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採訪六名女性,舉報知名攝影師黃振強的性侵行為
《香港獨立媒體》發表調查報道,專訪六名女性,她們不約而同指控業界知名攝影師黃振強曾經性侵她們。《獨媒》邀請黃振強當面受訪,惟對方以短訊回覆拒絕;《獨媒》再詳列問題作出查詢,惟對方未有回覆。
本月中首有受害者發帖指控黃振強,引起網絡關注
報道提到,其中一位受害者鄧芳懿(Noah)早前在社交平台發帖,介紹模特兒可以怎樣保障自己,其中有一段文章提到自己18歲時遭黃振強性侵的經歷,還標籤了黃的 Instagram 帳號。
Noah 提到當年在 Instagram 收到黃振強的私訊,邀請她參與「人類攝影體驗」,地點是黃位於錦田的工作室。Noah 看過黃發來的個人作品集,認為對方雖然拍裸照,但沒有色情感覺,於是答應。
拍攝當日,黃振強將 Noah 帶到錦田一間村屋。Noah 憶述,黃的妻子當時就在村屋1樓,而黃將她帶到2樓的影棚開始拍攝。拍攝期間,黃指示 Noah 躺下,隨後突然靠近到她看不到的距離,用一塊類似紗布蓋住她,並且很快地舔她的乳頭。Noah 立即掀開紗布,問對方「做咩(做什麼)」。Noah 表示,她已經忘記了黃當時如何回應,但他停止了進一步行動,所以拍攝繼續。
其後,黃振強要求近鏡拍攝 Noah 的下體,並且用兩枝大燈照着該處。Noah 感到很熱,但覺得只是一會兒,可以接受。然而,黃隨後用手指觸摸 Noah 的私處,更嘗試插入。Noah 表明感到很不舒服,想離開。黃則表示借浴室給她沖一沖身體。
Noah 對《獨媒》表示,由於伴侶不滿她拍攝裸照,因此已經刪除相關照片。Noah 認為自己當時沒有報警是因為年紀小,沒有想過這類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Noah 一直甚少向身邊人提起相關經歷,直至本月因為得悉有朋友拍攝時被侵犯,因此發帖介紹模特兒該怎樣保護自己,順道公開當年經歷。
Noah 的帖文迅速被廣傳。兩日後,黃振強在 Instagram 發出限時動態,寫道:「因為人類咸濕先有人類?」
陸續有受害者公開指控,部份事發經過與攝影邀約無關
Noah 發佈帖文的六天後,陸續有女性通過發帖、接受《獨媒》採訪、主動聯絡《獨媒》等方式,舉報黃振強的性侵行為。報道提到,今年23歲的 H(化名)在社交媒體發文,自稱於2018年攝影期間遭黃性侵,包括突然從後緊抱強吻、用手指插入私處、舔身體等,還被黃要求口交、插入性行為等;H 要求停止,而黃有終止要求。
H 提到,性侵經歷令她出現心理問題,曾經用熱水燙自己、用刀片割喉嚨。她曾主動尋求政府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的意見,但醫生一般態度冷漠,因此她在治療過程中未向醫生提及性侵遭遇。
《獨媒》記者調查發現,黃振強在社交媒體「cold call」多達40位陌生女性,附上個人作品集,邀請對方拍攝裸照。另外,《獨媒》接觸到另一位舉報黃性騷擾的女性,事發經過與攝影邀約無關——
據稱,黃振強於2010年應邀返回中學母校講解攝影與藝術美學。事主 A(化名)是該校學生,對藝術有興趣,一直跟黃通過 Facebook 有聯絡,偶爾會見面,也有跟共同朋友一起街拍。2013年,黃邀請 A 參觀他在理工大學的展覽,跟 A 說有一些相關時裝設計擺放在黃埔的唐樓單位,邀請 A 前往參觀。參觀期間,黃突然撫摸 A 的腰部,再掃向近胸部的位置。A 隨即與黃保持距離,並且要求離開,但由於單位內有很多裝置,A 不了解去路,只能跟黃一起離開。
A 事後報警,控告黃振強非禮。期間,A 要面對警方的諸多盤問,也要在法庭上跟黃同場作供。最終,法庭裁定黃罪名不成立。A 接受《獨媒》時質疑:「係咪等佢隊入嚟先有罪?喺密閉空間,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嘅情況下,幾有趣,即係見唔到就得…… 如果唔係性侵到有精液,都係無證據。(是否需要他插進來才有罪?在密閉空間,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情況下,頗有趣,就是看不到就可以⋯⋯如果不是性侵到有精液(的程度),都是沒有證據。)」
另一位受害人 K(化名)是藝術家,於2016年一次朋友聚會上跟黃振強見面。她憶述,當其他朋友都去抽煙或上廁所,黃悄悄摸她的腰和接近臀部位置。K 馬上質問黃:「做咩(做什麼)?」K 引述黃當時回答:「咸濕囉。」
K 對《獨媒》表示,事後因為驚慌、想平息事件,而未有跟朋友透露遭遇。此外,K 事後陷入失語,害怕別人不相信自己,還想到現場沒有閉路電視、沒有第三者,她遭遇的性侵也未至於觸及很私密的部位,因此打消了報警的念頭。據 K 表示,黃振強事後不斷在行內抹黑她,令她不敢出席許多活動,迴避所有有機會跟黃碰頭的場合。
黃振強拒絕回應《獨媒》查詢
《獨媒》曾經邀請黃振強當面受訪,但黃以短訊回覆:「有咩好回應?(有什麼好回應?)」黃還稱:「把口生係人地度,佢哋想點講就點講,我唔需要控制佢架?(嘴巴生在別人身上,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不需要控制他們吧?)」
《獨媒》提到,後來曾就所有個案內容,詳列問題再向黃振強查詢,但截稿前未獲對方回覆。
華爾街日報消息:普里戈任原計劃俘虜俄防長和總參謀長,計劃敗露之下倉促進軍莫斯科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西方國家情報官員透露,俄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兵變計劃原是俘虜正在視察俄烏邊境地帶的俄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但因計劃敗露而倉促揮軍莫斯科,最終兵變失敗。
報道引述消息指,「瓦格納集團」創辦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一直不滿俄軍高層,本來打算趁紹伊古和格拉西莫夫視察邊境前線時俘虜他們。普里戈任預計,成事之後會有部份俄軍士兵加入兵變,也有數天時間準備武裝,再揮軍莫斯科。
然而,計劃在付諸行動前兩天被俄聯邦安全局(FSB)揭發。普里戈任被迫改變計劃,在時機未成熟下直接加快進軍莫斯科。報道提到,儘管克里姆林宮提前知悉普里戈任的兵變計劃,但幾乎完全無力阻止「瓦格納集團」朝莫斯科推進大段距離。
另據俄傳媒報道,被指在「瓦格納集團」兵變期間站在普里戈任一方的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副總指揮官蘇羅維金(Sergey Surovikin)已於較早前被捕。蘇羅維金有「末日將軍」的綽號,原任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官,但於今年初被貶職為副總指揮官,其職務由格拉西莫夫接替。當時有分析指,普京因不滿俄軍對烏展開軍事行動以來,戰況一直陷於僵局,因此撤換蘇羅維金。
另外,有俄軍事博客透露,俄軍開始內部整肅,清洗因不想傷及平民而拒絕向「瓦格納集團」叛軍開火的中層指揮官,指控他們拒絕開火等同對國家不忠。
另一邊廂,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週三(28日)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俄總統普京因兵變事件而被削弱。拜登稱:「(削弱程度)很難說,但他(普京)很明顯地正在伊拉克戰爭(或為口誤,應指烏克蘭戰爭)中失利,在國內的戰事也輸了。他在全球被排斥,不僅是北約、不僅是歐盟,而是日本,是40個國家。」
美國海岸防衛隊在潛水器「泰坦號」殘骸中,發現疑似人類遺骸
觀光潛水器「泰坦號」(Titan)早前在北大西洋海底內爆解體,其殘骸於當地週三(28日)被運抵加拿大紐芬蘭聖約翰斯港口。
美國海岸防衛隊表示,他們在「泰坦號」的殘骸碎片中發現著陸滑行架、後蓋等,並且發現相信是屬於人類的遺骸。
據報道,「泰坦號」殘骸和相關證據將運往美國作進一步分析及測試,疑似人類遺骸將由醫療專業人員進行正式分析。美國海岸防衛隊指出,未來需要完成大量工作,才能釐清災難起因,從而確保類似悲劇不會重演。
與此同時,加拿大運輸安全委員會正就事件展開調查,並已完成對「泰坦號」母船「極地王子號」(Polar Prince)船員的初步盤問,也取得了「極地王子號」的航行數據記錄儀。委員會表示,他們已經檢查、登記好從事故現場收回的所有物體,之後將它們移交美方。
「泰坦號」於本月18日下潛大西洋深海,原本計劃參觀「鐵達尼號」(Titanic)殘骸,但下潛不久便與母船失去聯絡。四天後,美國海岸防衛隊搜尋到潛水器殘骸碎片,初步認為「泰坦號」內爆解體,潛水器內五人全部罹難。
今次事件引起外界關注此類缺乏監管的探險活動,以及質疑「泰坦號」在未經第三方安全認證之下展開深海載人商業活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