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蟑螂是不少人的噩夢,尖叫、驚嚇、逃跑……尤其看到會飛的蟑螂,頓時頭皮發麻,恨不得拿起拖鞋除之而後快。其實蟑螂體積細小,香港常見的美洲蜚蠊,身長約4至5厘米,比我們的尾指還要短,很難對人類構成實質傷害,為何小強會這麼讓人厭惡,甚至產生恐懼情緒?
恐懼感從身邊人「學習」而來
「小強你怎麼了小強?小強你不能死啊!我跟你相依為命……」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周星馳飾)為了賣悲情,將地上一隻死蟑螂命名為「小強」,謊稱是自己的寵物,一臉傷心欲絕。從此,蟑螂就有了「小強」這個有趣的名字,但仍不能淡化人們對小強的恐懼。
有人害怕蟑螂,如同有人害怕貓狗、打針一樣,在精神診斷中也有分類。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恐懼症當中,有一項為「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患者對特定物件或情境感到恐懼,當中再分為五類,包括動物類(例如怕蛇、蜘蛛、老鼠、貓、狗);自然環境類(如畏高、颱風);血/注射/受傷類(怕打針、見血);情境類(怕搭飛機、入隧道);最後一種為其他類,例如怕被傳染、噪音等。如極度害怕蟑螂可歸類為動物恐懼症(animal phobia),有人形容此為蟑螂恐懼症(Katsarida phobia)。
特定恐懼 貓狗颱風都可怕
到底怕小強的人多,還是不怕的多?沒有正式統計,但身邊總有很多人害怕蟑螂,一遇見蟑螂,便嚇到高聲尖叫,即使肌肉猛男也不例外;然而,有些人卻能冷靜處理,甚至瀟灑地徒手活捉蟑螂丟掉。
害怕蟑螂的人遇到蟑螂時,在生理、情緒、行為及思想上,也可能出現幾種反應,包括心跳加速、冒汗、焦慮、要人陪伴左右,甚至幻想蟑螂會帶來一些嚴重後果,反應視乎各人對蟑螂的恐懼程度。為什麼有人害怕蟑螂,有人卻不怕?原來,恐懼是透過學習而來。
在成長過程中,每當蟑螂出現,總是伴隨着身旁的人恐懼、驚叫、害怕,我們透過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學會了他們的反應,漸漸地,當我們看見蟑螂時也出現類似反應。註冊臨牀心理學家鄭健榮表示:「恐懼透過學習而來,同樣地,我們可以透過學習而不再恐懼。例如家人及朋友不害怕蟑螂,每次都冷靜處理,我們『觀察學習』其他人面對的方式,想法也會改變,覺得蟑螂並非想像般恐怖。」
●點解我會咁﹕人總有些行為、心態令人摸不着頭腦。「點解我會咁?」邀請心理學專家,解開你心裏那個謎。
●今期專家﹕鄭健榮 - 註冊臨牀心理學家
文:李佩雯
編輯/王翠麗
美術/鍾錦榮、黃煒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