢查
中天新聞網
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還有小肉塊以為痔瘡 一驗竟是4.6公分大直腸息肉! 
台灣健康醫療網
陳建州妹「瀕臨死亡」被送加護!醫吩咐盡快交代後事 母親一聽差點暈過去
中天新聞網
人妻「睡夢中DIY」嬌喊男同事名!10年後才知罹罕病:完全無意識
中天新聞網
睏倦無力、皮膚起疹子 可能是體內的濕在作怪!
康健雜誌
外食不安心!遠離食安風波?營養師:餐後多加蔬果更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WH專家說】刮痧前必須知道的5件事「刮痧好處、功效、位置、刮法、誰不能刮」中暑排汗散熱必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肺怕煙、腸怕堵!「八大器官怕什麼」快筆記 吃出健康好身體
中天新聞網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幸福熟齡(台灣)
40歲熟女「無病呻吟」勤跑醫院檢查卻找不到異常!醫曝恐是這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降血壓膽固醇全靠運動後焗桑拿
am730
多吃1塊雞排,身體都知道!心怕鹹、胃怕撐…營養師圖解「8大器官」照顧指南,這樣吃出健康
幸福熟齡(台灣)
【營養補充】維他命水溶片過量致結石 兩類人注意不宜飲用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食錯嘢致腸道微生態失衡 4種常見慢性腸胃道疾病應如何緩解?
am730
50歲大叔「嘴飄腐臭味」以為胃食道逆流!竟檢出2公分腺癌
中天新聞網
「次世代基因定序」今起納健保!19種癌症適用 預估每年2萬癌友受惠
中天新聞網
皮膚易敏感一出汗就濕疹 係咪盡量避免做運動?
am730
你吃的魚油身體有吸收嗎?「有吸收才有效」掌握 3 特性 全面提升魚油營養價值
Heho 健康(台灣)
病毒預測丨中大研「病毒計算模型」,準確預測流行病的「進化」!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蛋白質水(Protein Water)是什麼?營養師說明高蛋白水的優缺點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不只是症狀?調查公布:「偏頭痛」成年輕族群失能首因
台灣健康醫療網
《淚之女王》腦瘤治療僅3國有試驗!醫曝「台灣拚3年進入臨床」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