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悲觀並不消極,異流也不是次等| 專訪獨立音樂人陳嘉

Madame Figaro
更新於 2021年05月13日17:35 • 發布於 2021年05月13日02:45

歌手做音樂無非都是想唱歌,疫情之下,眾多音樂節都要停擺,主流音樂尚且還能登上電視台的節目,但獨立音樂人卻少了許多機會。而今年搶耳音樂與英國國際大型showcase音樂節THE GREAT ESCAPE合作,為香港的本地音樂人提供線上演出的機會,有份參與的音樂人 陳嘉 曾經說過,自己並不在乎唱片的銷量,能夠擁有演唱的機會,這比一切都來得有意義。

英國國際大型showcase音樂節THE GREAT ESCAPE將於5月13至14日線上舉行,陳嘉有份參與演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一次聽陳嘉的音樂是在「埋班作樂」計劃中,她為鄧小巧寫了一首《惹味》,迷幻的電音風格與鄧小巧魅惑氣音的演譯,的確可以說主流音樂中的一抹異色,若以光怪陸離去形容也未嘗不可,而陳嘉也以「另類」一字去形容自己,異於正常其實也不算是一種否定。

「埋班作樂」計劃。

生命盡是無可奈何 悲觀並不消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Everyday I Die A Little Bit Inside」,死亡這個母題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陳嘉的音樂中,陳嘉喜歡探討死亡,她的音樂世界是有一種dark side,這點她無可否認,但若活著與死亡也可以不是一種絕對的矛盾,死亡並不是活著的對立面,即便活著也可以「Die Inside」,那麼她的悲觀厭世也可以不完全是代表樂觀的對立面。

Everyday I Die A Little Bit Inside MV

有人樂觀,有人悲觀,只是一個看世界的方式,以另一個視覺去觀看真實世界的另一面。

那麼真實世界的另一面是什麼呢?若你為此事去問陳嘉,大概她也回答不出所然,她不確定,我們都不確定。所以說活著總是讓人迷失,陳嘉在自己的音樂𥚃不停地提出疑問,25歲的她覺得生命裡充滿着各種的無可奈可,於是她寫下了《Ocean》,「Show me what you’ve realised」,走過25年的人生,她體會到些什麼呢,或許就是問再多的為什麼,都是問不出個答案。 踏入3字頭,又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轉捩點,陳嘉的感受依然,迷失在無法解開一切無可奈何的漩渦之中,她選擇去接受人生的得失,與這種感受共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音樂是一道出口

而音樂就是這個漩渦的一道出口,陳嘉的音樂另類,無可否認這稱不上主流。可能你會說音樂就是要被聽見,當然她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但她有時候也覺得音樂也可以是為了自己而作,這是她一個way out的方式。生命有許多解決不了的疑問,當無法一一釐清時,可能音樂就像是陳嘉的一個飄流瓶子,把無奈寫下,向大海飄去,待下一個撿到瓶子的人,也許會有所共嗚。

必然的靜默

世界度過了最紛擾、最為荒謬的兩年,面對許多突如其來的變化,更多的無可奈何,讓人甚是無力,陳嘉卻在音樂上找回了平靜,就像是一個安全小島,當外面的世界紛紛嚷嚷,她發現靜默也是另一種聲音,唯有寧靜才能感受呼吸的一屏一息,心臟的跳動,唯有找回平靜才能聆聽自己心中所想,亦希望把這必然的靜默以音樂帶給其他人,靜默,有聲。

虛幻過後

如虛似幻,可以形容陳嘉的音樂,她說她寫下的是來自未來的聲音,但虛幻的又豈是陳嘉的音樂,還有社會上無可奈何的荒與謬,回頭看去,這一切會不會就成為習慣呢?關於未來,陳嘉說,天知道呢?未來可能繼續讓人感覺荒唐,又或是帶來驚喜,只是將來盡是未知,又何苦追尋,虛幻過後,留下的,可能正是陳嘉寫下的那片靜默,然後,嘆息。

 

現在聽可能很虛幻,但10年後再聽還會虛幻嗎?

 

THE GREAT ESCAPE音樂節後,陳嘉將會與CHING HO YIN、ONE DAY兩位策展人以自己各自擅長的媒介創作,呈現八個城市 ——香港、柏林、倫敦、台北、首爾、曼谷、阿姆斯特丹、京都的獨特氣質,希望帶領大家用五感去感受久違了的旅行體驗。

《城市裡 漫遊 —— 旅行的另一種方式》展覧

展覽日期 Exhibition Period:14. 5.2021 – 6. 6. 2021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Tue-Sun 1-8pm (逢星期一休息)

展覽地址 Venue:a nice place to-G/F, No.2 Chung Ching Street, Sai Ying Pun, H.K