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醫療專科 |飲酒加速失溫易患低溫症?5個處理方法你要知

新城健康+
更新於 2022年12月20日00:22 • 發布於 2022年12月19日10:30

天寒地凍好易低溫症!別以為只有穿不夠禦寒衣服保暖,加上長時間待到寒冷的戶外等情況外,原來有些生活習慣也可加速失溫,增加患上低溫症的風險,例如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容易令身體流失熱能。在嚴寒天氣下,怎樣察覺是否患上低溫症?預防方法如何?若不幸身邊有人出現相關症狀,我們又該如何處理?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何謂低溫症?

正常體溫是36-37度左右,如果超過37.5度就是發燒,如果體溫下降至35度或以下,就是低溫症,又可稱為失溫症。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低溫症有何常見成因?

出現低溫症的原因跟天氣有關,主要常見於冬天,以下是幾個常見成因。

1.長時間逗留於寒冷的室外,導致熱量持續向外散發。
2.長時間浸泡在冷水中或濕身,水會加速熱量的散發。
3.禦寒衣物穿着不足,無法保暖。
4.體內體溫調節系統失衡,無法維持正常體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低溫症有何症狀?

低溫症病徵會因患者的年齡、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

初期患者感到寒冷,不自覺地震顫,手腳冰凍,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會神智昏亂,說話含糊不清,震顫不受控制,還會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例如寒冷下脫去外衣等。如果處理不當,再讓患者體溫持續下降至32度以下,震顫就開始時強時弱,直至停頓,身體瑟縮、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進入僵凍狀態,繼而死亡。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為何長者容易患上低溫症?

任何人也有機會患上低溫症,不過長者基於以下原因相對較容易患上低溫症。

1.年老因素

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2.慢性疾病

不少長者亦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心臟病等。這類疾病除了令他們變得體弱外,還減低新陳代謝率及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因而減低熱能的製造。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3.行動不便

活動能力良好,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作用均比較好,如果長者患上中風、骨折、柏金遜病及老人痴症等疾病,導致他們行動不便,活動能力降低,有可能造成失溫。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4.酗酒習慣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使身體容易流失熱能,若長者屬酗酒人士,較易有低溫症的危險。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5.藥物影響

服食精神科藥物的長者也容易散失體溫。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如何處理低溫症?

一旦發現身邊有人出現低溫症,不妨參考消防處facebook提供以下幾個小貼士。

1.應盡快把患者安置到室內或者有蓋遮頭不當風的地方
2.應為患者除下已沾濕嘅衣物,保持身體乾爽
3.應為患者披上毯或其他乾爽衣物保暖
4.如果患者清醒,可以提供較高熱量的飲品,例如熱朱古力或者暖水
5.如果患者情況嚴重,要盡快將患者送院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如何避免低溫症?

1.密切留意天氣報告,適時加添衣物,以保持體溫。
2.加穿適當禦寒衣物,尤其是注意一些沒有被衣物覆蓋的身體部位,如雙手、臉部等,熱量較容易散發,有需要時,不妨加上手套、帽子、頸巾等。
3.飲食方面,應選擇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及米粉等。適量進食,攝取足夠水份,避免飲用過量酒精、濃茶及含咖啡因的飲品。
4.經常進行適當運動,有助增加血液循環,從而增加熱能的製造。
5.保持家居環境溫暖,減低熱能流失。但使用暖爐或其他產品取暖時,則要小心安全。

醫療專科-長期病患-低溫症

除剛才提到一些身體表面症狀外,量度體溫是最有效察覺低溫症的方法。一旦發現有低溫症的症狀,應立即向醫生求診或送院救。

資料來源:衛生署香港教育城消防處

圖片來源:Flaticon、Pexels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小林製藥「毒紅麴」釀120死!日本政府揭「軟毛青黴酸」是致病元凶
中天新聞網
研究:作息不規律易中風!上大夜班等同「割肉換錢」,3招降風險
康健雜誌
50歲後小心大腸癌!醫師:少吃這類食物,避免把致癌物吃下肚
幸福熟齡(台灣)
微波爐料理懶人必學!5道微波爐加熱也能完成的減脂食譜:免開火玉子燒、鮪魚高麗菜拌飯...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黑眼圈】保養品怎麼塗也塗不走頑固黑眼圈?試從飲食入手輕鬆減淡暗沉!
高燒 Gofever
每天滑手機,電磁波真的會致腦癌?WHO解答了!
康健雜誌
蝸牛小米粽奪3命!毒物專家揭6疑點:「來得太快太急」很少見
中天新聞網
眼乾、口乾竟是肺纖維化! 乾燥症男子肺纖維化險喪命
NOW健康(TW)
台東食用小米粽中毒死亡案!毒物專家:可能是「這2種」殺蟲劑
Heho 健康(台灣)
吞口水喉嚨痛怎麼辦?12種飲食方法幫你緩解喉嚨痛,喉嚨痛原因不只感冒、過敏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1歲寶寶可以跟著大人一起吃飯? 營養師提副食品建議
台灣健康醫療網
擔心藥物交互作用不只要注意柚子 吸菸也會影響「這些」藥物效果!
台灣健康醫療網
如果你的血壓一直降不下來!醫:可能是「這疾病」作祟
Heho 健康(台灣)
告訴你「喉嚨痛」的6個原因,對症下藥才會好得快!出現這些症狀需看醫生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父母過世好難過、有罪惡感,該如何平復情緒?做對4件事,讓愛一直都在
幸福熟齡(台灣)
頭暈、手腳麻木可能是警訊!中醫調理預防秋冬心血管危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期肺癌莫驚慌!標靶治療來助攻,復發率降8成
幸福熟齡(台灣)
小資女如廁後馬桶「滿江紅」 竟是「2生活習慣」害痔瘡上身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東吃「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12人命危送醫!食藥署鎖定「5種」可疑食物
Heho 健康(台灣)
她受23年皮膚潰爛化膿之苦,終於可吃蝦蟹、游泳!新藥助異膚病友體會正常人生活
康健雜誌
快訊/新冠、流感疫苗10月開打!兩款「同時打」副作用和只打新冠相似
中天新聞網
快訊/10月起擴大!女性染愛滋年增3成 「人工流產」擬納公費篩檢
中天新聞網
超級細菌時代來了!她染綠膿桿菌無藥可治 醫急籲:勿濫用抗生素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癲癇症「口吐白沫、手腳抽搐」常被汙名! 醫提治療改善方式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